分歧:新春秋:大明帝國興衰史(中)大明藥丸

自泰康皇帝登基以來大明的朝政就每況愈下,不過在16世紀還能維持著天朝上國的局面,自進入17世紀之後,一系列的天災人禍即將大明中央集權的封建君主專制體制打得粉碎。

泰康十八年,鑒於泰康皇帝久不立太子的局面,朝臣們發起了一場「國本之爭」,一派要求立皇帝長子為太子,另一派則請求立嫡子為太子,而泰康皇帝對自己的這兩個兒子卻並沒有好感,相反,當時他希望立自己新得寵的鄭貴妃的兒子為太子。這位鄭貴妃背後則正是大明日益崛起的海外利益集團鄭家的人,她娘家的政治力量自然不容小覷。於是乎,國本之爭異常激烈,自泰康十八年(1600年)至泰康三十三年(1615年),泰康皇帝前前後後居然吵了十五年,使無數大臣被斥被貶被杖打,甚至出現了一位首輔因為與皇帝當面爭執而被下詔獄活活打死的事情。泰康皇帝身心交瘁、鄭貴妃悒鬱不樂、整個帝國不得安寧。自國本之爭起,朝臣們醉心於立太子的「國本」,卻對日常朝政日益怠慢,整個官僚機構運行效率更為低下,朝政腐朽,百姓困難,至泰康末年大明已經爆發了數次民變。到「國本之爭」後期,甚至大明海外各諸侯藩屬都參與到了這場激烈的政治鬥爭中來。在野的士大夫們也發起了一場強大的「清議」運動,他們紛紛結黨營社,組織各種社會團體展開活動。國本之爭,使得泰康皇帝悲痛欲絕,他感到自己雖貴為天子,而終被群臣所制,最終和大臣鬧掰,徹底對朝政失去興趣,以怠政來消極反抗這群對他「大不敬」的臣子。自泰康三十三年他被迫立自己嫡子為太子之後,泰康皇帝不僅不上朝,甚至連召見大臣都很少有了。在極度壓抑之下,泰康皇帝開始縱慾無度,很快便搞垮了自己的身體,泰康三十六年(1618年)當泰康皇帝接到遼東大敗的消息之後更是心力交瘁,於同年駕崩。死後追謚神宗皇帝。

神宗在位期間,近三十年「萬事不理」。他被後世史書批判為「神宗沖齡踐阼,江陵秉政,綜核名實,國勢幾於富強。繼乃因循牽制,晏處深宮,綱紀廢弛,君臣否隔。於是小人好權趨利者馳騖追逐,與名節之士為仇讎,門戶紛然角立。馴至悊、愍,邪黨滋蔓。在廷正類無深識遠慮以折其機牙,而不勝忿激,交相攻訐。以致人主蓄疑,賢奸雜用,潰敗決裂,不可振救。」可他雖然長期不上朝卻始終「魁柄獨持」在他的手上先後擊敗蒙古、緬甸、日本,可謂操權有術,從這一點說,他不是一個庸人之輩。但他又缺乏太祖那樣的雄才大略。他即位正是整個世界處於翻天覆地的大變動時期。中國封建社會也已經發展到晚期,「天崩地裂」,新的生產關係開始萌芽,生產力有了巨大發展,也同樣處於由古代社會向著近代社會轉型的劇變前夜。在這個歷史的大變動中,由於幾千年中國封建制度的頑症根深蒂固,加上他沉溺酒色、財貨的心理病態,在神宗皇帝在位時期,大明雖然仍然強大,但金玉在外敗絮其中,大明內部早已腐化,此時的大明就好似一座地基不穩的大廈,只要稍有不慎就會轟然倒塌。

神宗皇帝駕崩之後,其子改元啟明,是為啟明皇帝。然雖號「啟明」,但在啟明皇帝統治大明的十多年裡大明卻一點都沒有振興之像。當其繼位之時,朝廷遼東新敗。蒙古呼圖克圖汗恢復了蒙古的統一,並再次燃起了重建成吉思汗霸業的雄心。他於1604年繼承汗位,此時年方十三。此時在大明帝國的打擊下蒙古汗權不振已經很久了,漠南的科爾沁、內喀爾喀、土默特、鄂爾多斯諸部各自為政,蒙古大汗只能支配遼河套的察哈爾部(分為浩齊特、奈曼、克什克騰、烏珠穆沁、蘇尼特、敖漢、阿喇克卓特和主錫惕八個鄂托克),僅被漠南諸部奉為名義上的共主。漠北的外喀爾喀更不承認蒙古大汗為共主,而漠西衛拉特仍然與蒙古帝國為敵。呼圖克圖汗即位10年後,其威望與實力逐漸攀升,1612年,呼圖克圖汗率軍3萬入侵明朝,但收效不大。到1615年秋,他親率數萬軍隊三次抄掠明邊,自廣寧至錦州長達數百里的戰線上頻繁出擊,聲勢浩大。此時,他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強汗權,如興建都城察漢浩特,用《圖們汗法典》約束諸部,使漠南諸部重新來向大汗朝覲。他的理想是要恢復成吉思汗的霸業。這從他的尊號「神中之神全智成吉思隆盛汗」就可以看出。

1618年,呼圖克圖汗親率大軍大舉入侵遼東攻打當地的女真部落,建州衛向大明求救,於是寧遠總兵率三萬大軍前往,卻在增援建州衛的路上被蒙軍截擊,明軍大敗。蒙古汗國趁勢擊破建州衛,蒙古汗國勢力再次延伸至東北地區。

1619年,大明組織武威軍出擊還擊蒙軍,同時下詔朝鮮國王派遣部隊協助明軍,號稱四十七萬。於是,十五萬明朝聯軍,混合著仍然效忠明朝的女真部落再次在東北對蒙軍展開反擊。1619年秋,雙方在遼河流域展開激戰,明軍側翼的朝鮮盟軍首先被蒙軍擊潰,其後蒙古人又成功策反了部分女真軍隊,於是明軍遭到前後夾擊,全軍大敗。武威新軍力戰不支,最後僅有上萬新軍將士浴血奮戰成功突圍,此戰大明戰死將領300餘人,朝廷新軍宿將近乎全部葬送於次,同時大明也喪失了對蒙古的戰略進攻能力。

啟明二年,撫順失陷,啟明三年開原、鐵嶺先後被攻陷;啟明四年,遼陽、瀋陽失陷,啟明五年,遼河東大小七十餘城都迅速降服。啟明六年,蒙古再攻廣寧,廣寧失陷,自此大明實際上是喪失了整個遼東。在東北連遭敗績的同時,大明西北邊疆也不得安寧。啟明三年呼圖克圖汗組織蒙軍西征,攻入了西域地區。啟明五年降服了青海。從而營造了一種對大明的戰略包圍態勢。此時明朝對蒙戰略日益被動,進入了一個戰略防禦階段。

啟明年間大明不僅外患日重,而且內憂不斷。啟明皇帝因爭國本而上位,上台之後自然對朝廷進行了一番清洗,大批原先支持鄭貴妃一系的大臣被貶斥甚至被惡意派遣青丘、周饒等地為官,要知道,自泰康朝以來被派往青丘、周饒為官可是在京師僅次於滿門抄斬的處罰,甚至連不少一向敵視他們的東林黨人都感覺皇帝這種做法未免太過毒辣。而將鄭貴妃之子改封周饒的做法更是讓京師上下不寒而慄。一時間,原本就支持正統觀念的東林黨人黨勢日盛,而遭到東林黨排擠的新浙黨、新楚黨、宣黨、昆黨、齊黨竟然聯手組織了「反東林統一戰線」,趁著東北新敗,於啟明六年對東林黨內閣發起了彈劾。在啟明皇帝撤換全部內閣成員之後,他們又再次翻出當年東林黨對其父神宗皇帝的「大不敬」言論集,同時東廠、錦衣衛均向朝廷報告東林官員對皇帝頗有怨言,於是啟明皇帝盛怒之下將東林黨人大肆下獄,史稱「啟明大獄」,最終東林黨領袖七人被凌遲處死,三十二人被梟首示眾,其餘被逮捕的均流放海外,永世不得歸國。啟明七年,朝廷刻鑄「黨人碑」凡是在黨人碑上有名的人均不得為官。反東林集團取得了階段性勝利,而原來的東林黨人也在此次大獄之中損耗殆盡。

「啟明大獄」的影響極其惡劣,不僅使得大明黨爭烈度進一步升級,同時還排斥了大量思維活躍有新思想的人士,而「黨人碑」更是起到了逆向淘汰的作用,大量賢明有為的官員「被東林黨」而被迫解職,紛紛避世不出或躲入某某藩王的府中做一參議。而在東林黨倒台之後原先的「反東林統一戰線」也隨之破裂,黨政又起,並爭相污衊對方為「東林黨人」。而另外一批自命清高的讀書人也紛紛自號東林黨人以示高潔。在如此情況之下,朝廷更加對民間疾苦視而不見。

啟明朝政治黑暗,在經濟上也是一片混亂。原先大明發行的金本位紙幣就沒有嚴格的準備金制度,根本就無力應付擠兌風潮。不過原先國勢強盛,而來自海外的黃金也源源不斷的輸入大明,再加上可兌黃金的地方有限,因此隱患還不突出。然而大明朝廷自泰康朝開始便為應付各種開支而超量發行紙幣,至啟明朝更是因為軍費開支而貨幣發行量水漲船高,而可兌換黃金的票號錢莊在全國連鎖也擴大了可兌換黃金的潛在人群與範圍。至啟明二年,當大批海外富商擠兌黃金時,大明第一次出現了國庫黃金空虛的現象,而至啟明七年,實在是無法安裝幣值支付皇帝的大明朝廷竟然悍然宣布暫停兌換黃金,於是大明寶鈔一時間瘋狂貶值。釀成了一次巨大的金融危機,大量錢莊票號破產,海外期貨市場也損失慘重。許多海商紛紛因高利貸而破產甚至鋌而走險當海盜。無數持有大量紙幣的小市民更是遭遇飛來橫禍。

而在農村地區,因遭受小冰河期打擊,農村地區普遍歉收,當經濟危機來襲時更加脆弱。因為貨幣市場崩潰,農村部分地區甚至倒退回了以物易物的時代。而國家財政的破產和賦稅的加派,不斷提取太倉銀兩供自己享用,甚至把外庫的藏銀輸入戶部,導致國家財政內外交困,面臨破產。並且為了應付日益增多的軍費開支,朝廷不斷地加派賦稅,大明的統治階級在全國範圍內以征礦稅為名,派遣了大量礦稅監,橫徵暴斂,魚肉人民。加重百姓負擔,加速了階級矛盾激化。各地官員不顧饑民死活,仍然催逼稅,敲骨吸髓地榨取農民。此時的大明已經成為了一個火藥桶,只需要一根火柴就可以引爆它。

啟明八年(1636年),在陝西終於爆發了一場大規模農民起義。同此前大明帝國鎮壓的許多地方性民變不同,此次陝西起義迅速就衝出了一省範圍,進而波及全國。從而開啟了一個三十年舉國混戰的三十年戰爭時代。

啟明八年,自陝西首義之後地方缺餉邊軍紛紛響應起義,一時間全省戒嚴。至啟明九年,陝境共有義軍100餘部。千部官軍邊兵,因缺餉嘩變,亦加入義軍,並成為骨幹。此時義軍作戰,自發性、盲目性強。明廷令三邊總督採用「剿撫兼施、以撫為主」的戰略。但明廷無力養活大批饑民,已就撫者,紛紛再起。同年,明蒙議和,大明以放棄遼東為代價暫時結束了與蒙古的戰爭,即改用「以剿堅撫,先剿後撫」方針,集中兵力進攻陝西義軍。啟明十年(1639年)在明軍剿撫兼施攻下,陝西戰場義軍除壯烈犧牲外,在同年啟明皇帝駕崩,朝廷大赦天下的情況下,不少首領接受了朝廷招安,呈現出時降時叛的復局面。

啟明皇帝駕崩之後追謚廟號僖宗,他的兒子,天順皇帝繼位,此時大明的災難並沒有停止。

天順元年,為避開明軍主力,陝西義軍率軍入晉,起義中心轉移到山西。作戰亦由極度分散,各自為戰發展為相對集中,互相呼應。山西、陝西起義軍等部20餘萬人,號稱36營,一度破大寧、隰州、澤州、壽陽等城。在山西繼續戰鬥,農民起義軍由分狀態進入協同作戰階段。在他們的刺激下,不少原本投降的農民起義軍紛紛繼續造反,大明西北呈現一片糜爛之勢。天順二年(1640年),在完成內部整合之後,蒙古帝國再次對明開戰,而此時大明因為鎮壓農民起義而疲於奔命,很快便被攻破了遼西地區,同時蒙軍長驅直入朝鮮半島,迫使朝鮮向其臣服並切斷了與明的朝貢國關係。

天順三年,大明朝廷詔令各地藩王護衛出兵助朝廷剿滅農民起義軍,同時在全國範圍內展開財政改革,開源節流,大幅度削減被看做「無用」的水師經費,同時裁撤各地「多餘」的驛站等設施,再加派三餉,妄圖畢其功於一役。天順四年,明軍在山西屢破起義軍,農民軍轉入明軍力量薄弱的豫西楚北,以鄖陽為中心,分部來往穿插於豫楚川陝之間,使得明軍疲於奔命。此時蒙軍突破長城防線破昌平等16城,明軍主力急調北方抗蒙,農民起義軍壓力減輕。

天順五年,恢復實力的起義軍逐漸形成為兩支勁旅,一支活動在湖北、徽、河南一帶;另一支由活動在甘肅、寧夏、陝西一帶。義軍分三路分進:一部西返陝西,一部北進山西,一部東入鳳陽,焚毀皇陵,天下震驚。

因破鳳陽一事,大明朝廷內黨爭再次激化,各派大臣紛紛互相推諉職責,天順帝一怒之下盡斥宣黨、昆黨、齊黨等黨人,於是朝堂為之一空。同時解除黨禁,再次啟用東林黨人,不過此時先前的東林黨人不是流亡海外就是早已被斬殺殆盡,新起的東林黨人又可以被稱為「新黨人」,這群新黨人紛紛提出了包括減輕商稅在內的一攬子財政改革計劃,希望通過減輕民眾負擔來平息民怨。然而,在大明官僚已經徹底腐朽的情況下,這一系列政策的最終結果就是成為了大地主大官僚的避稅工具,而普通老百姓的負擔一點都沒有減輕。當天順皇帝聽聞東林黨上台一年後大明茶稅僅得六兩白銀之後,焦頭爛額的天順皇帝又在震怒之下再次清洗東林黨人轉而換上新楚黨人士。可新楚黨也不盡人意。在頻繁的更換內閣首輔的情況下,整個天順朝就一直沒有一個穩定的內外政策過。

天順七年,朝廷關外土地盡失,朝廷僅能依託萬里長城勉強防禦內地,同年農民起義軍多次反覆起伏的戰爭實踐中,漸趨成熟。他們吸取知識分子意見,開始實施「行仁義,收人心」,「據河洛,取天下」的戰略。政治上實施「免糧」、「安民」、「平買平賣」政策並大力開展瓦解敵人的宣傳工作,形成「民皆附賊而不附兵」的局面,軍事上實施運動流動作戰,開始向盲軍戰略要點進行機動進攻。

天順八年,農民起義軍破洛陽,殺掉了不肯救濟百姓的福王全家,並開倉放糧,饑民大悅,在洛陽,農民軍收繳了一批最先進的武器輜重,大大改善了農民軍的裝備,並使自己擁有了一支裝備精良的部隊。同年圍攻開封,明軍與農民軍首次進行了炮戰。不甘滅亡的周王懸金城頭,激勵士氣,官軍越戰越勇,農民軍傷亡驟增。久攻不克之下農民軍解圍而去,連破河南東部城邑10餘座。轉而在四川大敗官軍陵,再以一夜300里之速度,擺脫追擊官軍,於二月間返楚襲破襄陽,擒殺襄王。

天順九年,蒙軍攻破長城防線,劫掠北京之後北歸,南京震驚。天順帝下罪己詔。

天順十年(1648年),明軍與農民軍在潼關決戰,明軍大敗,農民軍入西安,大明秦王全家,盡占秦、隴全境及晉西山區,並收編大部三邊官軍。隨後發動西征戰役,於天順十一年破北京,建立了農民軍大順政權。

就在同年,另外一部農民軍亦已攻下漢陽、武昌。隨後收編長江水師艦隊,水路並進攻打南京。

天順十一年(1649年),農民起義軍僅安慶一戰之後就於當年三月直抵南京城下,天順帝向天下下詔勤王,然而此時最有實力勤王的周王被拖在河南戰場動彈不得,西南諸王離京師太遠,根本無法立即到達,遠在海外的大明水師雖有能力擊敗農民軍長江水師,卻一直久拖不決,沒有前來救駕。東南各地前來救駕官軍也先後於南昌、合肥等地被擊敗。東南各藩王或因勢力弱小,或因其他原因,或因坐觀成敗,也都未發兵前來。此時京師內仍然有五萬軍隊,但十七日,官軍三大營先降,十八日,守城太監開門獻城,十九日,破皇城,天順帝自縊。南京大明帝國政府就此垮台。

天順皇帝駕崩之後,大明帝國即陷入了群龍無首的局面。因天順帝駕崩前並沒有指定新的繼承人。勢力最大、長期處於戰爭前線的周王決定自行稱帝,號令北方明軍。在確認天順帝殉國之後,五月周王稱帝,建年號隆武,是為隆武皇帝。

就在隆武皇帝稱帝的同時,北方蒙古帝國突然打著「為大明皇帝報仇」的旗號再次南下,與大順軍戰于山海關,在擊破農民起義軍之後長驅直入河北山東,隆武皇帝下詔山東巡撫抵抗蒙軍,但無奈政令不行,遠在山東的齊王、魯王卻不奉詔令,反而自行宣布「監國」爭權奪利,結果迅速被蒙軍擊潰,齊王戰死,魯王除其弟一人逃脫外全家遇難。蒙軍在山東得手之後迅速繼續南下,就在當年十二月奪取徐州,次年一月兵臨南京城下,立足未穩的農民軍此時既面臨明軍圍攻又遭蒙軍突襲,大敗而歸。不僅南京不保甚至原來的武昌根據地也被明軍奪回,南方農民軍紛紛轉入四川以求發展。

隆武二年,在蒙軍奪取南京之後,蒙古大汗稱帝,宣布恢復大元帝國,並詔令前明各地官員對新的蒙元朝廷效忠。此時隆武皇帝也再次下詔勤王,奪回南京。原先一直沒有進入長江的大明海外艦隊終於發力,於隆武二年五月炮擊南京,同年六月將蒙古人驅逐出了南京。眼見形勢不對,蒙軍迅速北撤,退回了北京。

此時大明不僅有周王稱帝,各地王爺也紛紛以「監國」自居,不過因為周王是第一個稱帝的,而且其實力雄厚,有一支效忠自己的軍隊,於是與隆武二年八月返京,重建了大明朝廷。但此時大明的亂局卻已經無法收拾了·······


推薦閱讀:

中歐的金色雄鷹,波西米亞王國
《波拿巴的遺產:舊大陸的戰爭》一
遊戲構思 —— 《The History》
一個不可思議的世界線:巴西共和國
一個不可思議的世界線:中華帝國雙十二政變

TAG:架空历史 | 明朝 | 维多利亚游戏|Victori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