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科技巨頭在中國這樣做公益,中國公司可以學學?

最近,中國互聯網巨頭都高調地做起了同一件事:脫貧。12月1日,阿里巴巴36位合伙人在IPO敲鐘後第二次集體亮相,宣布了阿里巴巴的脫貧計劃:阿里巴巴成立脫貧專項基金,在未來5年投入100億元用於脫貧;劉強東則做起了一個貧困村的「名譽村長」,京東提出產業扶貧、創業扶貧、招工扶貧、金融扶貧等策略,給貧困地區「輸血」和「造血」兩手抓……扶貧脫貧成了中國互聯網巨頭們的公益重點,在此之前,大小互聯網巨頭在公益慈善領域也已動作頻頻,承擔越來越多的企業社會責任。事實上,不只是中國本土科技巨頭,國際巨頭在中國也一直十分重視公益慈善。

國際科技巨頭在中國愈發重視公益

說到國際科技巨頭的中國公益慈善行動,就不得不提蘋果。

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時,蘋果只捐出了40萬元,與其他動輒捐款上千萬的巨頭比相形見絀,蘋果因為「對慈善吝嗇」而受到中國網友和媒體批評。事實上,不熱衷於「直接捐款」是喬布斯時代的蘋果的整體風格,而不只是針對中國市場,因為喬布斯反感「直接捐款」的做法,1997年重返蘋果時,喬布斯關掉了多個慈善項目,《紐約時報》甚至還報道過喬布斯是一個零捐款、零慈善者。

當然,蘋果是有所行動的。比如蘋果在2006年就參與了U2樂隊的Bono發起的慈善項目:(RED),旨在幫助非洲防治艾滋病。在總計3.6億美元的捐款中,蘋果貢獻了大約三分之一,約1.2億美元。在庫克接掌蘋果後,蘋果在慈善公益上相對更加積極,2015年庫克啟動了「蘋果員工日」,鼓勵員工做志願服務,在美國颶風、加州大火等自然災難發生後積極捐款。蘋果在中國也有所行動,庫克多次訪華,開始關注富士康員工健康、環保、教育等問題。

不過,蘋果在中國還沒有形成公益體系,微軟和三星在中國則積極很多,且形成了體系。

微軟將全球開展的公益項目「搬到」中國,與業務緊密結合。2014年將「編程一小時」活動引入中國,並攜手各界合作夥伴,開發了適合不同教學環境需求、寓教於樂的計算機課程。微軟和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發起的「西部農村教育信息化項目」利用 Office 365 遠程雲服務和 Kinect 體感技術,打造一套簡單易操作的實時遠程教學解決方案,實現了直觀、生動的實時遠程教學互動。微軟還在中國推進的一系列扶植創新的「Spark」計劃,針對大學生、創業企業、開發者提供免費軟體體驗和技術支持服務。其外比爾和梅琳達·蓋茨基金會在中國也有扶貧、抗擊傳染病等方面的行動。

三星在中國的公益做得更加深入和本土化。自1992年進入中國後,三星在中國已擁有超過10萬僱員,在中國的分支機構名為「中國三星」而不是一般外企的「XX中國」,也表明三星對中國市場徹底本土化運營的思路。對公益三星一直很重視,2013年中國三星宣布責任經營,公益成為三星的一個事業,結合社會變遷和自身業務發展不斷調整,實現了全球公益項目和本土項目的結合,形成了科普創新、教育資源、社會幫扶、環境保護等四大公益領域。在《2016中國企業公益研究報告》中,三星電子僅次於華潤集團,排在第二,遠遠超過科技行業的其他玩家。

在中國經濟高速增長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過程中,國際科技巨頭在中國市場獲取了大量的利潤,他們不忘回饋中國市場,對公益的投入力度越來越大,解決社會問題,承擔社會責任,通過此舉不只是可以提升公眾形象、更好地開展業務,還可與當地社會良性互動,共同發展。

科技巨頭全球化時如何做好當地公益?

在中國科技巨頭紛紛謀求全球化發展的今天,如何在海外市場做好當地公益,過去多年來海外巨頭在中國的公益慈善行動有很強的借鑒意義。

第一,關注當地社會的特色問題。

有些問題是全社會都面臨的,比如自然災害、抵抗疾病、環境保護等等;但有些問題則是特定市場才存在的。要做好本土公益不能將全球體系生搬硬套,而是要結合當地社會環境構建本土公益體系,實現全球公益項目與本土項目的有機結合。比如三星在中國的公益,即有環境保護這樣的全社會問題,也積极參与中國本土的希望工程項目解決教育問題,截至目前已援建超過150所希望小學。

同時,科技巨頭還要結合當地社會變遷,與時俱進調整公益策略,三星在中國建設希望小學的速度變緩,因為許多孩子跟隨父母到了城市,三星對教育扶貧的關注就不只是停留在農村教育上,對隨遷和留守兒童這兩個群體的教育支持上也有更多資源傾斜。

第二,結合自身業務可持續地做。

越來越多的科技巨頭意識到,公益慈善不能只是豪擲千金,不能跟扶貧濟困或者說災後救助划上等號。企業要可持續地去「經營」公益,將之當成業務,採取科學手段,同時與自身業務結合。比如教育支持就不是純硬體投入,中國三星已在150所三星希望小學中開設三星智能教室、智慧教師培訓等項目,讓受助對象可持續發展。

前幾天三星「探知未來」科普創新大賽總決賽在北京舉行,我此前觀摩了廣州複賽,對這一點感知更為強烈。「探知未來」是三星全球性公益項目,由中國三星2013年引入中國,針對全國大、中和小學生舉辦,旨在科普知識和激發創新,今年的比賽項目就包括風能利用、火星探索、未來出行等領域,激發青少年圍繞風能、太空、出行等領域展開創新,提高理論知識的實踐應用能力、動手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等。每年的比賽內容都由三星公益團隊調研後再進行迭代設計,與社會發展趨勢和三星的業務特性結合。

這個比賽除了能激發青少年的創新外,還可以傳播科技創新理念,來自茂名十六中的黃老師就表示:「得益於三星,我們提高了科學創新氛圍,承擔起傳播科技創新的理念」,參賽選手的學業生涯甚至人生也可能因此改變,比如連續兩屆獲獎的梁豐研就獲得了香港中文大學的博士offer。

這個比賽非常純粹,活動上看不到任何三星廣告植入,三星做這個事情不像有些企業做「聚光燈下的慈善」追名逐利,而是將之當成整個公益事業的一部分,三星做公益不局限於扶貧濟困這樣的狹義慈善,而是深度參與、與業務融合,讓社會變得更好。

第三,比社會要求的做得更多一些。

蘋果在汶川地震捐款40萬元,被指責小氣,之後在雅安地震捐款5000萬元,也沒有得到好評。雖然逼捐不值得提倡,但國際巨頭到本土市場開展公益,不能被動式參與,說白了要「自覺」,積極主動,承擔巨頭責任,秉持「能力越大、責任越大」原則,做得比當地政府、社會的期待更多更好。

儘管蘋果在中國的公益項目已經比往年多了一些,但因為最初態度不積極,且只滿足了社會的最低要求,所以現在外界對它沒有什麼好評。三星、微軟等巨頭,在中國做得則比大家預期的更多更好,中國三星根據「政府政策關心」、「能引起人民共鳴」及「自己能力範圍內」三大原則將公益活動劃分為希望運動、愛心運動、分享運動、綠色運動等四大領域,超出各界預期,堪稱正面案例。

因此,如果中國科技巨頭要到海外發展,在當地賺取利潤後就一定要重視本土公益,結合當地特色問題,主動積極出招、超出最低標準,同時要將公益當成事業可持續地經營。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的巨頭要做好表率

事實上,企業社會責任不是巨頭的專屬,更不是國際科技巨頭能獨當的重任。

企業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就是企業的環境,沒有好的環境就不會有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去年在人民日報刊文《積極追尋社會價值》表示:

「不論是初創企業、中小企業還是大企業、特大企業,它們的終極目標都應該是成為社會企業。如果中國的企業都能這樣做,國家就會發展得更好,社會更安定,百姓更幸福。」

越來越多的來自各行各業的大小企業都意識到企業應當承擔更多社會責任,與社會共同發展。不過,怎麼承擔責任?依法納稅、奉公守法是企業社會責任的最低要求,企業要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社會公益慈善中,不應該把慈善公益當成聚光燈下獲得好評或者關注的手段,否則就是偽慈善。企業要將公益當成企業發展的重要部分,與企業發展戰略、文化組織建設、技術研發投入等等並舉。

優秀的公司從一開始都會注重企業社會責任,且不論企業做到多大規模都不懈怠。比如中國三星剛成立的1992年進入中國後就開始做公益;京東只有38個員工的時候就資助了38個孤兒,劉強東還曾表示「有多少員工就資助多少孤兒」;阿里巴巴很早就確立了全員公益制度,公益成了員工KPI的一部分,公益投入也與公司業績直接掛鉤,馬雲再忙都不忘投入時間到公益事業中。

巨頭企業,特別是掌握最前沿技術的科技巨頭要承擔更多社會責任,不只是作為一個巨頭「能力越大、責任越大」的體現,還能給各行各業、中小企業做好表率。科技巨頭也可以提供更多科學的公益方法論。當科技巨頭對於公益慈善的認知越來越進步,行動越來越積極,方法越來越科學,各行各業的企業都會因此受益,更好地承擔社會責任,世界也會變得更美好。


推薦閱讀:

阿里雲金融「聚寶盆」計劃給傳統的金融行業都帶來了哪些實際支持?
馬雲身邊的9個漂亮女人,個個身價上億
阿里移動經濟背後,還有哪些容易被忽略的內容?
YunOS互聯網汽車品牌升級,將亮相國際舞台

TAG:三星电子Samsung | 阿里巴巴集团 | 苹果公司AppleIn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