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建築與宋代建築有何異同?
唐代建築特點大氣 ——結構簡練,形體穩健,莊重大方 。
唐朝(618—907年)前期百餘年全國統一和相對穩定的局面,為社會經濟的繁榮提供了條
件。到唐中葉開元、天寶年間達到極盛時期。雖「安史之亂」後開始衰落,但終唐之世,仍不愧為我國封建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高潮時期。建築技術和藝術也有巨大發展和提高,主要特點有:
第一:規模宏大,規劃嚴整。唐都城長安原是隋代規劃興建的,但唐繼承後又加擴充,使之成為當時世界最宏大繁榮的城市。長安城的規劃是我國古代都城中最為嚴整的(另詳城市建設篇),它甚至影響到渤海國東京城,日本平成京(今奈良市)和後來的平安京(今京都市)。唐長安大明宮規模也很大,遺址範圍即相當於清明故宮紫禁城總面積3倍多。其他府城、衙署等建築的宏敞寬廣,也為任何封建朝代所不及。
第二:建築群處理愈趨成熟。隋唐時,不僅加強了城市總體規劃,宮殿、陵墓等建築也加強了突出主體建築的空間組合,強調了縱軸方向的陪襯手法。這種手法正是明清宮殿、陵墓布局的淵源所自。
第三:木建築解決了大面積,大體量的技術問題,並已定型化。大明宮麟德殿,面積
5000平米,採用了面闊11間進深17間的柱網布置。定型化反映了施工管理水平的進步,加速
了施工速度,對建築設計也有促進作用。
第四:設計與施工水平的提高。掌握設計與施工的技術人員「都料」,專業技術熟練,專門從事公私房設計與現場指揮,並以此為生。
第五:
磚石建築有進一步發展。主要是佛塔採用磚石者增多。目前我國保留下來的唐塔均為磚石塔。
第六:建築藝術加工的真實和成熟。唐代建築風格特點是氣魄宏偉,嚴整又開朗。現存木建築物質反映了唐代建築藝術加工和結構的統一,斗拱的結構、柱子的形象、梁的加工等都令人感到構件本身受力狀態與形象之間內在的聯繫,達到了力與美的統一。而色調簡潔明快,屋頂舒展平遠,門窗樸實無華,給人莊重,大方的印象,這是在宋、元、明、清建築上不易找到的特色。---------------------------------------------------------------------------------------------------------------------------------------
宋代建築華麗 精巧細膩,纖巧秀麗,注重裝飾。宋朝(960年至1279年),定隆興寺是現存宋朝佛寺建築總體布局的一個重要實例,山門內一長方形院子,鐘樓、鼓樓分列左右,中間大覺六師殿已毀,但尚存遺址。北進為摩尼殿,有左右配殿構成另一個縱長形的院落,再向北進入第二道門內,就是主要建築佛香閣和其前西側的轉輪藏殿和慈
氏閣,其與其他次要的樓、閣、殿、亭等所構成的形式瑰偉的空間組合,也是整個佛寺建築群的高潮。還有一座彌陀殿位於寺後。佛香閣和彌陀殿都是採用三殿並列的制度。全寺建築依著中軸線作縱深布置,自外而內,殿宇重疊、院落互變、高低錯落、主次分明。
佛香閣現高約33米、三層、歇山頂,上兩層皆為重檐,並有平坐。重建於1940年左右。閣內所供四十二手觀音像,高24米,為北宋開寶四年(971)建閣時所鑄,為中國現今留存的最大的銅像。轉輪藏殿與慈氏閣都為二層,重檐歇山頂。大小相同,但結構各異。寺內其餘配殿都是單層。這種以高閣為全寺中心的布局方法,反映了唐中葉以後供奉高大的佛像而使主要建築不得不向多層發展、陪襯的次要建築也隨之增高的特點。摩尼殿建於北宋皇佑四年(1052),殿基近方形,四面正中各出抱廈。殿身厚牆圍繞,僅抱廈正面開門窗。此殿外觀別緻,重檐歇山頂,抱廈為歇山頂而以山面向前,與傳世的宋代繪畫極類似。
河北薊縣獨樂寺重建於遼統和二年(984),現存的山門和觀音閣都是遼代原物,原來兩者之間有迴廊環繞,現不存在。山門面闊三間,單檐廡殿頂。台基低矮,斗栱雄大,出檐深遠,內部不用天花,斗栱、梁、檁等構件顯露可見,裝飾效果顯著。觀音閣、三層高,但外觀僅為兩層,中間是暗層閣中置一座高16米的遼塑十一面觀音像,是現存中國古代最大的塑像,該像直通三層,閣內有一空井以容納像身。閣的上下兩層間的暗層就是平坐結構和下層屋檐所佔的空間。上下各層的柱子不直接貫通,而是上層柱插在下層柱頭斗栱上的「叉柱造」。上下兩層空井的形狀不同,有助於防止空井的構架變形,加強了整個閣結構的剛性,而空井又是容納佛像的空間,做到了結構與功能的統一。另外,還利用下昂和華栱出挑相等而高度不同的特點來調整屋頂坡度,這是唐以來單層與多層建築常用的方法。閣的外形兼有唐朝雄健和宋朝柔和的特色,是遼代建築的一個重要實例。
宋代建築的總體布局和唐朝不同,它是沿著軸線排列成若干四合院的組群布局,加強了縱深發展,如正定隆興寺。另外一些組群的主要建築已不是由縱深的二、三座殿閣所組成,而是四周以較低的建築,擁簇中央高聳的殿閣,成為一個整體,如宋畫《明皇避暑圖》、《滕王閣圖》和《黃鶴樓圖》都是如此。這時四合院的迴廊已不在轉角處加建亭閣,而在中軸部分的左右建造若干高低錯落的樓閣亭台,使整個組群的形象不陷於單調。此外,與縱深布局相結合,在主要殿堂的左右往往以挾屋與配殿烘托中央主體建築的重要性。從這些資料中還可以看到組群的每一座建築物的位置、大小、高低與平坐、腰檐、屋頂等所組合的輪廓及各部分的相互關係都經過精心處理,並且善於利用地形,饒有園林趣味。
宋官式建築與唐時最明顯的區別,舉高由六分之一至四分之一增大成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明間比例由正方形開始向橫向較寬的長方形發展,闌額開始出頭、使用普拍枋,斗栱逐漸普及逐跳重栱計心造,使用下昂時華頭子明造(伸出交互鬥鬥口),開始使用插昂、昂頭華栱,補間鋪作變得和柱頭鋪作一般大,補間昂尾一般挑斡。
不專業回答。
唐朝建築大氣樸素。出檐更低遠。
宋朝開始形成制式,而且更精緻。
不過南宋時期,遼金的建築比南宋更多的延續了唐朝風格。所以比較同時期的遼金建築和南宋建築也能看出來風格的不同。
去過晉祠,對其中的宋代建築非常震撼!
推薦閱讀:
※#姨容直播間#第八期:阿姨論宋史 武大遭僭越
※青龍捲水過臨安
※遼宋兩國情報戰,契丹人竟壓漢人一頭?
※淺談兩宋時期的戰場劍,劍真被刀取代了?
※長編劄記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