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西紅柿不可能再吃出「小時候的味道」了
敲黑板:
1、因為與風味相關的揮發性物質含量降低,現在的西紅柿確實變得難吃了。
2、過去這些年,人類選育西紅柿的標準是耐貯存、個頭大、品相好,並沒有看重口味。
3、西紅柿提前採摘、冷鏈運輸以及冰箱冷藏,也都影響了西紅柿的口感。
文 | 毛豆
最近,馮小剛的新電影《芳華》里,蕭穗子吃西紅柿的鏡頭圈粉無數,連馬雲都來點贊。而飯盒裡的那兩個西紅柿,看起來就很好吃的樣子,讓人懷念起小時候西紅柿的味道。
有人評價說:「那是七十年代的西紅柿,現在已經沒有了。」這也不是扒瞎,現在市場里的西紅柿個個又大又圓,也沒有什麼歪瓜裂棗,可吃到嘴裡,就是少了一股「西紅柿的味道」。
▍小時候軟軟沙沙的西紅柿吃不到了
西紅柿,酸甜可口,是很多人記憶中夏天最完美的解渴水果。
小時候的西紅柿,雖然常常紅中帶青,但吃起來還是軟軟沙沙的,咬上一口,汁水止不住的往外溢。
▲圖片來源:網路
切開一個西紅柿,撒上一層白糖,是夏天傍晚最完美的下酒菜。西紅柿吃完,盤子里還剩下的汁水,勝過世界上任何一種飲料。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西紅柿變了:紅中帶青的西紅柿不見了,現在的西紅柿顏值越來越高,個個又大又圓又紅,看起來還很飽滿,但是摸起來就非常硬,有的西紅柿切開來連芯兒都還是硬著的,不僅沒什麼的汁水,吃起來也沒什麼味道,現在的西紅柿再也找不到以前那種軟軟沙沙的口感了。
▲超市裡的西紅柿個個飽滿,可就是沒有「西紅柿味」。圖片來源:網路
當然,有人會說:你以前沒有那麼多食材可吃,吃個西紅柿就很幸福了,現在食材多了,西紅柿自然也給不了像以前那麼強烈的幸福感,這是典型今不如昔的心態。
但問題是,不只是在中國,世界上很多國家的人們都在抱怨西紅柿越來越難吃,這又是為什麼?
▍你的味覺沒錯,現在的西紅柿確實變得難吃了
西紅柿變得難吃不是主觀臆斷,而是已經得到了科學證實。
2017年1月27日,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刊登的封面文章,就闡明了西紅柿變得難吃的原因。
▲番茄風味研究的《科學》雜誌封面
一個由中美科學家組成的聯合研究團隊,對比了近400個品種的西紅柿後,找到了現在西紅柿不好吃的根源:與傳統品種相比,現代品種共有13種風味相關的揮發性成分含量顯著降低。
西紅柿里的揮發物雖然含量很少,但是它們對西紅柿的味道卻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科學證明,人類對多種口味的感知其實大部分來源於鼻子而非嘴巴,人類在吃西紅柿的時候,西紅柿中的揮發性化學物質會釋放出來,嗅覺系統將其送入能感知味道的區域,與味覺、觸感、溫度等綜合,最終產生味道。
所以,可以說揮發物通過嗅覺左右著人們對風味的判斷。
▲番茄是世界第一大蔬菜作物,2013年全球番茄產值是962.8億美元,在蔬菜和水果中居於首位。圖片來源:新華社
而揮發性物質之所以會減少,完全是由於人類自己的選擇,在現代育種過程中過於注重產量、外觀等商品品質,卻導致了控制風味品質的部分基因位點丟失,最終西紅柿變得越來越難吃。
▍為了西紅柿的貯存、運輸,人類選擇犧牲了口感
過去一些年,人類對西紅柿品種選育注重的是耐貯存、個頭大、品相好,這些方面的選育與西紅柿味道沒有什麼關係,甚至可能還會相互矛盾。
一般來講,西紅柿的品種可分為硬果型和軟果型,現在市面上賣的,90%都是以色列、美國、荷蘭等國家引進的硬果型西紅柿,漢堡和沙拉里用的西紅柿,大多也是硬果型。
而軟果型西紅柿,個頭要略小一點,果軟多汁,就是人們記憶中「小時候的味道」,現在是越來越少見了。雖然,軟果型西紅柿在味道上更勝一籌,不過在採購、運輸、銷售等多個環節,這種番茄已經不那麼受歡迎了。
▲中國的西紅柿年產量連年排名全球第一,佔世界總產量的三成以上,排在第二三四位的印度、美國和土耳其加在一起,才剛剛能和中國打個平手。
先說品相,國外引進的硬果型西紅柿個頭適中,每隻重量在150克到200克之間,顏色鮮紅,十分飽滿;而軟果型西紅柿就像之前說的一樣,有可能存在紅中帶青,大小不一的情況,品相略遜一籌。
而且上世紀90年代以後,隨著城市的擴張,大城市近郊已經沒有足夠的土地來保障城市蔬菜的供應了,蔬菜越來越倚重外地販運。
這時候,運輸和銷售等中間環節對西紅柿品種的選擇就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軟果型西紅柿運輸比較困難,因為軟,所以碰撞容易破;而硬果型西紅柿,水分含量少,比較瓷實,適合遠距離運輸。
▲硬果型西紅柿到底有多硬?有人做了這個實驗。圖片來源:《都市快報》
硬果型西紅柿到底能有多硬?杭州一家媒體做過實驗,三個西紅柿上邊壓了16.44公斤的書,西紅柿才被壓裂,但是沒有汁水流出來。
除此之外,軟果型西紅柿容易腐爛,摘下來幾天賣不掉就壞了,現在又需要長途運輸,留給銷售終端的時間更少;而硬果型西紅柿,採摘之後只要表皮不傷,可以放一個月左右,天涼的話甚至能放兩個月。
▲現在,小西紅柿更適合鮮食。圖片來源:http://500px.com
並且由於西紅柿是果蔬兩用,大多數農業專家都認為,「大西紅柿」的屬性應該往蔬菜方向靠近,而「小西紅柿」則作為水果培育,所以在選育方面更看重耐貯運,而不是鮮食的口味。
▍過早摘下未成熟的西紅柿,也會使口感大打折扣
當然,西紅柿的風味下降不僅與品種有關,與土壤、日照、降雨、種植和採摘等許多因素都相關。
現在,需要長途販運的西紅柿,大多是時候採摘都有一個提前量,即在西紅柿還是青澀的時候就採摘,在貯存、運輸的過程中,西紅柿才會慢慢變紅。
▲很多西紅柿在青的時候採摘,然後再倉庫里用乙烯催熟。圖片來源:網路
但是,這樣的成熟過程會影響澱粉向糖的轉化。西紅柿果實中的糖有約80%來自於葉子,這是在後期才轉移到果實中的,提前採摘會影響到糖的形成,所以味道也會受影響。
另外,化肥的使用也會影響西紅柿的口感。鉀是影響西紅柿口感的重要化學元素,但是在中國,氮肥的使用率遠遠高於鉀肥,因為氮肥的見效更快。
在中國,氮鉀肥使用的比例是1比0.2,而在日本,這個比例是1比1甚至1比2。其實不只是西紅柿,很多水果看起來外表光鮮,但是吃起來沒味道或者口感很差,都是因為氮肥使用過多造成的。
▲美國一項志願者的盲評顯示,冷藏過的那些番茄在口味評分上確實顯著低於新鮮番茄。圖片來源:網路
▍再好吃的西紅柿,放進冰箱,口感也會越來越差
就算你買到了好吃的西紅柿,如果你把它們放進了冰箱,照樣還是吃不到「小時候的味道」。
美國一項研究表明,隨著冷藏時間延長,西紅柿中的揮發性物質含量明顯降低,但糖類和酸類物質並沒有明顯改變。也就是說,進過冰箱之後,西紅柿的酸甜依舊,但卻少了幾分「番茄味兒」。
既然如此,每次少買點西紅柿,不再放進冰箱是否就可以了?恐怕並不會,西紅柿從採摘到銷售,每一步的運輸和貯存都廣泛使用了低溫冷藏,西紅柿的滋味恐怕早就流失了。
▲圖片來源:http://instagram.com
▍難吃的西紅柿還能再拯救一下嗎?
說了這麼多,結論就是,現在的西紅柿不可能再吃出「小時候的味道」了。不過,還是有方法可以拯救一下。
科學家們已經知道影響西紅柿風味的揮發性物質,並且也知道與西紅柿風味相關的化學成分和基因,只要對基因進行相關「編輯」,西紅柿完全可以既「耐貯運」又好吃,不過這還需要幾年的時間。
▲圖片來源:Virginia Martín Orive
還有一種方法就是向日本學習。1976年,日本關西地區成立了「四葉草合作聯盟」,農戶和消費者通過申請成為該聯盟會員,聯盟旗下的農場負責收取附近農民會員產品,自己也生產一小部分,檢驗合格後,通過配送中心直接投遞到消費者家中。聯盟中的消費者隨時可以造訪任何一個生產者,了解這個生產的過程,甚至可以帶著專家去,去查看土壤包括產品測驗。
這樣一來,就可以種植軟果型西紅柿,因為運輸距離不長、消費者明確,所以不用擔心存在磕碰、賣不出去腐爛的問題,不過這種方法的問題在於,西紅柿的價格會比較高。
· END ·
三匠廚房 | 廚房裡的意見領袖
推薦閱讀:
※番茄和什麼食物搭配能將美味發揮到極致?
※你嘗試過用番茄工作法管理時間么?
※如何區分小西紅柿和聖女果?
※正宗沸騰魚片、海派紅燒肉、番茄燉牛腩和牛肉醬的烹飪方法是什麼?
※西紅柿牛腩要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