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票房論英雄,2017年十部值得一看的國產佳片

臨近年底,各大媒體和電影協會陸續選出了他們心中的2017年十佳影片。

不過這些榜單多是以外國片為主,其實2017年華語電影的表現也非常不錯,不僅誕生了兩部票房破20億的影片(《戰狼2》56.81億、《羞羞的鐵拳》22.07億),也有很多票房不高,但口碑很好的作品,精彩程度絕對不輸外國大片。

今天大海就盤點一下2017年十部值得一看的國產佳片,評選標準包含了影片質量、社會意義、類型突破等幾個維度,如果大家有不同意見,歡迎在評論區交流補充。


第一名:《嘉年華》

我們對孩子的保護遠遠不夠

結合這一年的新聞熱點,讓這部小成本獨立電影在榜單中最具社會意義。

《嘉年華》以海南一起真實事件為原型,講述兩名未成年少女被一名中年男子帶入酒店進行侵害,並由此引發一系列人物命運轉變的故事。

影片赤裸裸的展示了社會陰暗面,讓導演本人也覺得能夠上映「是一個奇蹟」。幾名小演員的表現也為影片增色不少,其中14歲的小演員文淇還憑藉本片獲得金馬獎最佳女主角提名。

《嘉年華》是女導演文晏執導的第二部長片,影片獲得第74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提名,並獲得第54屆台北金馬影展最佳導演獎。影片最終票房2214.1萬元。

第二名:《二十二》

用最克制的鏡頭記錄最沉重的歷史

2017年,中國迎來第四個南京大屠殺公祭日。在這之前,「慰安婦」倖存者題材紀錄片《二十二》在8月14日即世界「慰安婦」紀念日上映。

影片於2015年拍攝完成,22就是當時中國在世「慰安婦」倖存者的數字。歷經一波三折,影片終於在2017年上映,並且在社交媒體的傳播下引發觀影熱潮,最終取得1.7億元的票房成績,創造了國產紀錄片的票房記錄。

80後青年導演郭柯在拍攝這部紀錄片時採用了非常克制的手法,不煽動仇恨,而是呼籲觀眾銘記歷史,關注倖存者老人的生活狀況。

第三名:《芳華》

動人的青春,血染的芳華

雖然經歷了改檔風波,但《芳華》絕對是馮小剛最好的作品之一。影片根據嚴歌苓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一群正值芳華的年輕人,在文工團這個大集體中各自不同的人生命運。

在馮小剛的處理下,《芳華》辯證的重現了那個歷史時期的社會面貌。影片前半段講述文工團里的霸凌事件,控訴了那個年代對集體主義的過分強調,到了後半段則畫風突變,用一場血淋淋的戰爭戲展現了人物命運的一波三折,同時歌頌了犧牲精神,緬懷了戰友情誼。

《芳華》獲得第54屆台北金馬影展最佳改編劇本在內的四項提名。

第四名:《不成問題的問題》

70多年前的「職場教科書」

影片是梅峰的導演處女作,改編自老舍先生同名小說,獲得53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和最佳改編劇本,其中范偉憑藉「靜水深流」的出色表現摘下影帝桂冠。

2016年完成製作後,《不成問題的問題》在各大電影節、影展的展映獲譽無數,然而公映檔期一再推延。2017年影片定檔11月21日周二上映,排片卻少得可憐,讓很多觀眾無緣在大銀幕上見到這一佳作,最終票房僅有770多萬。

影片講述了1940年代的大後方重慶,兩位農場主任在一間物產豐富卻總是賠錢的農場中上演的一場明爭暗鬥,堪稱一部70多年前的「職場教科書」。

第五名:《一念無明》

那些沉淪在板間房裡的升斗小民

「一念無明」源於佛教用語,指眾生輪迴中的各種執念,煩惱。曾志偉與余文樂在片中飾演一對父子,其中余文樂飾演的兒子患有精神病,曾經在失控後殺死同樣患病的母親。曾志偉飾演的父親與妻兒關係並不融洽,為了責任不得不與兒子一起租住在廉價、狹窄的板間房裡,並在生活的重壓下面臨如何處理父子關係的抉擇......

《一念無明》於2016年在香港上映,被稱為「年度最感人的香港電影」,並在第36屆金像獎拿下最佳男配(曾志偉)、最佳女配(金燕玲)兩個獎項,余文樂也獲得一個最佳男主角提名。

然而由於題材所限,影片於2017年4月引進內地後市場遇冷,只獲得941萬元的票房成績。

第六名:《暴雪將至》

真相給人一種如鯁在喉的感覺

雙料影帝段奕宏的東京電影節封帝之作,影片講述上世紀九十年代南方某個小城發生連環姦殺案,段奕宏飾演的保衛科幹事一心想進體制內,於是藉此機會發揮「神探」技能,偏執的想要找出真兇,卻走上了一條毀滅之路。

雖然今年國產懸疑片有同為老段主演的《記憶大師》,以及台灣高分片《目擊者之追兇》,但是《暴雪將至》當屬大海心中最佳。影片沒有很多懸疑片為了反轉而反轉的通病,真相給人一種如鯁在喉的感覺,故事結構比老段的影帝級表演更精彩,到了影片最後一刻,導演才讓觀眾明白一直在下雨的片子為什麼會叫《暴雪將至》。

雖然有東京影帝加持,《暴雪將至》還是市場遇冷,最終票房為2714.2萬元。

第七名:《岡仁波齊》

多元文化社會的相互理解

2017年關於藏區題材的國產電影也有很多:《七十七天》、《金珠瑪米》、《岡仁波齊》、《皮繩上的魂》等等。不過只有《岡仁波齊》憑藉口碑的持續發酵實現逆襲,最終獲得1億元的票房成績。

影片以偽紀錄片的形式講述了一支包括老人、孩子、孕婦在內的隊伍去岡仁波齊朝聖的故事。雖然內容引起了部分爭議,但大海覺得,這部影片的意義並不在於宣揚或者抨擊什麼,而是加強了不同文化群體之間的相互理解。

第八名:《追龍》

香港黑幫片的迴光返照

2017年的國慶檔好片雲集、競爭激烈,不僅有票房破20億的開心麻花,還有老當益壯的成龍、怒懟黑評的大鵬,以及一雪前恥的王晶。

「追龍」在香港話中是吸毒的意思,影片《追龍》匯聚香港電影兩大經典角色:大毒梟跛豪(甄子丹飾)與五億探長雷洛(劉德華飾),講述這兩位梟雄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結拜為兄弟,聯手斷香港黃賭毒三大產業故事。

影片的港味兒十足,開頭一場群毆拍出了古惑仔的感覺。導演兼編劇的王晶還在劇本中加入了愛國主義情懷,把殖民地時期鬼佬欺負中國人的戲份拍的很足,某種程度上助推了影片的成功,最終票房為5.75億元。

第九名:《綉春刀2》

沒有大俠的「武俠片」

國產武俠片近些年一直比較低迷,甚至有人提出了「武俠已死」的論斷。路陽導演的《綉春刀》系列,以「武俠+政治驚悚」的方式為這一類型片注入了強心劑。

導演在創作劇本之初就很有野心,三年前埋下的彩蛋預示著這一系列將有更多故事挖掘。演員陣容除張震、張譯之外還選擇了流量擔當的楊冪保駕護航,雷佳音、周一圍、辛芷蕾等配角也在今年以各種方式火了一把。

然而可惜的是,雖然《綉春刀2》的口碑不俗,票房卻只獲得2.65億元,與4億元的保底票房有較大差距,這也許會影響第三部的拍攝計劃。

第十名:《閃光少女》

國產青春片的一股清流

如果說港片沒落、武俠已死,那國產青春片就一直是被吐槽的存在。

然而2017年7月上映的這部《閃光少女》,卻沒有國產青春片常見的出軌、墮胎、三角戀等撒狗血劇情,而是很難得的另闢蹊徑,將故事地點搬到了音樂學院,以民樂和西洋樂兩大院系的鬥爭為主線,融合了二次元等亞文化,上演了一出正能量的勵志青春。

不過《閃光少女》遇到了和上面很多佳片一樣的問題,雖然口碑不錯,但限於題材和二次元的小眾等原因,排片和票房遲遲沒有逆襲,影片的宣發團隊甚至「下跪求排片」,引起了不少爭議。

影片最終票房6482.7萬元,對於一部中小成本影片來說,雖然沒有大爆,但也不算太慘吧。


以上就是大海心中2017年的國產電影十佳,雖然大部分口碑不錯,但票房都沒有取得太大成功,這一方面可能是影片缺少更好的宣傳推廣,另一方面就在於觀眾群體的固有思維,認為只有大場面、高特效的大片才值得去影院一看。

其實電影藝術最具營養的部分不是形式,而是內容,希望大家也能多支持國產佳片,不要讓它們在市場上失去生存的空間。如果大家覺得還有其他影片值得一看,歡迎在評論區討論、補充。

推薦閱讀:

《猩球崛起3》最終把三部曲熬成了什麼味的湯?!
《至愛梵高》帶你進入梵高的麥田,看這片獨一無二的星空
最西方的X戰警,竟然藏有中國武術?
2016年已上映的高分電影基本都在這了 | 一個人的電影院
哪部電影的死跑龍套的讓人印象深刻?

TAG:中国电影 | 电影推荐 | 独立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