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子發動機、超低軌道探測衛星,日本想要幹什麼?

12月19日,日本版NASA——JAXA(日本宇航研究開發機構)最新披露:

就在幾天後(12月23日)預計發射超低軌道試驗衛星。

一旦成功,這將意味著率先打開全球超低軌道衛星市場的大門。

  • 超低軌道到底有多低?

飛行軌道在180~250公里的高度。

我們知道,儘管100公里以上就屬於太空了,但依然存在稀薄空氣。所以,一般低軌道人造衛星的高度都在600~800公里,而日本的超低軌道衛星,將會比一般低軌道衛星多承受1000倍的大氣阻力。要是沒有持續高效的動力推進,很快就會墜入大氣層,變成人造流星。

  • 問題來了,這種衛星靠什麼動力推進?

簡單來說,離子發動機。

這種發動機的工作原理是先將氣體電離,然後用電磁力將帶電離子加速後噴出,利用反作用力作為動力推進。

離子發動機一直各航天大國熱衷研發的熱門動力,被譽為未來宇航動力的主力,包括美國、中國、俄羅斯、歐盟、日本在內,都在不斷研發中。

日本此次發射這種超低軌道衛星,首要目的就是為了測試離子發動機的高效性和材料的耐用性。

  • 即然知道了離子發動機的工作原理,問題又來了,離子發動機又靠什麼能源?

當然是太陽能。

乍一看這種衛星就是一個箱子,進入軌道展開後,卻像燕子一樣展開翅膀,展開太陽能電池板。

有趣的是,該衛星名字正好就叫Tsubame ,燕子之意)。

燕子一下子又變成了大鵬展翅,體積變成:2.5米×5.2米×0.9米。卻依然身輕如燕,只有400克。形成一個光伏發電的小陣列,可以提供推力10~28mN。

此外,它攜帶了一個輔助化學推進器,34公斤聯氨(N2H4)化學燃料。

整個衛星的設計製造,都是由日本三菱電機包圓了。設計使用壽命1年半。

  • 問題問不完,最核心的問題:即然超低軌道衛星,又有大氣阻力,又要高效動力,為啥日本還要拚命三郎,想要搞成呢?

關鍵就在省錢。

要是衛星能在超低軌道飛行的話,因為距離地表近多了,就不需要搭配高性能、高價格的照相機和雷達,同樣也能夠達到地球探測衛星的能力。

要知道,同樣一個直徑30厘米的照相機,飛到600公里高度的地球近地軌道,只能夠拍到地表1米左右的物體;而飛到200公里的超低軌道,卻能夠看清楚不到50厘米的物體。

同樣的配置,因為飛行高度不同,探測能力卻差異很大。當然是低飛更省錢了。所以呢,超低軌道衛星就是專門為了小成本、小衛星設計開發的。

我曾反覆說過,未來太空產業的主流,一定是低成本、小型化、廣泛性。人家日本JAXA盯準的就是這塊巨型蛋糕。

  • 最後一個問題,超低軌道衛星靠譜嗎?技術成熟嗎?

從關鍵部件——離子發動機角度衡量,

日本最著名的小行星探測器隼鳥號,早在2003年到2010年,整個任務期間,採用的就是離子發動機,人家著陸目標可是直徑只有500米的小行星表面,最後還能安全返回地球,被譽為迄今為止著陸目標最小天體的探測器。

時隔多年後,對於日本來說,離子發動機技術只會日臻完善,更加成熟。

再從超低軌道衛星本身來看,日本並非首創,歐洲航天局ESA是最早使用的,在260公里的高度飛行,用來探測地球重力。低價好用。因此,超低軌道衛星絕非一個概念,相反頗為可行。

最後呢,我們就剩關注了——發射時間:12月23日北京時間10:26~10:48;發射地點:日本九州種子島宇宙中心;運載火箭:日本主力火箭H-2A 202 F37。

到時看看,燕子在太空的飛行能力吧。


推薦閱讀:

把航天器的功能部和動力部分別發射到地球軌道進行交會對接,再調整姿態點火進行行星際轉移不可行嗎?
2017 年中國和美國都發射了哪些航天器?
是不是空間探測器做得越大、越貴,它搭載的儀器性能就可以越高超?
以人類目前(2015年)所擁有的科技,一艘和美國的航空母艦般大小的宇宙飛船距離地球多遠就會被發現?

TAG:科普 | 人造卫星 | 航天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