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濟錄》—雖是五蘊漏質,便是地行神通

【「爾道佛有六通①,是不可思議。一切諸天②、神仙、阿修羅、大力鬼,亦有神通,應是佛否?道流,莫錯。秖如阿修羅與天帝釋戰,戰敗領八萬四千眷屬,入藕絲孔中藏,莫是聖否?如山僧所舉,皆是業通③、依通。夫如佛六通者不然,入色界不被色惑,入聲界不被聲惑,入香界不被香惑,入味界不被味惑,入觸界不被觸惑,入法界不被法惑。所以達六種:色聲香味觸法,皆是空相。不能系縛此無依道人。雖是五蘊漏質④,便是地行神通。」

「道流,真佛無形,真法無相。爾秖么幻化上頭作模作樣,設求得者,皆是野狐精魅,並不是真佛。是外道見解。」

「夫如真學道人,並不取佛,不取菩薩羅漢,不取三界殊勝,迥無獨脫,不與物拘。乾坤倒覆,我更不疑。十方諸佛現前,無一念心喜;三塗⑤地獄頓現,無一念心怖。緣何如此?我見諸法空相,變即有,不變即無。三界唯心⑥,萬法唯識⑦。所以夢幻空花,何勞把捉⑧!」

「唯有道流目前現今聽法底人,入火不燒,入水不溺,入三塗地獄如遊園觀,入餓鬼畜生而不受報。緣何如此?無嫌底法。爾若愛聖憎凡,生死海里沉浮。煩惱由心故有,無心煩惱何拘?不勞分別取相,自然得道須臾⑨。爾擬傍家波波地學得,於三祇劫中終歸生死。不如無事,向叢林中床角頭交腳坐。」】

(1)譯文

「你們說佛具有六種神通,這是不可思議的。然而一切諸天、神仙、阿修羅、大力鬼也有神通,他們難道也是佛嗎?各位學道人,你們不要弄錯。就像阿修羅王和天帝釋戰鬥,阿修羅王戰敗後率領八萬四千眷屬,進入於蓮藕絲孔中藏身,莫非阿修羅王是聖者嗎?如我以上所舉的例子,都是業通、依通。像佛的六通就不是這樣了,進入色界不被色迷惑,進入聲界不被聲迷惑,進入於香界不被香迷惑,進入於味界不被味迷惑,進入於觸界不被觸迷惑,進入於法界不被法迷惑。所以認識到這六種外塵:色聲香味觸法,都是空相。這些都不能束縛這個無依道人。他雖然是具有五蘊和合的有漏之身,卻是在地上行走而具備神通的人。」

「各位學道人,真正的佛沒有形貌,真實的法沒有相狀。你們這樣在幻化空相上矯柔造作,假如求取到了什麼,也都是似是而非的邪見,絕不是真正的佛,而只是外道的見解。」

「而真正的學道人,並不執取佛,也不執取菩薩、羅漢,不執取三界中超絕稀有之人,超然獨立,超脫自在,不受外物的拘束。天地翻覆,我也絕不懷疑。十方世界諸佛出現在眼前,無一念心生歡喜;三塗地獄頓時出現,也沒有一念心生恐怖。為何能夠如此?因為我能夠照見一切諸法皆為空幻之相,變化就有,不變就沒有。三界都依賴此心生成,萬法都依賴此識存在。所以一切有為生滅之法如同夢幻空花,何必費力氣去抓住它呢?」

「只有現在我面前聽我說法的你們各位學道人,入於火不被燒,入於水不被溺,入於三塗地獄,如同遊覽花園觀景一樣,入於餓鬼道或畜生道,不會遭受任何因果報應。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他於法不要有揀擇嫌棄。『你若是愛聖者而憎厭凡夫,就會永遠在生死大海中浮沉。種種煩惱因為有心而存在,如果無心煩惱又住留在哪裡呢?不再分別執著於各種外相時,自然一瞬間就可以得道。』你們想要跟旁門外道忙顛顛地學習佛法,就算經歷三大阿僧祇劫的漫長時間,最後還是註定不能脫離輪迴生死。還不如清凈無事,回到禪院中,在禪床角落裡盤腿而坐。」

(2)注釋

①六通:指佛菩薩依定慧力所示現的六種神通,又稱六神通,即身如意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等五通及漏盡通。據《俱舍論》卷二十七所載,以上六通,前五者異生凡夫亦得之,但第六通之漏盡通,唯聖者能得。

②諸天:欲界有六天(六欲天),色界之四禪有十八天,無色界之四處有四天,其他尚有日天、月天、韋馱天等諸天神,總稱為諸天。

③業通:謂由宿業而成就之通力。又作報通。五種通力之一。即神境、天眼、天耳、宿命等四通中,由業而成就之通力。

④漏質:指有漏之體質,謂有煩惱迷染之身。

⑤三塗:又作三途。即火塗、刀塗、血塗,義同三惡道之地獄、餓鬼、畜生,乃因身口意諸惡業所引生之處。火塗,即地獄道;刀塗,即餓鬼道;血塗,即畜生道。

⑥三界唯心:謂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所有現象皆由一心之所變現。全稱三界唯一心。即心為萬物之本體,此外無別法,凡三界生死、十二緣生等諸法,實是妄想心所變作。晉譯《大方廣佛華嚴經》卷二十五「十地品」中載:「三界虛妄,但是心作。十二緣分,是皆依心。」《大乘入楞伽經》卷一中載:「行無相道,漸升諸地住三昧境,了達三界皆唯自心。」卷二中載:「大慧,云何觀察自心所現?謂觀三界,唯是自心;離我、我所,無動作、無來去;無始執著過習所熏;三界種種色行名言系縛;身資所住,分別隨入之所顯現。」卷三中載:「以諸三界但是分別,唯心所現,無有外物。」卷五中載:「大慧,我說諸法非常無常。何以故?不取外法故,三界唯心故,不說諸相故,大種性處種種差別不生不滅故,非能造所造故,能取所取二種體性一切皆從分別起故,如實而知二取性故,了達唯是自心現故,離外有無二種見故,離有無見則不分別能所造故。……始從初地乃至六地,觀察三界一切唯是心意意識自分別起,離我、我所,不見外法種種諸相。……諸地次第、三界往來,一切皆是自心所見。」卷六中載:「三界由心起,迷惑妄所見,離妄無世間,

知已轉染依。……三界唯是心,分別二自性,轉依離人法,是則為真如。」

⑦萬法唯識:宇宙間萬物,都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由「識」變現出來的。《成唯識論》卷一中載:「由假說我法,有種種相轉,彼依識所變。」卷七中載:「是諸識轉變,分別所分別,由此彼皆無,故一切唯識。……心意識所緣,皆非離自性。  故我說一切,唯有識無餘。」

⑧夢幻空花,何勞把捉:語出《信心銘》。謂一切有為生滅之法如同夢幻空花,何必費力氣去抓住它呢?

⑨爾若愛聖憎凡,生死海里沉浮。煩惱由心故有,無心煩惱何拘?不勞分別取相,自然得道須臾:語出梁寶志和尚《大乘贊》:「更若愛聖憎凡,生死海里沉浮。煩惱因心有故,無心煩惱何居。不勞分別取相,自然得道須臾。」


推薦閱讀:

《臨濟錄》—無事是貴人

TAG:禅宗 | 汉传佛教 | 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