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唱技巧--唱歌中呼吸的控制】
歌唱的呼吸是有準備,有計劃,有節制的呼吸,一切聲音都與呼吸相關。歌唱呼吸要口鼻共用,始終保持自然順暢,從容不迫,嘆無聲息的,不能給人以明顯的換氣姿勢。正確的呼吸狀態應保持力背撐腰,氣行於背,肩,胸背舒展,寬開,充分發揮呼吸器官的功能,氣要吸的深入,柔和,適度,橫膈膜處要兩肋擴張,保持收腹,提臀,撐腰,開胯,呼吸時要保持吸氣時的狀態,氣息控制要均勻集中,不漏氣。歌唱中的氣息要有所安排,根據樂句長短,聲音的強弱高低有效地對氣息加以調節,要以最少的吸氣獲得最棒的聲音效果。呼吸訓練要得法,有針對性,長音階的彈唇練習時獲得正確呼吸的最好方法,可以增強呼吸的控制力,唱高音低控制,氣息在腰圍處控制,可用向下彎腰的方法感覺,兩腿分開,向下彎腰90°,手叉腰,呼氣練習,腰背有膨脹感,氣息飽滿,聲音洪亮,氣息不足,高音則無力,甚至偏低。
打開口腔,穩定喉頭
練聲目的是尋找多個腔體共振,只有充分利用腔體,使聲音獲得最大共振,才能使歌唱具有好的共鳴,共鳴可使基音擴大美化,並對音色的變化起決定性作用。所有共鳴腔體都起作用。所以共鳴腔體都起作用,口腔內部打開的程度,決定口腔共鳴的大小,共鳴決定音色,歌唱時口腔上部口腔後部要積極抬起,吸開,是聲音貼咽壁吸著唱,使舌根處放鬆,低喉位,喉頭保持相對穩定的狀態,具有向下的對抗力。
聲音的位置與方向
聲音有兩種機能,胸聲——真聲(重機能),頭聲——假聲(輕機能),美好的歌唱是這兩種美好結合的結果。一般唱低音時以真聲為主,假聲次之;唱高音時,假聲為主,真聲次之;中聲區時,真假各半,所以有了「高聲低唱,低聲高唱」的調整方法,為了使聲音位置在歌唱中保持統一,美聲唱法中,高位置指頭腔共鳴的位置在額頭,眉尖,鼻樑處,聲音在額頭處得到共存,使聲音通過反射向前向上拋出,以投籃的感覺向前翻扣,唱高音時共鳴焦點要收小,音越高,點越小,共鳴位置也越高,歌唱中聲音方向使其保持向前,向上送出,使聲音均勻流暢,高位前行,聲音要有位置,有方向。
歌唱的換氣
呼吸是歌唱的動力,歌唱中的換氣是一種技巧,是有準備,深而飽滿,無聲,迅速,徹底的,正確的換氣是在聲道打開狀態下,發聲狀態保持穩定,氣息流暢,從容不迫,這種有準備的換氣給人以輕鬆自然的感覺,呼吸要慢柔,深。氣在腰上換,迅速而均勻,腰部輕輕一緩勁。
錯誤的換氣不但影響聲音的質量,也破壞了歌唱作品表達的完整性。歌唱中呼吸的弊病:聳肩,急促,緊張,有聲。歌唱中的換氣,一般是在一個樂句後進行,有時為了加強語氣,渲染氣氛,在重點字音的前後,可做停頓,並採用特殊的換氣方式,遇到可供換氣時值十分短促時,就需要具有換氣的特殊技巧,常用技巧有:偷氣(在歌曲演唱中為了保持音樂的完整和音色的統一,使演唱連貫,一氣呵成,利用字音的間歇迅速換氣,使聽眾感覺不到換氣的痕迹),提氣(根據歌曲旋律需要,當出現較大音程跳躍的高音,採用先迅速嘆下,提氣,延長的換氣方法,腰下著力,採用收腹,提臀,開胯的呼吸法),歇氣(一種特殊呼吸停頓,在歌曲重點處理中,通過字音減慢的連接,至最後,不吸氣,也不往下唱,狀態保持,氣息停頓,意境特殊)。
「面罩唱法」和「關閉唱法」
倡導「面罩」的是雷斯克(Jean de Reszke1850—1925)波蘭人。他把對聲音的感覺描述成面罩,他感覺到在前額鼻樑處一帶有微微震動的感覺,他與喉科醫生庫爾蒂斯合作研究此學說在1900年,庫爾蒂斯出版了《發聲訓練和聲音的位置》(Voice Building and Placing)使鼻腔共鳴和面罩唱法理論化,聲樂教學中的聲樂位置從此而來。所謂「面罩唱法」就是將聲音集中於兩眼,鼻樑,至唇上方,這一三角形區域,當發E音時,此三角區會有明顯感覺,他是好的共鳴所產生的一種結果,而不是一種手段(沈香所說,他是結果,而不是手段)共鳴不只是眉心,面罩這點共鳴。更多的是整個頭腔後部上部都有共鳴,不要錯誤的把局部功能緊張用力來得到的感覺誤以為面罩。只有得到充分的歌唱共鳴才會得到正確的面罩效果,因此充分打開口腔,穩定喉頭氣息支持有力;才會得到較好的共鳴效果,才能具有高位靠前明亮集中的聲音,聲音自然具有「面罩」感覺。
「閉關唱法」是以19世紀初法國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杜普雷(G Duprez 1806—1896)為代表,他運用換聲區的方法演唱歌曲,解決男高音上高音難的問題,1846年他發表了《歌唱的藝術》一書,闡述了運用遮蓋的胸聲的原則,肯定了換聲區的必要性,強調換聲時的音量轉換,必須把換前的兩個音逐漸輕下來,並把變換後的兩個音唱的圓,渾而有力,強調聲音必須乾淨,飽滿而柔和,無論弱音還是強音都要唱的一樣好,唱裝飾樂句時,必須把音弱下來,從弱開始逐漸增加到中強,明確提出降低喉頭位置,擴大胸聲範圍,致使偏離了傳統唱法,導致過分使用胸腔,後來放棄了歌唱。
「貝爾康多」學派(傳統美聲)與「現實派」
傳統美聲唱法特點:發生注重聲音的靠前與高位置,面罩共鳴強調打開喉嚨與穩定喉頭,追求聲音的柔美連貫,樂句的華麗圓潤高音的擴展,自然講究呼吸的方法與控制,女生的歌唱以輕機能為主,胸聲缺乏,現在義大利學派重演唱的呼吸和共鳴,現在義大利聲樂學派以由傳統的「貝爾康多」轉為「現實派」在「貝爾康多」歌曲時代樂隊的伴奏輕柔而簡單是以樂隊來稱託人聲的所以歌唱的聲音無需宏大。從威爾第開始出現了激昂華麗的輝煌唱法,之後是普契尼等均屬此類,他們的音樂風格比較自由奔放,沒有莫扎特歌劇演唱風格那麼明朗抒情典雅,以及節奏音準的嚴謹,樂隊伴奏聲音宏大,人聲的純美聲被破壞,由於追求宏大音量使喉頭位置過低聲音靠後,使聲音致重,音色偏黯,使聲音控制不住出現搖擺音不科學的現象,所以在學習歌唱前期,要規矩學習傳統的義大利古典藝術歌曲,適當演唱莫扎特風格的歌曲,較平穩抒情的歌。
聲樂學習中的辯證關係
緊張與鬆弛
歌唱中的放鬆不是鬆懈要內緊外松,心理上積極不過分緊張,氣息積極流暢,吸氣適度八分滿,聲音太滿音樂容易僵,緊張與鬆弛是相輔相承(指心理)歌唱中的咬字嘴要老,音要嫩,藝術家,譚興培將此比作貓咬老鼠,即又不可咬死,要叼著才行。
大與小
歌唱口型講外收內開,嘴張太大會漏氣,內部沒打開聲音就不飽滿,缺少共鳴音色,口型大小根據音樂造型,母音不同,口型也不同,名族唱法根據漢語,語言特點,講究咬字,吐詞強調四呼五音和四聲,注重咬字口型與發音,喉嚨打開程度也因人而異,歌唱時的喉嚨葯充分打開,但太大聲音便會使聲音散而空,反之,喉嚨不打開捏擠著唱聲音也會發乾,氣息淺,管道不通,缺少彈性,不飽滿也不圓潤。
高與低
歌唱中高位置它是一種聲音的共鳴位置即頭腔共鳴,這種共鳴的獲得需要有較低的氣息控制與放低的喉頭位置穩定,頭腔共鳴,高位置獲得首先要充分打開喉嚨使口腔內部充分打開舌根喉位放低穩定,咽腔與鼻咽腔,頭腔相通產生共振才能獲得具有穿透力的高位置的頭腔共鳴,若喉位過高聲音窄氣息淺,若喉位置過低聲音散暗滯美氣息不暢,不可過高,過低兩者均不可取。
靠前與靠後
指演唱風格存在的流派問題,無論哪種唱法都存在靠前與靠後,實際上是咬字,吐字與共鳴協調統一的問題,在聲樂中字正腔圓就很有哲理,他把共鳴聲中共鳴,咬字,吐字協調統一起來,既要有咬字,清晰明亮,在歌唱中一味強調靠前,特別過分強調口腔共鳴,喉嚨打開與咽壁吸開就出現喊叫,若一味靠後不注意咬字吐詞,不強調明亮集中,聲音色彩給人沉悶不清的聲音,因此在歌唱中只有在打開口腔,喉嚨同時強調咬字吐詞,使共鳴與咬字吐詞各司其責協調統一,靠前與靠後的矛盾才能協調統一。
冷靜與熱情
美好的歌唱是靠歌唱記憶與藝術處理的完美結合,唱歌時候有熱情,力度表現也有理智的控制能力,只追求聲音技術而忽視去表現歌曲的思想內容,唱的平淡就沒有感染力,若只注重激情而忽視音準節奏等技術方法,也不能達到完美的藝術境界。
歌唱發聲技巧集錦
1.美好聲音標準—通實圓亮,純松活柔;
2.氣在腰上換,而且要快,腰只輕輕一緩勁;
3.呼吸控制,收腹提臀,撐腰開胯;
4.貼著咽壁,吸著唱,是穩定喉部最簡單最有效的方法;
5.口腔外收內開的程度,決定共鳴的大小;
6.張口換氣,有利於口咽腔的打開,換氣徹底,迅速無聲;
7.半聲是真假機能結合半音;
8.聲區過度提前換聲,往後往柔,往虛里唱,聲音輕柔明亮;
9.聲區統一的方法:高音低唱,低音高唱,高音不沖不滑,低音不壓不垮;
10.美好的聲音是真假聲兩種機能良好結合的結果;
11.過分追求高亮有音,小聲練優於大聲練,練聲如歌有思想有激情;
12.聲帶閉合要適度,才會有明亮的泛音音色;
13.氣泡音是復原聲帶疲勞最有效的方法;
14.振胸練習是使得藝術歌唱嗓音具有威壯力的最好方法;
15.「噴口」是戲曲中各種不同語氣和咬字吐詞破阻字頭的爆發力;
16.高音氣大,嗓眼小,音域越高點越小;
17.高音區用拋物線的感覺從後背往頭頂翻扣;
18.窄母音寬著唱,寬母音往開唱,斷音拍著唱,顫音由緊往松唱,滑音保持高位置,連音前高帶後音;
19.歌曲演唱的二度創作,潤腔正音曲調依字調,腔隨字轉,字領腔行,潤腔即不可機械的按部就班,也不可任意改造不無規範。
(專業系統零基礎學唱歌微信:675744945)
【點贊是給予我們最好的支持和鼓勵,謝謝你!】
推薦閱讀:
※【震驚的「輕聲唱法」!4招就能學會!】
※【呼吸方法、打開喉嚨、共鳴的要素】
※【為什麼你一跟伴奏唱歌就跑調?(附練習方法)】
※男生怎樣提高自己的音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