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工作》| 釋放大腦天性
還記得2010年的富士康「14連跳」事件嗎?
老闆郭台銘後來是如何處理的?
給工人升職加薪,換高管?
『不,他直接用機器人替代工人』
坦誠講,這類工種不需要高階技能或高學歷,甚至都不太費腦,被取代是自然的。
而行業專家,高階技工,作家,教授卻很難取代。
這種差距背後的秘密是什麼?
這本書會給出一個答案
0/【目錄】
1/ 為什麼我們要深度工作?n2/ 為什麼深度工作少見?n3/ 為什麼深度工作是釋放大腦天性?n4/ 如何進行深度工作?n5/ [個人私貨] - 深度工作的輔助工具n
1/ 【為什麼我們要深度工作?】
眾所周知,人工智慧會淘汰掉很多崗位,這些工種特點是:重複低價值勞動,無需太多腦力
『怎麼樣的工作會優先被取代呢?』
引用Andrew Ng的一秒法則:
如果一個人能在一秒鐘內完成的任務,我們很有可能讓AI來自動完成,現在或不久。
- Andrew Ng
李開復也說過類似的:
我有一個「五秒鐘準則」,即一項本來由人從事的工作,如果可以在5秒鐘以內的時間裡,對工作中需要思考和決策的問題作出相應決定,那麼,這項工作就有非常大的可能被人工智慧技術全部或部分取代。
我個人預測,從事翻譯、新聞報道、助理、保安、銷售、客服、交易、會計、司機等工作的人,未來10年將有約90%被人工智慧全部或部分取代。- 李開復
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CED)2016的報告,我們可以看到,即便是自動化高的日本,也有30%崗位被列為中等(50-70%)或高等(>70%)被取代危險。
『現在有哪些人工智慧應用?』
#/【新聞寫手】
- 早在里約奧運會,今日頭條就用人工智慧來寫新聞了。2017年12月23日,今日頭條的人工智慧記者獲吳文俊人工智慧技術發明獎
- 騰訊(DreamWriter),新華社(快筆小新),華盛頓郵報(Heliograf)有類似工具
#/【律師助手】
- 2017年月,法律人工智慧技術團隊法狗狗已經完成千萬級Pre-A輪融資。繼去年的無訟人工智慧團隊獲得億元融資後,法律AI再次得到了資本的青睞。
- 2017年4月,英國媒體金融時代報道,事務律師Daniel van Binsbergen啟動法律人工智慧初創公司Lexoo,用來替代初級律師工作。
#/ 【自動駕駛】
- 一家成立兩年的中國公司圖森(Tu Simple),要用自動駕駛卡車搶佔萬億規模的美國貨運市場。
- 2017年11月,在美國卡車司機工會遊說下,美國眾議院在今年下半年將重量大於1萬磅的商用卡車排除在了無人駕駛法案之外。這意味著卡車司機暫時避開了失業的風險。但是這對於科技進步也只是螂臂擋車。
#/ 【醫療診斷】
- 人工智慧系統IBM Watson在對一位76歲的惡性膠質瘤男性病患進行基因分析並給出治療方案的實驗過程中,僅用十分鐘完成任務,與之相比,人類醫學家組用時160小時。
- 「沃森醫生」已經在美國安德森癌症中心(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上崗。
『哈哈,還好我是程序員,應該沒事』
以劍橋和微軟發布的DeepCoder為代表的研究方向,最近(從2016年)呈現迸發趨勢。其目的是為了取代初級程序員,而這類工作是最有「套路」,最容易定義明確演算法的部分。
『喂,妖妖靈,我要報警!』
所以應該感受到了,初階低腦力工作,以後很可能就要被人工智慧取代
『如何不被取代?』
利用深度工作,學習高階技能。(出任總經理,當上CEO,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巔峰!)
另外,深度工作會釋放大腦天性,進入『心流』模式得到更大生活滿意度。
下面是本書的具體觀點:
- 贏者通吃效應:深度工作的價值遠大於膚淺工作的疊加。舉例:連續聽一些列中等水平的歌手唱歌並不能累加成一場無與倫比的演出,前者慢慢沒有聽眾了。
- 多任務效率遠低於單任務:人腦不是電腦,任務切換費腦子,而且切換之後大腦會留下上個任務的殘影(Attention Residue),進而影響當前工作。舉例:讀書的時候聽有歌詞的音樂會同時佔用大腦的語言理解區,造成明顯干擾,效率下降。
- 互聯網加劇了贏者通吃:舉例:小鎮的音樂迷可以拋棄本地音樂家去購買全球最棒樂隊的專輯
- 只有深度工作,才能讓你掌握困難晦澀的技能。神經學支持:反覆利用同一大腦迴路,能促使少突細胞在這個迴路的神經元周圍包裹髓磷脂,從而有效固化這種技能。
2/ 【為什麼深度工作少見?】
- 不容易測量什麼叫深度。也就沒辦法有效監督
- 最小阻力原則:大家喜歡從輕鬆的活做起,然後自動忽略重要的活兒,還有
- 大量的碎片化信息干擾,如郵件,微博
- 工作需要大量的溝通,任務切換次數多
- 忙碌代表生產力: 低水平的勤奮,弱智老闆的思路。
3/ 【為什麼深度工作是釋放大腦天性?】
1/# 【神經學角度】
從人類學到教育學,從行為經濟學到家庭諮詢,各種學科都認為熟練管理注意力是優質生活的重要因素,也是幾乎改善人生的各類體驗的核心
- Winifred Gallagher,暢銷書作家
你的關注點決定了你的幸福,而不是所處的生活。關注積極有意義的事情(如讀這本《深度工作》),會最大化你的生活滿意度。而淺薄的事情(看段子刷微博討論八卦),則不能顯著提高生活滿意度。
2/# 【心理學角度】
一個人的身體和頭腦在自覺努力完成某項艱難且有價值的工作過程中達到其極限,往往是最優體驗發生的時候。
- Mihály Csíkszentmihályi,心理學家,「心流」概念提出者
沉浸工作讓人快樂?這和一般人認為的,快樂就是玩,太不一樣了!
這個觀點是說,全身心投入到一件有意義的事情,沉浸其中讓人最嗨。
所以放假了出去遊玩,走馬觀花不一定讓你放鬆,沉浸其中才重要。如玩了一天的過山車(夠沉浸吧),品鑒畫廊的作品和它背後的故事,或者是參加一場感興趣的知乎Live。
這還證明了那些熱愛當前工作的人,在工作中獲得的愉悅感,比休閑時光更容易帶來享受。
3/# 【哲學角度】
笛卡爾號召的個人主義會帶來虛無主義,進而導向無法忍受的生活。而工匠精神帶來的神聖感,可以避免這種情況,為秩序井然的世界帶來意義。這裡筆者想到了很多類似的說法,如積極入世讓人快樂,找到人生的意義會讓人快樂,而認為人生毫無意義的人走向悲觀抑鬱。這讓我想到老羅的手機上的題詞:「工匠的驕傲和喜悅」,所以老羅的喜悅不僅僅只是一些人的感同身受,還是有哲學支持的。
4/# 【進化為深度智人】
深度和意義是從上面幾個角度看都是有關聯的,所以人類進化到一個階段,在深度中繁榮,在淺薄中沉淪,經過優勝劣汰會成為一種「深度智人」的物種,這是自然進化的方向。結尾:
我將活出專註的人生,因為這是最好的選擇。
- Winifred Gallagher
4/ 【如何進行深度工作呢?】
準則1 - 工作要深入
1/#【設計你的生活工作環境,以便深度工作可以方便介入】
刷微博淘寶之後不可能馬上進入深度工作,人無法長期和慾望做抵抗,靠意志力多數人都會失敗,也會比較累。可以設計一個巧妙過渡期或者慣例,或者布置一個只能專心工作的環境,只需要很少的意志力就能進行深度工作。這點可以參考最後一章的工具,另外還可以參考《微習慣》。
書中提供了集中深度工作參考模式:
- 禁慾模式:隔絕一切外部聯繫,如大塊時間寫作的作家。
- 雙峰模式:把時間劃分倆個大的部分,一部分用於膚淺工作,一部分用於深度工作
- 節奏模式:每天固定一段時間留給深度工作。學生按課程表上課就是一種節奏模式。
- 記者模式:靈活決定是否開始進行深度工作,但是實現難度較大。
可以參考上面的模式,或混合或選取放入到自己的生活里。
2/# 【有大的目標】
有目標感很重要,有了嚴肅認真致力於手頭任務的心理,比環境更容易實現深度工作。
3/# 【別獨自工作】
有人協同工作,可能很快解決你目前的困境,不要一個人死磕。
4/# 【像商人一樣】
即目標導向原則,具體有:
- 要事優先
- 抓住引領性指標:達成大目標路徑上,先需要達到小目標(比如王健林的一個億)
- 準備一個醒目的記分板:有助於清晰量化深度工作時長,只有可測量才能改進
- 定期問責:表現好就慶祝,表現差就反省改變
5/# 【放輕鬆】
感謝@廖仲愷爆料,這部分也是2017年考研英語的閱讀理解n
- 放輕鬆有助於洞察力。一直緊張著,腦力會負荷太大,輕鬆時反倒有不一樣的思維
- 放輕鬆有助於補充深度工作所需能量。勞逸結合嘛
- 晚上就不要搞深度工作了。即使專家,一天的深度工作極限就4個小時,不用太狠
準則2 - 擁抱「無聊」
1/#【練習少上網】
嘗試網路安息日,也叫數字排毒,一整天不上網。或者有計劃(少)上網。
2/#【強行定一個截止日期】
設置一個非常緊deadline,並公布它(讓朋友公眾來監督你),逼迫高強度集中注意力。
3/#【冥想】
在閑暇時光,針對一個特定問題開始冥想。
4/#【玩記憶遊戲】
記憶力有助提升注意力控制,可以進行記憶力練習。
準則3 - 遠離社交媒體
社交網路的弊端多,但完全戒掉是不可能的,如果能更少的使用,不漫無目的的掉入這個時間黑洞,才會健康影響生活。把它當作工具,而不是主要的休閑方式。回顧一些長時間刷社交網路的時候,真的是非常空虛,還不如看一場電影或者去打一場籃球。
我也常陷入碎片化陷阱中,反正就是不想工作。我的方式是二選一:
- 離開:要麼像這本書作者那麼激進,慢慢離開社交網路(估計沒幾個人能做到)。
- 沉浸:有選擇性沉浸在社交網路的部分。比如針對某個問題,調研讀書並寫篇文章。
準則4 - 摒棄浮淺
37 Signal公司嘗試四天工作製取代五天工作制,發現並不影響工作產出。研究發現因為減少的時間都是一些浮淺工作,開會什麼的。
『如何摒棄膚淺工作呢?』
- 有計劃安排工作。雖計劃趕不上變化,有計劃仍然可以幫助有效率深度工作。另外,靈光乍現時(途中有驚喜),可以拋棄原計劃。引用羅振宇的創業感想:「忘記初心,方得始終」。
- 向老闆申請膚淺工作預算。比如程序員經常有的「免打擾時間」
- 提前下班。如5點半之前結束工作:deadline就是第一生產力
- 變得不容易聯繫得到
5/ 【私貨 - 深度工作輔助工具】
1#/ RescueTime
這是一款可以自動記錄下你一天中電腦/手機的活動,在每個分類(娛樂/購物/學習/新聞)上消耗的時間。這個工具對所有網站都有預先分類,比較準確。
- 日視圖:還告訴你每個分類下,你的最耗時間的網站。
- 小時視圖:我集中在工作的時間有哪些,比如,我下午比較容易貪玩。
還可以設置警告,比如分心時間超過一個小時,所以的非學習/工作網站會被屏蔽,而且一個小時之後才能恢復。
2#/ 【如何監督工作效率】
可以用使用番茄工作法的工具,在深度工作時候,屏蔽掉一切干擾。推薦:
- PomoDone
- Ticktick(也是GTD工具)
3#/【如何屏蔽噪音?】
大多數上班的人,必須和同事坐在一個地方。我的做法是帶上一個耳機,放粉紅雜訊音樂,注意力有顯著的提升。提供這種功能的手機App有:
- Noizo
- forest
- 潮汐
推薦閱讀:
※使用 Python 開始你的機器學習之旅
※當我們投大數據時,我們在投什麼
※李世石黑163,超越了AI勝率的定義!
※那個曾經黑掉iPhone和PS3的少年,要把你的車破解成無人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