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當了解中國現實政治時,如何超越政治八卦和宮廷權斗?

即使貴圈的確兇險和不堪,但其中仍必然有其規則和邏輯,如何尋找一個恰當的視角並獲取一定的信息而不是陷入各種片段與傳聞?謝謝


媒體的報道總是充滿了八卦與權斗(包括所謂的嚴肅外媒在內),讀讀這方面的學術作品吧。Google一下Brookings研究員Cheng Li(李成)的作品,他從1980年代就開始建立起了龐大的資料庫,寫出了無數的研究論文。


學政治學的專業知識。惟有掌握專業知識才能超越民間傳聞的水準。


中國的政治是人的政治,中國的人是政治的人。


摘自余世存《非常道》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291355/

金庸當年在香港辦《明報》,執筆寫社評,預測中國大陸的政局(特別是在「文革」時期),每每中的,有人問他奧秘何在,他輕鬆回答,「我讀《資治通鑒》幾十年,一面看,一面研究」,「《資治通鑒》令我了解中國的歷史規律,差不多所有中國人也按這個規律的。」


何新:破除「保守派」和「改革派」的二元模式(1991.2.6)

多年來,在觀察中國改革問題上,社會輿論中一直存在一個觀察和評價的二元模式,這就是所謂「保守派」和「改革派」的鬥爭。這個二元模式,來源於「四人幫」時的兩條路線鬥爭論。在今天,它成為一個巧妙的政治和意識形態陷阱,有必要予以揭露。

(1)按照這種二元模式,對中國黨和國家政策利弊的評價標準,不是看實踐、實效,不是看其是否為國家、人民帶來利益,而僅看其是屬於「改革派」的,還是「保守派」的。

(2)於是中國的政治領導人,就依據西方和港台的意識形態標準,被分別為「保守派」與「改革派」兩大陣營。作這種劃分,實際具有強烈而巧妙的政治暗示、政治煽動、政治挑撥和挑唆性的意義。

我們注意到,利用這一模式,在1983—1984年的反精神污染時期,1986年底以及1989年,港台報刊都曾實施了最惡毒的政治挑撥,並被表明有效。而在今天,同樣的挑唆伎倆還在被繼續使用著。

(在國際上,西方輿論工具用「改革導師」的高帽子,一步步地誘導政策對西方有利的戈爾巴喬夫,直到令其落入泥潭而且愈陷愈深。同時又用「反改革」的帽子搞臭和壓垮了對西方有威脅的利加喬夫。這種與港刊完全相同的手法,表明其不是出於偶然。)

(3)劃分「改革」與「保守」標準的尺度,也是由西方意識形態布下的一種陷阱。例如:是否接受西方的民主和人權標準?是否同意西方全面自由化、私有化的改革方案?等。如果贊同和接受,就意味著自縛手腳和慢性自殺。而如果不接受,他們就要指你為「保守」和反改革,而煽動群眾搞臭和壓垮你。

(4)通過這種二元評價模式的建立,西方及港台新聞界,居高臨下地巧妙佔據了對中國政策、政治、經濟現象,擔任輿論督察和監護的地位。因此長期以來,香港刊物竟成為臧否中國政治領導人,引導中國國內輿論,甚至影響中國政治經濟決策的有效武器。

不僅如此,首先在香港刊物上形成的這個二元政治模式,也廣泛傳播於西方意識形態和政界,已經成為誘導和批判所有社會主義國家改革政策的一套通用模式。

社會主義既要改革,又必須堅持獨立清醒的判斷。應根據本國的最大利益確定政策,為此,今後必須擺脫這種改革/保守二元模式的政治陷阱,排除這種輿論的牽制和干擾。


你超越政治八卦和宮廷權斗,還了解個甚中國政治。


歷史上的現實政治表面上寫著仁義道德,你仔細看,裡面全是權謀和慾望,血腥和暴力。

不望五代十國血紛紛,且看世民喋血玄武定江山,雍正為定嗜去多少朝堂血。

拋開權謀談政治就像拋開性器官談性交一般。


從浙黨晉黨撕逼到改革派保守派權衡

這也是一種進步


布魯金斯學會中國問題專家李成。

他做過一期講座:如何研究中國領導人


推薦閱讀:

漢娜·阿倫特《人的境況》中的財產和財富的區別應該怎麼理解?具體指什麼?
如何看待日本通過安保法後自衛隊的第一個任務是在南蘇丹接替美軍,保衛以工兵和醫療人員為主的中國維和部隊?
以戰爭方式轉移國內矛盾的合理性何在?
阿姨淆的自解讀(#滑稽
外交官都不願意告訴你的中緬關係,雙邊?博弈?都不精確...

TAG:政治 | 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