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逛美術館一樣逛商城,老牌百貨如何尋求自救?
百貨行業的不景氣已經持續好一陣了。
美國的梅西百貨和西爾斯在大規模關店,日本的伊藤洋華堂也在尋求轉型。這股低迷之氣也吹到了國內市場,在中國百貨商業協會調查的80家百貨中,有一半的公司銷售額都沒能倖免地下降了。
面臨線上零售帶來的種種挑戰,老牌百貨們如何尋找出路自救?答案是藝術與設計的力量。
01 找個藝術家進店創作
< 商場里的幽靈大房子 >
by Edoard Tresoldi
建於1838年的巴黎樂蓬馬歇(Le Bon Marche)偏愛朦朧的夢幻系,先是請來日本著名女藝術家鹽田千春用絲線編織出150艘小船,而後又迎來米蘭裝置藝術家Edoard Tresoldi的大型裝置展"AURA"。
△Memory of the Ocean by鹽田千春
Edoardo曾被福布斯評選為世界30位30歲以下最有影響力的藝術家之一,金屬網絲是他標誌性的取用材料,製造如幻似夢的「海市蜃樓」是他的拿手好戲。
在樂蓬馬歇的中央大廳,Edoardo建造了兩個外形相似、用材各異的穹頂形裝置。兩個裝置一柔一硬、一虛一實,以新古典主義和文藝復新時期的義大利宮殿為靈感,打造出一種「廢墟式建築」。
金屬網絲裝置輕盈虛無、抽象發散,令人追思消逝和不復存在的世界。
波紋金屬薄板裝置代表空殼、棄巢,訴說著生命的離去和時間的流逝。
正如德國哲學家Walter Benjamin對Aura這個詞的定義,「the unique appearance of a distance」,直譯為「一定距離下的獨特外觀」。去這樣的百貨里逛街,不得不承認藝術逼格滿分。
< 九層樓高的巨大花牆 >
by UUfie建築事務所
巴黎春天百貨(Printemps)從1865年創立到現在,一百多年間不斷變革人們的購物方式。它是第一家引入電力系統和電梯的商場,巨大的旋轉樓梯、42米高的彩色玻璃穹頂靜靜訴說著建築本身的歷史魅力。為了重拾正逐漸喪失的消費者吸引力,老當益壯的春天百貨今年也來了一次大翻修。
空間改造由加拿大建築事務所UUfie操刀設計,緊鑼密鼓的8個月施工後,UUfie在商場中庭搭建了一道鏡面弧形牆,點綴些彩色的白色牆體垂直於穹頂,線條流暢地從地面延伸至9層高,成為了整個中庭空間的亮點。
△百貨大樓剖面
雖然這堵巨大無比的牆重達24噸,看起來卻很輕盈,就像是漂浮在空中。雙層白色油漆鋁片隨機開口出17200 朵花瓣孔洞,覆蓋的雙色玻璃正好與標誌性穹頂的彩色玻璃相呼應。
但這並不只是個孤立的藝術裝置,經過精確的裝配過程,一個特別的公眾空間也由此形成。二維的弧形面板連接中庭的四個角落,背後還藏了一層單向鏡面,巧妙地反射出一個完整對稱的雙凸幾何空間。
12座新裝配的自動扶梯布置得當,鏡面上還特意設計了開口,顧客從門廊通向4層至8層的時候,可以清楚地欣賞這個龐然大物的全貌和百貨商場的概況。
< 用13000根紗線織一道彩虹 >
by Eric Rieger
美國購物中心(Mall of America)是全美最大的購物娛樂中心,約39萬平米的建築分上下四層,據說裝得下兩座胡夫金字塔,4家大型百貨公司和500多家商店入駐其中。在這樣龐大的商場逛是怎樣一種體驗?即使只在每家店呆10分鐘,轉遍所有的店也要86個小時。
MOA平常一直走老美式「娛樂零售」路線,在打折促銷、歌星演唱、印第安人表演輪番上場後,又請來藝術家Eric Rieger在商場中心織了一道絢麗的彩虹,與MOA正門的大五角星LOGO形成巧妙的呼應。
這個彩虹般的藝術裝置叫「Hot Lunch」,由13000根彩色紗線組成,多達103種顏色交織在一起,從地面一直延伸至整座購物中心的天花板。在天窗的透光下,這道60英尺高的巨幕彩虹呈現出鮮亮的光芒。
為搭建這道紗線彩虹,Rieger的團隊花了整整8個星期來設計、組裝、運輸,隨後的10天落地組裝完成,時他與品牌合作以來規模最大的項目。
在用藝術設計吸引顧客的路上,MOA一直走在新零售的前列,儘管它沒有迪斯尼樂園名氣大,每年吸引來的遊客人次卻要比迪斯尼樂園、大峽谷和貓王故居三地的總和還要多。
02 里里外外「再設計」
< 四個造型抽象的大樓梯 >
by OMA & India Mahdavi
1907年開業的柏林百貨KaDeWe是歐洲最大的購物中心之一,它曾在二戰中被摧毀,在 1950年代得以重生,被賦予了戰後重建和經濟復甦的標誌性意義。如今,KaDeWe又想用設計改造「重新定義百貨」。
建築事務所OMA計劃把共60,000平米的空間分隔為「四個象限」——古典的、實驗的、年輕的和流行的,象限中的人流由四個形狀抽象的電梯分流,引導不同的目標用戶「對號入座」體驗購物。
頂樓新擴充了一間玻璃屋頂,並留了塊圓形的「天井」用於室外活動,這裡將隱藏KaDeWe 神秘的「食品實驗室」,顧客可以乘扶梯從一樓直達頂樓。
經過富有創意的設計,四個百貨商店既在一個屋檐下,同時又自成一體,「就像是不同的城區共同組成城市的肌理」,整體改造預計2018年亮相。
除了令人期待的整體大改,KaDeWe也很注重細節設計,它請來法國建築設計India Mahdavi讓女裝區域也煥然一新。地板上黑白灰的包豪斯幾何線條,將德國柏林的歷史承載了進去。
明亮的白熾燈和金銅色的陳列衣架,試衣間裸粉色和橄欖綠的配色,營造出一種奢華的買手店氛圍。
< 日式傳統百貨的「死而後生」 >
by 草間彌生 & 杉本博司 & 谷口吉生
今年4月,日本銀座地區最大商業設施GINZA SIX開業,連日本首相和東京市長都出席了剪綵。在此之前,它是一個擁有88年歷史的老牌百貨店松坂屋,一番整修後的各種高級噱頭讓這棟舊建築再次發光。不得不感嘆,日本人對傳統商場的改編,比我們高明了不止一個level。
日本國寶級建築師谷口吉生把GINZA SIX設計成上下兩部分,綜合了日本特色和西洋元素。上部形態來自日本傳統的「屋檐」,永久地注視著銀座的街區變遷。下部形態則來自日本傳統的「暖簾」,這是可以靈活變化的部分。變與不變的結合,讓來這裡購物的人不至於感到無趣,也不至於感到生疏。
走進商場,最引人注目的大概是草間彌生為GINZA SIX設計的這一組南瓜燈,這裡的美術和裝置作品都由六本木著名的當代藝術館——森美術館監修。
△草間彌生的Pop-up
△team Lab的<Universe of Water Particles On the Living Wall>和<綠之橋>作者、巴黎植物學家帕特里克·布朗打造的垂直庭園<Living Canyon>
GINZA SIX的VIP休息室也是用心到爆,絲毫不遜於高級酒店的客房。擔當設計的是杉本博司領銜的團隊「新素材研究室」。致力於用各種新穎的素材展示日本式的現代空間。
推開門最先映入眼帘的是杉本博司的代表作之一——《海景》。腳下的地磚是曾經在京都的市營電車站台里使用過的,有數十年歷史。
豎格子的幛子是「新素材研究室」的標誌之一,為室內過濾柔和的自然光,牆面上展示著杉本博司的<ARCHITECTURE>系列作品。
< 縱橫交錯的格子空間 >
by nendo
1997年開業的Siam Discovery至今已營業20年,去年請來日本nendo工作室翻新,更是讓商場內外煥然一新。
中庭錯落有致地坐著30個方腦袋人偶,這個名為Explorer的小人是Siam Discovery的吉祥物,微微打開的蓋子彷彿會隨時湧現的靈感。它出現在商店的各個角落,為閑逛的人們指引道路。
公共空間錯落有致地懸掛著白色的水滴,為空間增添一絲靈氣。
試衣間的設計如同一個純白極簡的城堡,帶給人愛麗絲夢遊仙境的童話感。
縱橫交錯的直線構成了服裝區,線條流暢而不突兀,充分突出掛的衣服作為主體。
食物飲料區延續空靈的風格,又帶了點酷酷的科技感。
事實上,為了扭轉困境,百貨公司們也是各種方法嘗遍:找來奢侈品或獨立設計師品牌推出快閃店、擴大美妝產品的比例、開出更多餐館……因為他們深知,如果故步自封、不進則退,再大牌最終也會不敵層出不窮的小鮮肉。
說到底還是那個道理:消費者需要更好的體驗,如何不斷挖掘亮點吸引人們來逛,藝術與設計無疑是讓自己重煥活力的一劑良藥。
最想逛哪家百貨?
留言上牆
推薦閱讀:
※未來百貨業的發展趨勢是什麼?
※西單大悅城為什麼在西單地區百貨商貿業態已近飽和了還能一開就火,後來居上?
※在經營業態方面,購物中心和百貨公司有什麼不同?
※二三線城市,傳統口碑百貨,經營太陽鏡專櫃有前景嗎?太陽鏡專櫃做單一奢侈品牌還是多品牌,那種方案更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