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為何會變樣:治理國家的艱難之處

在今天的報刊上、文件中,有一個常常被批評的辭彙叫「官僚主義」,它指的是在施政過程中的走形式、粗暴執行等懶政。然而,我們必須意識到,這種運作弊病並非始見於今日,也不是獨有於中國,它是古今中外都存在的問題。因此,必須真正理解何為官僚主義,以及它的源頭。

從2013年到2015年,筆者曾經在中國西部某省份的村鎮工作,最大的感悟卻並不是「官僚主義」這個辭彙,而是基層工作的壓力,以及這種壓力之下的執行變形。

村鎮政府是政府與民眾打交道的埠,也是政府所有政策落實的關鍵點。但是,對於基層政府來說,他們在落實政策的時候,往往有兩個難以迴避的現實困境。

一方面,它嚴重缺乏可用的人手,在筆者工作的鎮政府中,積極性較高、能力較強的年輕幹部數量並不多,優秀的人才並不願意長待基層(因為出了成績上面也看不到,也缺乏出頭機會),而許多幹部年齡一大,就因為喪失了升遷機會而變得消沉。因此,在處理日常問題上,常常感到人員數量不足、工作積極性不夠的窘迫。

筆者所在的鎮政府管轄著7 個大型行政村,數十個自然小村,人口超過3萬多,僅各種統計項就意味著巨型的工作量(北京地區將更為困難)。因此,相當多的實際工作,需要從其他部門、村干中臨時抽調人員,否則根本無從應對。所謂部門分工、專業分類,事實上是很難做到的。

另一方面,相比於其他層級,基層政府的工作壓力是相當大的。筆者曾經負責過一段時間鎮委辦的工作,常常在一天之內,就收到來自縣市委各直屬上級如紀委、組織、安監、宣傳、環保、教育、扶貧等不同部門的各種任務指示,數量達幾十個(這些政策,基本都是為了惠民的)。

這些任務如果必須切實履行,實際上需要相當多的經費、人員和時間投入,才能做到。然而,基層的資源是很貧瘠的,很多情況下,它無法提供各項工作所需的足夠資源。為了向上級交差,它只能以最短的時間、最低的成本履行上級指示,其扭曲效應可想而知。

就像外界經常看到的那樣,會議精神的學習,往往變成了抄寫代寫的筆記;宣傳工作也常常流於複製粘貼,填充報數了事;清除安全隱患,到了某些民眾眼裡,就蛻變成了「擾民」;即便是筆者當年的「清潔鄉村」政策,也成了只有當領導路過時,才會對領導所經公路兩旁村落的緊急清掃。

就這樣,那些上級抓得不夠緊的惠民政策,在了基層往往變成了一張張表格,走形式的毛病由此滋生;那些上級重視的惠民政策或者指標性極強的政策,則易誘發使得各級部門層層加碼,落到基層之後,那些決策者的好意就很可能變成了民眾眼前的負擔及苛政,並對民眾造成了二次傷害,激起民怨甚至民變。

以宣傳單位的優秀文章推選為例,省級單位對各市的一份撰文要求,到了各市則很可能變成下屬各縣的三份,各縣則對下屬各鎮的三份。工作量很可能劇增了幾百倍——上面只是求一根針,到了下面則很可能是整個門板

因此,筆者對某些基層工作的體會就是,只要是上面交代的工作,下面基本都會盡量完成,但只有那些重點、紮實推進的工作,如發展經濟上,才會做得很好,在一些疲於應付、考核不嚴的工作上,則很難避免務虛或者粗暴。

總體而言,以基層為主的政策落實體系,有點像一台反饋較差、不甚靈活的汽車,油門踩小了,只見轟鳴不見動,油門踩大了,則容易衝擊過猛——這實際上就是治國的巨大難處所在。

這一點,沒有親身體會,是很難想像得到的。

+++++++++++++++++++++++++++++++++++++++

逐步推出現代馬基雅維利思維政治《無可匹敵的力量——群眾運動》 ,歡迎關注公眾號:wtt0316606212。

推薦閱讀:

中國在哪方面領先世界?
新iPhone在美國和中國市場的表現可能迥異
連控槍也能黑到中國?
從《中國有嘻哈》到《中國有街舞》,青年文化會是垂直綜藝的下一個「角斗場」?
一次投300億買整批中國武器,這個國家是真心的老鐵

TAG:治国 | 煤改气 | 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