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從「喜劇元年」的遍地開花到如今「黑馬難出」, 喜劇綜藝到底怎麼了?

文│穀雨

2014年,喜劇綜藝勢如破竹,湖南衛視《我為喜劇狂》、浙江衛視《中國喜劇星》、東方衛視《笑傲江湖》等20多檔喜劇類節目扎堆登場,這一年被稱為繼「歌唱選秀年」之後的「喜劇元年」。競技類、真人秀、脫口秀多種形式的喜劇節目遍地開花。

看到了喜劇這門好生意,資本也想來分杯羹。

自2016年開始,資本大量湧入喜劇市場。喜劇演員賈玲成立了大碗娛樂,公司估值達5000萬;德雲社的關聯公司申請掛牌新三板進駐資本市場;相聲團體嘻哈包袱鋪宣布完成千萬級的A+輪融資;《跨界喜劇王》背後的千秋歲文化完成近億元A輪融資;推出《吐槽大會》的笑果文化15個月完成四輪融資,公司估值高達12億元。半年前,華錄百納宣布收購上海嘉娛文化投資有限公司(歡樂傳媒)股權,後者即《歡樂喜劇人》《喜劇總動員》《笑傲江湖》等喜劇綜藝背後的製作公司。

資本大量湧入,明星設立娛樂公司入局,喜劇綜藝被當成一座巨大金礦,爭先恐後持票入場。

然而與資本高漲的熱情不同,喜劇綜藝的觀眾口碑呈現逐年下滑之勢,喜劇綜藝如今也面臨「喜劇人才青黃不接」、「節目同質化嚴重」、「劇情尬煽情」等諸多問題,再加上新綜藝的不斷崛起,瓜分年輕市場,都給喜劇綜藝帶來不小的衝擊,導致喜劇綜藝爆款難出,疲態盡顯。

口碑逐年走低,喜劇「盛宴」冷卻

今年10月,浙江衛視《喜劇總動員》第二季回歸,這檔由沈騰、宋小寶、賈玲、吳君如擔任導師,跨界藝人+素人冒險的喜劇節目 ,在開播之前就打出了「賈玲回歸」「鄭爽跨界」的噱頭,試圖吸引觀眾眼球,尷尬的是外界反響寥寥。

相比自家衛視播出的另一檔節目《演員的誕生》對「熱搜女王」鄭爽話題不遺餘力的挖掘博關注,《喜劇總動員》顯得太溫和了。「全程尬看」、「過於煽情」的觀眾評價和豆瓣4.5的評分,顯示這一季節目已經不如第一季表現了。

作為經歷過 2014 年「喜劇元年」大廝殺中突圍出來的佼佼者,東方衛視也沒能倖免。

連續3年,東方衛視製作了多檔喜劇節目,被譽為「喜劇工場」,擁有如《歡樂喜劇人》《笑傲江湖》《笑星闖地球》等多檔喜劇綜藝。東方衛視也將「喜劇看東方」的觀念根植到觀眾心裡。

然而三年過去,《笑傲江湖》口碑持續下滑,即使如今升級改版成如今主張「星素對戰」模式的《笑聲傳奇》,也沒能挽留逐漸走低的口碑。

從豆瓣評分7.2到如今的5.9分。觀眾評價也從第一季「很好的節目,讓觀眾笑得開心,感動得落淚」,到第三季 「歇一歇好吧,歡樂喜劇人完了笑傲江湖,笑傲江湖完了歡樂喜劇人,再加上友台的喜劇總動員等等,這是在逼著喜劇快速被觀眾厭倦然後淘汰嗎?同質類的節目少一點,精一點不好嗎?」。

《笑傲江湖》不是第一個,東方衛視喜劇陣營里《歡樂喜劇人》豆瓣評分從第一季8.1分下滑到第三季的 5.5分 ,《笑星闖地球》豆瓣評分僅4.4分,多個節目出現了口碑表現不佳的現象。

「喜劇工場」尚且如此,其他節目面臨的困境也可想而知,對於觀眾普遍吐槽的「演員刷臉頻繁」、「節目同質化嚴重」、「劇情太爛」「不好笑」「模式不新」等,喜劇綜藝人也該好好思考思考了。

固有團隊壟斷節目,新演員難挑大樑

喜劇綜藝里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郭德綱、宋小寶、賈玲、白凱南、岳雲鵬、沈騰、張子棟、喬杉等人頻繁刷臉在幾乎所有的喜劇節目里,似乎缺少他們幾個,喜劇綜藝就不喜劇了。

這些喜劇演員大多來自開心麻花、德雲社、東北小瀋陽、大碗娛樂等喜劇團隊。隨手打開電視,看到的都是一些老面孔,去年9月《喜劇總動員》播出,就有人發現《喜劇總動員》與《歡樂喜劇人》在嘉賓陣容、主持人(郭德綱、吳秀波)雷同。

幾大喜劇團隊幾乎形成壟斷之勢,老面孔長期為多檔節目站台,年輕演員少、節目辨識度低,對於急需「新鮮面孔」刺激的觀眾來說,這已經成為了不能承受之痛。不管是什麼節目,只要老面孔依舊佔據主咖位置,所有的節目就都長成一個樣子。

人是喜劇的核心,風格是區別的關鍵。

一個成功的喜劇演員,一定自帶著強烈的個人表演風格,是有辨識度的,如卓別林、憨豆先生、趙本山、宋小寶等人。喜劇演員對一檔喜劇節目來說是靈魂,就目前來看,現在的喜劇演員培養還是傳統的「師門衣缽制度」,年輕的喜劇演員難以被培養和挖掘,系統的教育體系和資源極度稀缺,更別說成就自己的風格。

曾一手打造《笑傲江湖》並建立素人喜劇的新氣象、《笑聲傳奇》總製片人、總導演朱慧在媒體採訪時,表達了另外一種「致命」觀點:「喜劇是嚴絲合縫的,是團隊編創的,而且喜劇人才本身得有能力張弛有度地逗觀眾笑,這是一種很難達到的天賦:天生喜感。」

「絕大多數的人天生沒有喜感,再怎麼後期培訓都不會有,擁有喜劇天賦的人比天生好嗓子的人少太多了。這基本屬於家庭生活的長期熏陶和個體思維方式的系統養成,然後再通過專業場合的後天曆練,相聲場也好,二人轉也好,脫口秀也好,否則一個人再幽默,也只是一個純粹的開心果,一上電視就傻了。中國越值錢的喜劇人,他就大眾性越強,但是越稀有。」

即使現在喜劇綜藝玩起了明星跨界,企圖解決新人演員人手不足等問題,但對於想解壓想「輕鬆笑」觀眾來說,一些沒有受到過喜劇培訓的明星抓不住笑點、抖不出包袱、掌控不了節奏,導致最後尬點滿滿,充滿違和感,觀感不佳。

編劇「愁死了」

除了喜劇演員青黃不接,喜劇人才難以培養之外,編劇團隊稀缺、編劇工作量巨大也阻礙著喜劇綜藝的發展。《今夜百樂門》導演葉烽曾表示,節目每20、30秒都必須有一個笑點,甚至十幾秒出笑點,每個編劇每周至少要創作3個以上的本子,一檔節目需要近百個本子,但最後留下的只有十幾個。

「業內人都知道,每個段子並不但是創造出來的,更是「憋」出來的。」《喜劇總動員》第二季的編劇婁辰就曾向媒體表示過窘境。

作為喜劇綜藝編劇來說,創作要考量笑點和梗的設置、人物塑造、節奏把控、觀眾反應等問題。短時間高強度的腦力工作,辛苦可想而知。其次還要考量劇本的「不可複製性」,多數觀眾不可能接受同一個梗,觀眾的笑點只會越來越高。再有就是地域文化不同,觀眾口味眾口難調,國內著名的喜劇編劇阿蘇曾表示「整個中國的這麼多個地域,對笑的感受都是完全不一樣的。」

觀眾不會去討論編劇的難處,觀眾只點評節目的好壞。

隨著生活節奏加快、生活壓力增大、各種爆笑題材的爆紅,人們的笑點似乎逐漸提高了。對喜劇節目內容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尬笑」「尬演」「尬正能量」已經成為網友點評喜劇節目的常用辭彙。以《喜劇總動員》第一季來說,節目的很多小品走「開頭搞笑,結尾悲情」的路子,被網友吐槽為「催淚總動員」。

《喜劇總動員》第二季中,江一燕的《子孫滿堂》被網友吐槽劇情虎頭蛇尾、煽情氣息濃厚,借喜劇弘揚主旋律,這種表演風格比較適合隔壁《演員的誕生》。

對於喜劇綜藝編劇來說,也要拿捏住劇本的尺度、考慮劇情是否合理,否則一不小心就會被觀眾diss。其次在劇本創作上也要有一桿秤,閉門造車的後果就是自嗨,觀眾口碑的下降是必然趨勢。對於喜劇行業來說,喜劇編劇人才稀缺有待解決,喜劇編劇工作合理化也要關注,才能確保行業良性發展。

觀眾的笑神經有那麼難撩嗎?

對比喜劇綜藝中真人秀、競技類節目的疲軟,喜劇綜藝中脫口秀類節目卻煥發光彩。

相比於相聲、小品的中故事性、脫口秀演員更重於個人魅力、風格的發揮。《吐槽大會》和《脫口秀大會》一經播出就獲得了高話題量的討論,節目中的梗被網友討論,池子、李誕、張紹剛、思文等人也憑節目走紅。

《吐槽大會》和《脫口秀大會》的走紅不是偶然。

首先,在受眾上瞄準了當下的市場主力軍80、90、00後,並採取網路播放的形式保證了節目觸達,受眾面更廣更年輕化;其次兩檔節目雖然也採用明星作為嘉賓,但可以看出來節目為每一期的明星嘉賓都訂製了「專屬劇本」,比如吐槽「周傑打人&表情包、李湘給女兒奢侈的花費、大張偉假唱、鳳凰傳奇只有一個人」等等滿足觀眾好奇心點,同時語言風格更加犀利甚至毫不留情,嘉賓吐槽的內容也在點上,每一期都帶有強話題屬性和社交傳播度。

因此,喜劇綜藝要想恢復往日風光,除了要在喜劇人才挖掘、劇本創作上加深功夫外,還要敢於突破桎梏尋求新的節目形式。靠清晰的節目定位,亮眼的喜劇演員和「真誠」的劇本,才抓住受眾,讓觀眾發自心底的笑,口碑和爆款也只是時間問題。


推薦閱讀:

《超凡魔術師》是一檔讓魔術更魔幻的魔力節目
登陸火星、出動「小冰」!37檔暑期檔網綜正面PK,比陣容拼腦洞!
從張豐毅到李進榮,他們都沉醉的草原天籟到底有什麼魔力?
《金曲撈》張信哲薛之謙兩代情歌王子對唱,現場的公主們全醉了
歐陽娜娜擊敗老戲骨晉級,演員的底線在哪裡?

TAG:综艺节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