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人被供奉和供養有什麼意義

印光大師曾經說過一句話:「佛子常思己過。」他的意思是,作為一個佛子,要經常反思和檢討自己的過錯,這樣才能進步。同時也應該「常思己能」,經常問問自己有什麼能力利益眾生,利益社會,是否就這樣一直讓眾生供奉著。

大家認為我們被供奉和供養有什麼意義呢?被供奉供養是我們應該的嗎?古時候的祖師大德早就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所以印光大師才說「佛子常思己過」。

我們今天面臨的問題,祖師們早就遇到過,歷史一直在重演,所謂江山依舊人依舊,歷史也依舊。只是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場合,上演了始終同一幕的劇情。祖師一直被信徒供奉著,我們現在也被供奉著,那麼祖師是如何超越這種被供奉的心態呢?祖師受眾生供奉,能讓眾生受益。我們呢?在當今這個時代,我們的價值體現在哪裡?

世間人這樣供奉我們,將我們奉為僧寶,我們該怎麼做呢?印光大師說了同一個道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眾生給我們財布施,我們要給眾生法布施。法必須由我們實證得來以後,自己受益了,悟到了此路可通,才可以把它布施出去。你沒有親證過,沒有嘗試和體驗過,用什麼來回報眾生呢?

錢財雖然重要,但一個眾生的法身慧命更重要。芸芸眾生一生忙忙碌碌,都是為了衣食住行,為了這個臭皮囊,從來沒有拿出一點時間為自己的靈魂工作,為本來面目工作,為如來自性工作。而我們出家人是為了如來自性而工作,為我們的靈魂而工作。

人的生活分為物質、精神和靈性。精神離不開物質,物質也需要精神。人只要滿足了物質的需求,就會有精神的需求;滿足了精神的需求,就會有靈性的需求。過去佛法的傳播只在皇室、貴族、士大夫這一階層。

一個人只有解決了溫飽,物質上有了保障,才可能進入精神領域;在精神領域裡,他的心靈才會提升,從而進入更高的境界——靈性;經過靈性的修鍊,才能回歸自性,回歸本來面目。

我們是否把佛法研究透了?是否真修了?是否身體力行了?老祖宗告訴我們參要真參,修要實修,不要每天敲著不明不白的木魚,念著不明不白的經,盤著腿坐在那裡渾渾噩噩。自古以來在法上成就的人,哪一個不是拿出自己的身家性命,拼上十年二十年,方見自性?

只有到了這時候才能接受十方的財供養,因為再多的財供養也抵不過法布施——親證後的法布施。而我們現在只是讀了點經書,會一點口頭禪,當給人法布施時,就顯得沒有底氣。

為什麼說「千人吃飯,一人還賬」?這個還賬之人是已親證過來的人。「雖然這些都是假和尚,也接受別人的供養,但這都沒問題,賬由我一個人來還。」——只有過來人才敢說這句話。印光大師一生都致力於弘揚凈土,逢人就勸人學佛,他確實得道了。

一個時代有三五個高僧,就能把所有出家人的債都還了。我們要做一個還債的僧人,不要讓別人來替我們還債。誰願意做一個受者,不願意做一個施者呢?印光大師說他自己是個慚愧僧。他已經得道了,還說是慚愧僧,我們應該是個什麼僧呢?

作者:東華禪寺方丈萬行大和尚,一位用生命去踐行佛法、用生命去體證生命本質的智者。

15歲信佛、18歲出家、29歲證得生命本源,30歲復建東華禪寺、3次7年閉關、16年建寺安僧、8部著作、1.2萬場開示、千萬餘字的開示錄、16年間向社會捐款捐物4791萬多元……

從童真入道、閉關證道,到建寺安僧、講經說法,六度萬行,歷經了三十餘年,找到了一條能讓人類證悟本源的解脫之道。

本著普度眾生的使命,將一生心血《東華禪》無私付予芸芸眾生,殷切期望天下蒼生通過學修《東華禪》融通人生四大關係:我與家庭的關係,我與社會的關係,我與國家的關係,我與自然的關係,從而獲得幸福圓滿的人生。

推薦閱讀:

真的是天機不可泄漏嗎
【文化心理學】濟群法師 談 佛學與心理治療
為什們公司里很多職位高的領導都信佛?(以前不信)

TAG:大师 | 佛学 | 赚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