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CPU越來越多地採用硅脂而不是焊錫散熱?
Intel在IvyBridge後越來越多的採用硅脂散熱,甚至價格昂貴的X系列也不能倖免。超頻愛好者開蓋方便的同時,廣大普通消費者則心有疑惑。數千元的高端系列為了省幾塊錢,犧牲了散熱,這樣真的合適嗎?硅脂越來越流行的原因是什麼呢?
首先,硅脂熱擴散性能的確不如焊錫,這是毋庸置疑的。但CPU的硅脂也不是廉價的普通硅脂,更不是很多人調侃的Toothpaste。使用硅脂的確是為了節約成本,當重點並不在於散熱材料本身,而有更深層次的原因。為了更清楚的理解背後的原理,我們來了解一些CPU的基本知識。
CPU的構成
早期的CPU上面並沒有我們看到的蓋子:
Die是由一團黑色的填充物Underfill固定在基板上,再在上面塗上硅脂然後上上散熱片。隨著Die產生的熱量越來越多,加上很多人為了讓散熱片更緊密的和Die貼合而壓壞了Die,Intel開始在Die上面加上保護蓋和,形成我們現在看到的台式機CPU的基本模樣:
它由很多層組成:
- IHS:Integrated Heat Spreader。它就是我們看到銀色蓋子。有人以為它是鋁做的,實際上它的主體材料是銅,因為銅的導熱性高。它是銀色的是因為表面鍍上了一層鎳。用鎳做表面可以和上面的硅脂更有親和性:
在銅蓋上面的導熱材料叫做TIM2(Thermal Interface Material),在銅蓋下面的導熱曾叫做TIM1。銅蓋可以將Die的熱量帶到更大的範圍,並通過TIM2將熱量帶到更大規模的散熱系統(Heat Sink)中,方便散熱。
- TIM1:它是Die和IHS的導熱材料,也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Intel在之前更多的是採用Solder的形式,用焊錫將Die和銅蓋貼合在一起。在為超頻愛好者開蓋帶來麻煩(開蓋有獎)的同時,也能夠更好的將熱量從Die帶到IHS上,並散發出去。
看過我們前面幾篇專欄文章的朋友們都知道,溫度是CPU壽命的大敵(CPU能用多久?會不會因為老化而變慢?),同時溫度過高也會造成降頻等問題(CPU風扇停轉後會發生什麼?CPU憑什麼燒不壞)。那麼為什麼後來用硅脂會愈來愈多了呢?是什麼發生了變化?實際上CPU Die越變越小,從而熱密度上升是個很大的原因。
CPU Die越來越小了
Intel不斷地提高製程,追逐著摩爾定律。製程提高,單位面積的Wafer可以做出更多的晶體管,而且單位晶體管的發熱也會降低,從而可以提高主頻,更多的挖掘計算潛力。綜合來看,Intel的CPU晶體管的數目符合摩爾定律,但Die的尺寸卻在不斷縮小:
從紅色曲線,我們可以看出從Westmere開始,Die尺寸逐漸變小,在Skylake時達到最小值。
而CPU功耗不變或者略有提高,整體下來熱密度上升很快。熱密度上升了,不是更應該加速散熱嗎?
千里之堤毀於蟻穴
CPU Die的熱膨脹係數CTE(Coefficient of Thermal Expansion)低於基板(參考資料2),溫度提高後,變形小於基板:
熱密度上升很快後,Die會變長一點,而基板則變得更長一點。而IHS銅蓋則因為和散熱系統接觸,比較堅硬,變形很小。他們之間伸縮比不同,焊錫TIM1形成的硬連接會造成CPU基板變形,可能毀壞基板或者Bump:
更糟糕的是焊接中留有的肉眼看不見的氣泡,會大大加劇這種變形,隨著CPU使用,焊錫中可能出現的裂痕也會加重這種效果。就像火車軌道會留下伸縮縫,硅脂TIM1連接可以為不同伸縮比的Die和銅蓋留下緩衝的空間,從而消除這種危險。
大點的Die可以讓熱量更好的散布到基板和IHS上,單位面積形變也小。而小的Die則會加劇這種現象,更容易出現問題。
OverClocking的一篇文章(參考資料1)列出了變形可能造成硬體損傷的原因,大家可以一看。
結論
焊錫連接難度很大,如何將硅材料焊接在銅蓋上是個很大的問題。材料不得不做多次處理,才能保證有效貼合:
即使這樣,焊錫也會對成品率和生產成本造成負面影響。加之熱密度上升造成的焊錫工藝難度加大,晶元廠家不等不尋找替代方案。所以我們看到自IvyBridge這個Die變得很小的點開始,硅脂TIM1登上檯面並越用越廣。
用硅脂做TIM1對一般用戶沒有任何影響,所有的CPU在TDP之內都工作十分出色,這是由封測保證的。於此同時又降低了成本,降低了風險,何樂而不為呢?
對超頻玩家來說,硅脂TIM1讓開蓋無憂,可以自行嘗試各種TIM1材質,結合強勁的散熱系統,可以挑戰更高的頻率,也是好事一件。不過要提醒一般用戶,開蓋後沒有了質保,高溫影響壽命,要謹慎從事。
專欄其他CPU文章:
CPU製造的那些事之一:i7和i5其實是孿生兄弟!?
CPU製造的那些事之二:Die的大小和良品率
為什麼CPU的頻率止步於4G?我們觸到頻率天花板了嗎?
為什麼晶圓都是圓的不是方的?
為什麼"電路"要鋪滿整個晶圓?
CPU能用多久?會不會因為老化而變慢?
為什麼Intel CPU的Die越來越小了?
破繭化蝶,從Ring Bus到Mesh網路,CPU片內匯流排的進化之路
450mm的晶圓在哪裡?
歡迎大家關注本專欄和用微信掃描下方二維碼加入微信公眾號"UEFIBlog",在那裡有最新的文章。同時歡迎大家給本專欄和公眾號投稿!
參考資料:
[1]: The Truth about CPU Soldering - Overclocking.Guide
[2]: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of IC Packages
推薦閱讀:
※如果我想要深入的學習計算機目標跟蹤方向的內容,應該從哪個方面開始入手,比如說看什麼書?
※那麼我想知道那些計算機語言的創始人是如何創造這門語言的?
※如何看待某託管在 GitHub 的前端開源項目關閉 Issue 欄目的行為?
※為什麼機械硬碟隨機讀取性能和連續讀寫性能差那麼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