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第一座核電站的選址之路
1982年,我國第一座核電站選定浙江秦山作為建設廠址。
老秦人把選址過程比作一段愛情故事,工程籌建組像一個正在找對象的小伙,秦山好似待字閨中的少女。兩人起初分淺緣慳,小伙捨近求遠,在外蹉跎十年卻難以覓得良緣。等老大不小時回頭一看,佳偶就在身邊...
著名代號:728工程啟動
1956年周總理上報黨中央、毛主席同意,並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討論通過,決定設立原子能事業部(第三機械工業部),2年後,機械工業部進行了部門調整,新「二機部」開始主管核工業。
1970年2月8日,周恩來總理在國務院有關會議上指出:
上海的工業產值佔全國的六分之一,但你們既沒有石油,也沒有煤炭,從長遠看,要解決能源問題還要靠你們自己。國外都在搞核電站,你們回去研究一下,寫個報告上來,我支持你們。
並批示道:
二機部不能光是爆炸部,要和平利用核能,搞核電站。
上海方面很快成立上海核動力電站工程領導小組。(對外統一稱「728工程」)
首選廠址:江蘇長山
728工程籌建處開始在上海郊區、浙江、江蘇選堪廠址,經過詳細論證、反覆比較,認為江蘇省江陰縣長山作為首選廠址比較合適,並報中央領導同志批准。
十里長山在江蘇省境內,位於江陰和張家港之間,萬里長江從山邊流過,江面寬達3公里以上,低於開闊,人煙稀少,地理條件非常優越,但是……在與江蘇省領導多次溝通之下,始終沒有達成共識,專家組帶著遺憾放棄了這個首選廠址。
碰壁,轉戰上海灘
籌建組來到上海之後,當時上海市的一名副市長明確表示,上海市政府全力支持新中國第一座核電站的建設,並希望把核電站建在上海市管轄的範圍之內,地址可以任你們選(如果能建在上海,現在的老秦人就都是上海戶口了……)也同時能緩解隨著經濟發展帶來的電力需求。言辭之懇切令人信心鼓舞,專項組下決心將核電站建在上海,地址初選奉賢。
1979年夏,在上海奉賢海邊,一片大約有二十平方公里的蘆葦盪深處,在微風的搖曳中現出一個高高的鑽井機架豎立起來,幾個壯漢光著脊樑辛勤地勞作打鑽中。籌建處的同志臨時住在奉賢海灘,他們所謂的家就是徵用上海奉賢農民在海邊新蓋的豬圈,所謂的食堂就是農民用來看蘆葦的小房子,臨時聘請來的兩個女同志當炊事員,蚊子蒼蠅多的時候打開鍋蓋都能燙死一大片。
大挫敗,重返浙江
鑽機從20米打到38.5米都是粉細沙層,滿足基本要求,接下來的打樁試壓從60到360再到600噸,同志們放心了,單樁承載力600噸,符合軟土建設要求。然而正當他們準備進一步開展工作的時候,上海市接到了來自上級的一紙命令:停止核電籌建。
這是對核電站的一次徹底否定。當時的一位中央領導說核電站就如同睡在身邊的打老虎,讓人不放心。籌建處面臨著隊伍解散,人員回家。
同志們都有些不甘心,江蘇不行,上海不行,難道浙江還不行嗎?聽說浙江富陽錢塘江上游的富春江畔選過一個廠址,且已經炸山動工了,但是實地勘察感覺這裡山比較多,地域發展空間太小,不利於群堆建設,另外富春江在錢塘江上游,下邊有美麗的西子湖和杭州城,出於種種考慮這個地點也被否定了。
1980年6月,直到遇見秦山
秦山屬石灰岩地貌,地震裂度小於6度,整座秦山無裂隙,年平均降水1000毫米。山角向大海延伸,山的北、東、南是個海灣,秦山、楊柳山就自然形成了一個天然半島。流經澉浦的長山河,解決了淡水的問題,真是一個佳偶天成的良好廠址。
核電站建在海灣里,秦山就是天然的屏障,可以抗擊颱風,還可以抵禦來自海上的威脅!
當時的秦山,周邊環境很好,10公里之內無大中型企業(現如今企業林立呀),廠區直徑一公里內無居民,5公里內常住人口約100人。核電站冷卻水用杭州灣的海水,淡水取長山河水,發電可併入華東網,交通相對便利,距離上海杭州都不遠。
但是就這樣也沒有敲定秦山,籌備組又在浙江科委、省建委、升電力局的陪同下先後勘察了台州臨海縣的梅見,臨海縣的里沙崗、外沙崗,三門縣健跳鎮的鐵冠山、鳳凰山、貓頭山,溫州永嘉縣的埭上、埭下,永嘉縣浦邊,永嘉縣黃田嶴,瑞安縣馬嶼四甲山,瑞安縣寶香山,瑞安縣連潭山,樂清縣岐頭山,溫州市龍灣,溫州市金嶴,溫州市庄嶴,嘉興海鹽縣長山,最後確定中國大陸首個核電站選址海鹽縣秦山。
於是,在秦山腳下的龍王廟處,第一個30萬原型堆建設起來了;然後,在秦山南端的楊柳山,在秦山西側的方家山,第二個、第三個核電站一一佇立了起來,秦山核電基地就這樣誕生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