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民國時的奇葩書名翻譯,莎士比亞聽了都想打人

上來先問大家一個問題:有本叫《報大仇韓利德殺叔》的書,你聽說過嗎?

那如果再補充一句:一千個人眼中就有一千個韓利德,你是不是就能猜到了呢?

沒錯,篇頭那個武俠小說即視感的標題,就是莎士比亞名作《哈姆雷特》最早版本的中譯名!

壹/莎士比亞想打人

資料顯示,從19世紀30年代起,莎士比亞的作品就開始經由國內一些知識分子以及國外傳教士傳入中國。1839年,林則徐在他編譯的《四周志》里把Shakespeare翻成了 「沙士比阿」,這可能是國內最早的莎翁譯名。

那時,莎士比亞的名字出現很多不同版本的翻譯,包括 「舌克斯畢」「沙斯皮耳」 等等。直到1902年,「莎士比亞」 這個譯名才正式通過梁啟超的《飲冰室詩話》進入大眾視野

1903年,上海達文社出版了一本名為《澥(xiè,指大海)外奇談》的書籍,該書用文言文翻譯了蘭姆姐弟 (Mary Lamb & Charles Lamb) 改編的《莎士比亞故事集》,這是國內第一次對莎士比亞的作品進行系統性翻譯出版

這位沒留下名字的譯者在翻譯時想必花了一番功夫。為迎合讀者趣味並消減文化差異帶來的疏離感,題目均採用了中國傳統的章回體小說形式,使故事的譯名風格帶有強烈的本土化色彩。

莎劇中那些經典角色的名字,也被翻得很有中國風情和時代特色

比如 《威尼斯商人》里的Antonio,現在的翻法是「安東尼奧」,當時翻成了 「燕敦里」。《第十二夜》里的Olivia,現在譯為「奧利維婭」,當時被翻成了 「武厲維」。

仔細觀察《澥外奇談》的文本,還能發現不少與我國古代名著相似的措辭和對仗方式。

比如「報大仇韓利德殺叔」很像《三國演義》第十回「報父仇曹孟德興師」,「計上計情妻偷戒指」令人想起《紅樓夢》第三十四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

儘管《澥外奇談》的題目十分意譯,但仍有跡可循。而接下來這本譯著可能會令你難以將題目與莎翁的作品聯繫起來,但它卻在中國莎學發展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貳/不懂外文的奇葩翻譯家

1904年《英國詩人吟邊燕語》出版,由翻譯奇才林紓與魏易合譯。

林紓之所以被譽為翻譯奇才,是因為他 「不審西文」,也就是說他完全不會英語!

他一生翻譯出的兩百多本書,全部都是依靠會外語的朋友進行口譯,自己邊聽邊翻完成的。

林紓的第一部譯著是與王昌壽合譯的《巴黎茶花女遺事》。翻譯這本書時,兩人在閩江的一條小船上,精通法語的王長壽一邊翻閱原著一邊將其口譯成中文,林紓則憑藉滿腹詩書當便把口語化的翻譯轉寫成文言文。

甫經問世,便廣受好評。嚴復曾做詩賀之:可憐一卷茶花女,斷盡支那盪子腸。林紓也由此正式走上了翻譯之路。

據不完全統計,與林紓合作的 「口譯者」 至少有20人!

林紓的翻譯風格更像傳奇小說,尤其是在擬寫題目時,他專門抽取出原著中包含的神怪暗喻等因素,凝練成兩個字的標題概括全文,其生動與獵奇的特點在當時吸引了大批讀者。

如此的 「意譯風尚」 是晚清民初時期譯著的一個標籤,即使屢為後人詬病,卻因為迎合了目標讀者的閱讀習慣與興趣,在當時形成風潮。

叄/這些英文名著原來竟然叫...

除了莎士比亞的作品,還有許多西方名著在這一時期有過和今日截然不同的譯名。

例如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的長篇小說《悲慘世界》,1907年在我國出版了首個單行本,當時譯名為《孤星淚》。

《吟邊燕語》=《莎士比亞戲劇故事集》

《拊掌錄》=華盛頓歐文的《見聞札記》

《現身說法》=托爾斯泰的《童年·少年·青年》

《黑奴籲天錄》=《湯姆叔叔的小屋》

《離恨天》=《保爾和薇吉妮》

《撒克遜劫後英雄略》=《艾凡赫》

《雙雄義死錄》=《九三年》

《魔俠傳》=《唐?吉訶德》

最令人忍俊不禁的是《塊肉餘生錄》,你知道這是哪本名著嗎? 竟然是《大衛·科波菲爾》

譯文賞析:

「Whether I shall turn out to be the hero of my own life or whether that station will be held by anybody else these pages must show. To begin my life with the beginning of my life, I record that I was born (as I have been informed and believe) on a Friday, at twelve oclock at night. I was remarked that the clock began to strike, and I begin to cry, simultaneously.」

- Charles Dickens

「余在此一部書中,是否為主人翁者,諸君但逐節下觀,當自得之。余欲自述余之生事,不能不溯源而筆諸吾書。余誕時在禮拜五夜半十二句鍾,聞人言,鐘聲丁丁時,正吾開口作呱呱之聲。」

——林紓譯,《塊肉餘生錄》

肆/我見過的那些奇葩書名

欣賞完民國時期的一些經典名著的書名翻譯,是不是有一種非常驚喜的感覺?!然後知米妞忍不住想要為大家分享一些我見過的奇葩書名

它們是書名界存在的一股不同尋常的清流,或是過於奇葩讓我們完全猜不出它想表達的內容,或是過於普通,遮掩住內容驚艷的光芒。

但是,千萬不要被書名騙了,這些書其實很棒!

《禪與摩托車維修藝術》

嗯?這本書難道是要教我們如何在修摩托車中感悟出禪意,感悟出人生的真諦嗎?

當然……不是,這本書其實是向我們講述了一對父子在騎摩托車旅行路上的所見、所聞、所感及所悟出的哲學智慧,也算是符合書名中的「禪意」了。

《烏克蘭拖拉機簡史》

烏克蘭作為擁有著前蘇聯最好的工業體系,其拖拉機的製造經過了五十六種複雜的工序。NoNoNo,這不是一本介紹拖拉機的冰冷機械工程書,而是一部描述二戰後歐洲歷史發展大時代背景下一個家族發展史的英國喜劇小說

《家鴨與野鴨的投幣式寄物櫃》

你腦海里是不是閃過這樣一種畫面:

不不不,這不是農業致富類書籍,當然更不是新東方鴨子清蒸紅燒烹飪系列。作為日本著名小說家伊坂幸太郎寫的一本推理小說,作者在書中創意地使用了雙時間線的寫作方式,向我們講述了主人公椎名在被鄰居邀請去搶劫書店後發生的一系列離奇的故事。

《大蘿蔔和難挑的鱷梨》

你可別以為這是本菜市場買菜指南,其實他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散文集。《大蘿蔔和難挑的鱷梨》收錄了村上春樹的52篇風趣隨筆,配以畫家大橋步的52幅美麗插畫,村上以幽默的語言寫下蔬菜的心情、關於大蘿蔔的怪談、挑選好吃鱷梨的超能力、和海豹接吻的感覺……書中囊括了形形色色的有趣話題,被譽為「日本最好喝的烏龍茶」。

凱撒沙拉、漢堡包、菠蘿等等生活細節,透露著對生活的體悟與散漫的神思,不看作者,更像是一位家庭婦男的碎碎念,但正是這種看似無聊的碎碎念,卻總是能令人深陷其中,一口氣讀完,心情都會隨之變得愉悅。

《第三種黑猩猩》

當然,這也不是研究黑猩猩的生物小說,現代遺傳學研究表明,人類與生物界中另外兩種黑猩猩有98%相同的基因組。所以在這裡第三種黑猩猩代表的便是人類自身。

這本書作為一本有趣的生物科普讀物,主要向我們介紹了人類發展演化的歷程。和這本書有異曲同工之妙的還有美漢娜·霍姆斯的《盛裝猿》,在書中作者將盛裝猿暗喻人,運用詼諧幽默的語言對人類自身特點進行了不同的介紹。

《我想吃一個小孩》

咋一看書名怪瘮人的,有種黑暗勢力的感覺。但實際上,《我想吃一個小孩》是一本萌萌的兒童繪本,主要講述了小鱷魚奇奇想吃一個小孩的故事。

它是一個很酷的兒童畫書,有一種三到八歲孩子都能欣賞的黑色幽默,在法國、荷蘭、日本、義大利、美國、英國、中國均已出版,獲多項大獎。

《如何處理仇人的骨灰》

書名是不是很驚悚,這是本復仇小說還是推理小說?其實,這是香港作家鍾偉民編寫的散文、雜文類作品,介紹了對待愛恨的態度。本書受到了金庸、張小嫻的力薦。

我們不是聖人,總有愛恨;如果法治蕩然,你會怎樣處置情人或者仇家的骨灰?深愛的人死了,也許,最好把骨灰摻了膠水,讓巧匠塑成她或他生前的模樣,借在床頭,為那一抹逝去的微笑守靈,或者求寡。

你還知道哪些書名奇葩但內容經典的書呢?記得留言里推薦給大家。

推薦閱讀:

除了《傲慢與偏見》外,你最喜歡的簡奧斯汀的作品是什麼?
你讀過令你印象最深刻、認為值得推薦的一本書是什麼?
盧梭《愛彌兒》的附錄有何深意?
世界名著里最值得推薦的是那些?最多三部。?
把中國這些名著全部看完看懂需要多久?

TAG:英语 | 世界名著 | 经典名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