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減稅中國激動啥?又是此地無銀三百兩
上周末,你的朋友圈有沒有被下面這張圖刷屏?
美國參議院上周六午夜通過了大規模稅改方案,這份方案包括約1.4萬億美元減稅措施,將把企業稅率從35%削減至20%,重塑跨國企業課稅規則,並暫時降低個人所得稅。參議院多數黨領袖麥康奈爾在上周五接受採訪時表示,最後所有人都達成一致,大家對於能夠為美國人民爭取的結果感到非常興奮。方案中20%的企業稅率將使美國再次獲得全球競爭力,並給中等收入人群提供大了量稅收減免。
特朗普減稅方案正式落地,美國再次掀起了全球巨浪。美國這次減稅可以說是顛覆式的,有錢人成為主要受益者。
然而,這條消息讓位於太平洋彼岸的中國不淡定了。國內輿論媒體紛紛把這則新聞置於頭條,緊跟其後的是一大堆關於美國減稅的評論。筆者粗略看了十幾篇評論文章,無非兩方面:一、美國減稅並不利好本國經濟;二、美國減稅對中國影響不大。有趣的是,這一幕與2年前人民幣匯率大戰時一樣,我方輿論陣營為了維護市場穩定反而弄巧成拙,過多的發聲暴露了自身的擔憂。
美國減稅後,到底對美國經濟是好是壞呢?筆者羅列正反兩方面影響,至於結果由各位自己思考。
正面影響
減稅新方案實施後,配合美聯儲加息及縮表政策聯動。美元走強是可以預見的。2016年,隨著美聯儲開啟加息路徑後,全球曾發生過一次資本虹吸現象。特別是非洲一些國家如奈及利亞,甚至出現了「美元荒」,由於美元與全球其他貨幣的背離導致貨幣資產價值異動,資本尋覓到了新的美餐。這次美國減稅比之前的加息影響力更大,全球資本再度熱捧美元資產是大勢所趨。
個人所得稅降低後,美國消費市場得到了新的動能。作為依靠消費支撐經濟的成熟經濟體而言,消費力提升無疑是最大的好消息。其實,美聯儲當初QE政策饒了一個大圈子,其核心也是為了增加消費力。隨著國民消費力增加,美國國內各個行業將迎來春天。而且,由於稅率降低,美國本身也會成為全球高凈值人群的避稅港灣。
企業稅收減少大大降低了企業運營成本,降低成本等同於變相增加利潤。企業利潤增加、業務擴張、生命力更加頑強。最重要的是,美國此舉將吸引全球的曹德旺們奔赴美國建廠辦公。資本逐利是天性,哪裡肉多往哪跑。海外企業爭相進駐美國能很大程度上增加美國就業,從根本上解決美國以前失業率走低(低於5%)而勞動參與率(長期維持在62%——63%)一直不高的痛點。
負面影響
其一、美元升值出口受困,資本投機意願更強。美元升值固然會提升美元資產的吸引力,但同時也會抑制美國本土出口貿易。從這一點上看,特朗普上任之後就否定TPP並且在全球範圍樹立美國優先的標杆是具有先見之明的布局。此外,美國資本市場的投機氛圍會愈發濃重。國際清算銀行上周日稱,儘管美聯儲自2015年年底以來已將短期政策利率上調四次,但資產價格暗示投資者與以前一樣願意冒險,而且只多不少。美元資產在受到資本熱捧後會鼓勵投機情緒,製造資本泡沫。
其二、貧富差距拉大,富人得利。這次減稅是全方位的,但繳稅本身就是階梯式稅收模式。收入越是低的人越享受不到減稅帶來的利益。相反,有錢人會越來越有錢。最重要的是,這次稅改取消了遺產稅,富豪們不用再遠赴巴拿馬、開曼群島等避稅了,也不用買什麼信託或虛情假喜的設立慈善基金把財產過繼給自己後代。有錢人的安全感提高會增加美國對於全球富豪的吸引力,這也會變相拉大貧富差距,而貧富差距擴大勢必引發社會矛盾升級。
其三、通脹壓力驟升,物價增速崛起。從宏觀調控結果來看,減稅本身與寬鬆政策無異,區別在於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之分。美聯儲加息與縮表引發了市場對於通脹的擔憂(其實,通脹與美聯儲調控沒多大關係,耶倫一直把通脹作為拖延加息的借口,但在不斷加息後,美國通脹水平與QE結束時根本無異,事實證明加息不影響通脹),但實際上,美國真正應該擔憂的是通脹結構扭曲。美國整體食品價格、房價這些基礎消費品價格在美聯儲開啟QE後就一直飆漲,美國國內食品券供應不足還一度成為社會焦點。當然,部分產品會呈現差異,如豬肉、玉米等價格處於頹勢;地區差異也造成東西兩岸地區房價飆升,但中部地區房價衰退的現象。可從整體上而言,美國生活成本在不斷上升。對於一個貧富差距不斷擴大的國家而言,物價上漲並不是什麼好事,這隻會加速社會矛盾激化。
可能很多人都會發現筆者並沒有把財政壓力增加、債務規模膨脹列入負面影響。這與許多主流媒體刊登的評論文章不同。以下就是筆者反駁那些所謂專家言論的依據。
根據專家所言,美國這次減稅將使得財政壓力增加,從而在未來增加超過1萬億美元的債務導致債務風險上升。但實際上,筆者翻閱了許多類似觀點文章,這些觀點都缺乏事實和數據支撐。為此,筆者調查了美國財政數據及近期白宮配套措施發現,此類指控不成立。
從靜態角度看,美國減稅會增加財政壓力,擴大負債規模可能源自上圖。就2016年美國財政部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財政收入結構主要依賴於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和社會保險稅這三類。減稅從很大程度上縮減了財政收入,這個觀點的確沒錯,可是,財政是否有壓力要看整體收支,只看收入不比較支出怎麼可能窺得全貌呢?
同樣來自於美國財政部數據,美國財政支出的大頭在於法定支出,其佔整體財政支出比例高達69.18%,法定支出包括計劃支出、抵償性支出、社會保障、醫療保障、醫療補助、收入保障、退休金和傷殘金、其他項目。
在美國國務卿(美國總理)蒂勒森力排眾議之後,白宮砍掉了30%國務院經費,外交官減少了20%。據說,奧巴馬時代的外交大使是四星將軍的薪水和養老金待遇,副外交官是三星將軍待遇,幾百個正副大使,天量開銷。蒂勒森的「瘦身」把國務院當公司管理,一舉打破華盛頓半個世紀官僚痼疾。目前,特朗普政府的規模,是上屆的一半:減少了4/7的任命高官,順勢清理了1/3常規公務員,免掉一半的行政環節。也就是說,未來美國法定指出環節將有一大筆開支可以減省。熟悉美國的人應該知道,美國公務員與中國公務員一樣,享受的社會福利保障待遇超出同級別社會人群,這筆開銷並不是什麼小數目。
此外,從美國財政收支的歷史數據看,美國財政經歷了2009年至2013年的巨大赤字後,美國財政已經出現了明顯改善。財政收不抵支對於債務負面影響早就大大降低。
而且,美聯儲步入縮表周期本就是債務瘦身的象徵,美國政府已經有意向減少債務規模。既然財政收支都在減少,本身又在縮減債務,眼下就對減稅下結論稱「會加大財政壓力,進而再次擴大債務規模」實屬不妥。
回過頭來看看美國減稅對於中國的影響。如果說沒影響那肯定扯談,美國打個噴嚏全世界都要抖一抖,這麼大動作怎麼可能沒影響。但很多網上宣稱的「影響」實在是沒有底線的胡扯。
國內對於來自美國減稅的外部衝擊無非這麼幾種:國內資本外流、企業外流;股市失血;人民幣貶值;倒逼國內減稅。
首先,國內資本外流與企業外流純屬無稽之談。如果2016年前談資本外流、企業外流,筆者四腳朝天的支持。然而,長期關注筆者的讀者應該留意到,從2017年起,筆者對於資本外流已經閉口不談了。至於原因,有些敏感不能多說,筆者舉幾個例子,明白人自然看得懂。王健林今年放棄了海外所有項目回國;郭廣昌在法國飛回上海的飛機上親自寫了封表忠心的心,隨後開始清理海外投資項目;曹德旺赴美建廠後已經不止一次公開跳忠字舞。那些大佬們都認慫了,國內有多少比這些人物更牛B的(李嘉誠是加拿大國籍,郭台銘是台灣人,管不了)?以前是拼了命的封堵外流渠道,現在在此基礎之上直接整你,都到了這一地步也不再裝什麼君子了,識時務者為俊傑,自己看著辦吧。
其次,股市失血屬於胡說八道。中國股市每天交易量多少?僅兩融資金就已經萬億規模了。海外資本只能通過QDII進入中國股市,可上限擺在那,QDII規模連兩融零頭都不如,更不要談整體交易量了。如果說國內股市炒作資本要出海,請問問外管局同意不同意。我國資本項還沒開放呢。而且,今年海外投資的交易被明令禁止。即使利用地下渠道出國也會遭遇上一段所描述的「識時務者為俊傑」。
再次,人民幣貶值是無知者的觀點。今年6月份,筆者發了一篇關於人民幣的文章後就再也不提匯率了,為什麼?在人民幣定價機制中引入「逆周期調節因子」後,人民幣匯率與國際市場變化已經沒什麼關係了。由於逆周期調節因子沒有具體公式與參照標準,完全是央行說了算。所以,人民幣想要是幾就是幾。即使美元在全球貨幣市場中升值,對於人民幣的影響也要看央行臉色。既然如此,美國減稅對人民幣匯率又有什麼影響呢?
最後,倒逼國內減稅。對此,筆者認為,只要看過今年4月底澎湃新聞採訪國稅局國際稅務司司長廖體忠的報道後,就什麼都能明白了。廖體忠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美國稅收制度改革是美國的主權行為,但是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主權政策是有溢出效應的,我們不主張一個國家的主權政策制定不考慮其他國家,僅僅考慮自己,我們認為這是錯誤的,我們旗幟鮮明地反對收稅競爭。當然,從法律上來講目前稅收仍然是主權行為,特朗普是可以減稅的,但是大國應當承擔責任。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我們都不做不負責任的事情,何況一個最大國的領袖。所以我們呼籲全世界要有合作與共同發展意識。」
所以,美國減稅對於中國的影響明顯被輿論誇大了。如果登高望遠的話,美國減稅對於中國的影響主要集中於對於國際資本的吸引力以及國內市場信心、國際資本有了更好的選擇標的後自然不會再熱衷於中國,而國內市場信心則會因為差異擴大而出現動搖。
站在全球角度看待美國這次減稅的話,減稅是美國露出獠牙的里程碑。眾所周知,國際上唯一能與美國對抗的經濟體就是歐盟,中國雖然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體量規模夠大,但質量難以恭維。美國全球經濟霸權的最有利競爭者並非中國而是歐盟。歐盟現在正處於內部分裂的邊緣,英國退歐開啟了歐盟分裂大門。同時,歐央行行長德拉基今年也表示任內沒有意願加息。在歐盟處於恐慌情緒的情況下,美國推出減稅來吸引歐盟優質資源正可謂是釜底抽薪。歐盟是經濟聯合體,主權分裂體。歐盟可以決定成員國的貨幣政策,但卻無法約束成員國的財政政策。單單一個希臘債務問題就使得歐盟深陷泥潭。其他國家又都處於民粹主義的動蕩之中,歐盟想要跟上美國的調控步伐幾乎是不可能的。美國減稅可以說真正打擊到了自己最頭痛的經濟對手。
資本、人才、企業是經濟運作的三大基本要素,缺一不可,美國祭出殺招了。國內所謂的專家一味盯著眼前的碗,卻看不到人家真正夾是什麼菜,輿論氛圍更是展現出明顯的馬屁氣息。國內關於全球方面的信息實在太匱乏了,整天都是正能量、積極樂觀、自我麻痹,能看清棋局嗎?
推薦閱讀:
※罵了黑人室友,怕被報復怎麼辦?
※車行加州(三)
※1865,美國的「大躍進」如火如荼!
※加拿大火燒白宮 | 美國首都華盛頓也曾淪陷敵手!
※簡訊|軍機也走復古風?美擬研發二代A-1天襲者攻擊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