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剛睡醒就在打哈欠,是不是沒睡夠?
對於每天抗爭在哄睡一線的寶爸寶媽來說,觀察寶寶的睡眠信號可謂是頭等大事,希望抓住睡眠信號,讓哄睡事半功倍。對哼唧、揉眼睛、抓耳朵、打哈欠、撓臉、把臉埋在媽媽懷裡這些睡眠信號,更是爛熟在心。
但是很多家長也發現,明明剛睡過一大覺醒來,還是一個哈欠又一個哈欠,寶寶是不是沒睡夠?要不要接個覺再睡會兒?
最初看到這個問題時,我一時也有點懵,雖然心裡隱隱知道這個時候的哈欠跟沒睡夠、困應該沒什麼關係,但具體的道理卻說不出來,為此,我專門去查了一些資料,倒是發現不少有趣的事情~
我們天生就會打哈欠
閉上眼,張大嘴,拉伸下巴和上半身的肌肉,緩緩地深吸氣,然後快速呼出來,嗯,一個哈欠打出來了,而且平均會持續6秒鐘。
人人都會打哈欠,這些技能在我們還在媽媽子宮裡的時候就已經get了,雖然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準確地了解這是為什麼,研究人員也只是通過四維超聲檢查觀察到了胎兒打哈欠的行為。
可能跟寶寶的大腦發育有關?可以促進下頜關節的發育?促進肺的發育?或是可以被用作正常發育的標誌?
這些都還不確定。
不過可以確定是,打哈欠算是我們與生俱來的一種本事。
為什麼會打哈欠?
打哈欠很普遍,但我們對它的了解卻還是很少。
雖然目前已經有不少相關的研究,雖然到目前為止都還沒用一個非常確切的結論,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去了解這些理論。
最早對打哈欠有所研究的人是希波克拉底,在距今差不多2500多年前,他認為打哈欠和發燒有關,發燒的時候打哈欠有助於排除那些積累在身體里的有害氣體,就像水沸騰之後會有大量水蒸氣從鍋里冒出來,發燒體溫升高的時候,聚集在體內的氣體也會猛地從嘴裡排出來。
希波克拉底的這種觀點在其後不斷被演繹,到了十九世紀,當時的科學家認為打哈欠有助於呼吸——可以為血液提供大量的氧氣,同時帶走二氧化碳。如果這個觀點是對的,那麼人們打哈欠的頻率,應該會隨著空氣中氧氣和二氧化碳的濃度的變化而變化。但是,在Provine所做的一項試驗中發現,當給志願者呼吸不同成分的氣體時,並沒有觀察到他們打哈欠的頻率有什麼明顯的變化。
近年來,心理學家Andrew Gallup提出了新的觀點,他們認為打哈欠是為了給大腦降溫,防止過熱。
在打哈欠時,下頜的劇烈運動促進了顱骨中的血液流動,有助於帶走多餘的熱量,同時深吸氣還把冷空氣帶進了鼻竇和通向大腦的頸動脈周圍。另外,打哈欠時上頜竇的薄後壁會彎曲,像風箱泵一樣使鼻竇系統通風,從而給大腦降溫。
Gallup對兩位頻繁打哈欠並且深受哈欠困擾的女士進行的個案研究在某種程度上也佐證了這個觀點。他發現她們都表現出了體溫調節障礙,其中一位女士發現當哈欠來襲的時候,洗冷水澡、在冷水裡游泳可以讓打哈欠的癥狀緩解;另一位女士在哈欠發作前後測量口腔溫度,顯示出顯著地體溫下降。
什麼時候會打哈欠?
雖然疲勞、睏倦的時候更容易打哈欠,但實際上很多時候我們打哈欠並不是因為疲勞或是睏倦。
無聊、聽到哈欠聲、看到旁邊的人打哈欠都能把我們的哈欠給勾出來,而且想要控制不打哈欠也十分困難,明明知道當下的場合不應該打哈欠,拚命想忍住,卻往往以失敗告終。
那麼,我們什麼時候容易打哈欠呢?
1.剛起床和快要睡的時候
Provine在他所做的一系列研究中發現,人們在感覺到疲勞的時候會更頻繁地打哈欠,尤其是在剛醒來或是快到睡覺那個點的時候。
如果用大腦冷卻的理論來解釋的話,在入睡前和剛睡醒的時段,我們的體溫會有自然上升,這個時候打哈欠讓大腦冷卻能讓我們更加警覺。
另外,當我們要打哈欠的時候,大腦的一個特定區域——下丘腦室旁核(paraventricular nucleus,PVN)會發出信號,刺激位於腦幹和海馬,讓控制打哈欠的相關肌肉收縮。PVN還會產生化學信使來引發哈欠,其中一種化學信使是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ACTH在將要醒來的時候會出現急劇分泌,這可能也是造成我們剛睡醒的時候容易打哈欠的原因之一。
2.無聊(也可能並沒有那麼無聊)的時候
在我們無聊的時候,打哈欠也會增加。
也是Provine所做的一項試驗,觀察到人們在看靜態畫面時比看音樂視頻時更頻繁地打哈欠。
另外,坦普爾大學的名譽教授、心理學家Ronald Baenninger也做過一項試驗,讓研究對象佩戴腕帶監測他們的生理機能和打哈欠的頻率,結果發現在缺少刺激的時候會更頻繁地打哈欠。在打哈欠之後,運動和生理活動通常會隨之增加,可以說打哈欠代表了某種「醒來」。
在沒有感到很無聊的情況下,人們有時也會打哈欠。比如,運動員有時會在他們的比賽項目開始前打哈欠,空軍士兵會在跳傘前打哈欠。
所以,Provine認為打哈欠可能只是表明了生理狀態的改變。人們通過打哈欠來幫助自己的心理和身體從一個狀態向另一個狀態轉變,比如從睏倦到清醒,從清醒到睏倦,從焦慮到平靜,從無聊到警覺。
3.被「傳染」了
除了自發性地打哈欠之外,我們還會被別人的哈欠傳染。
看到或是聽到別人打哈欠,自己也會跟著打哈欠,甚至閱讀跟哈欠有關的內容,或是在大腦里想想哈欠這件事,都會勾起一個哈欠。
不少研究人員認為,這種感染性哈欠可能跟共情有關。在對動物打哈欠的研究中發現,所有的脊椎動物都會出現自發打哈欠的行為,但只有和人類親緣關係最近的黑猩猩中會出現這種感染性哈欠。
感染性哈欠並不是生來就有的,就像同理心一樣,是發展到一定生命階段才會出現的,5歲以下的兒童在觀看打哈欠的視頻時就不會比他們平時打更多的哈欠。
在Molly Helt對自閉症兒童的研究中也發現,受到感染性哈欠的影響在某種程度上需要一些同理心,而大多數被診斷為自閉症兒童是不太會受別人哈欠的影響的。
不過,近幾年開始出現一些不支持感染性哈欠與同理心有關的研究,認為自閉症含著出現感染性哈欠的頻率低說不定是因為注意力的關係,他們比較不會去注意別人的臉或眼睛。
在一些親密關係的研究中也發現,親密程度會影響我們哈欠的傳染性,關係越親密,越容易被傳染到,比起陌生人的哈欠,我們更容易被家人、朋友這類關係親密的人的哈欠傳染到。
看到現在,你一共打了多少個哈欠啊
-END-
作者:晗月,兒少衛生與婦幼保健學碩士,醫學科普編輯,嬰幼兒睡眠諮詢顧問。
本文為好睡寶嬰兒睡眠原創,任何商業機構、媒體(含自媒體)、網路等平台在轉發時請聯繫我們沒有取得授權而刊登的任何媒體,我們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reference
Gallup A C, Eldakar O T. The thermoregulatory theory of yawning: what we know from over 5 years of research[J]. Frontiers in neuroscience, 2012, 6.
Gallup A C, Hack G D. Human paranasal sinuses and selective brain cooling: a ventilation system activated by yawning?[J]. Medical hypotheses, 2011, 77(6): 970-973.
Gallup G G, Gallup A C. Excessive yawning and thermoregulation: two case histories of chronic, debilitating bouts of yawning[J]. Sleep and Breathing, 2010, 14(2): 157-159.
Provine R R, Hamernik H B. Yawning: Effects of stimulus interest[J]. Bulletin of the Psychonomic Society, 1986, 24(6): 437-438.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blog/brain-sense/201111/why-do-you-yawn-when-youre-not-sleepy
https://www.livescience.com/10076-kids-autism-experience-contagious-yawning.html
https://www.livescience.com/10076-kids-autism-experience-contagious-yawning.html
http://www.bbc.com/future/story/20140811-warning-this-may-make-you-yawn
推薦閱讀:
※寶寶往4個月過度,睡眠模式漸漸轉為睡著後即深睡眠,哄睡後就可以立刻放床么?
※寶寶睡眠訓練方法解讀之——建立睡前儀式
※前方盲區,請繞行
※關於寶寶夜醒的一些問題,你一定要只知道!
※研究表明,寶寶夜醒後父母的回應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