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專欄 | 淺談右手技法之滾拂(下)

上節課我們主要講了「滾拂」的指法要點,而這一回呢,我們繼續往下講滾拂在實際應用中的技巧。

下面將從四個方向對滾拂的應用技巧進行解析。

1強弱

上篇在介紹「滾」「拂」技巧時,提及滾是明顯向下的力,而拂是微微收斂的力,其實這便是最常見的一種滾拂的應用方式,去聲(即滾)強而歸聲(即拂)弱,模擬大江滔滔連綿不絕之感,初學滾拂時可以先將此作為強弱練習的第一步。

在老師教學滾拂之時,相信都會提到在作連續「滾拂」的時候,要盡量使「滾」「拂」的連接不著痕迹,化作一個沒有介面的圓,而力度強弱的把控則是能否無痕連接的核心要點,此處便是練習滾由強漸弱,拂由弱漸強的力度把控,當滾拂的轉換節點——即滾二拂一與抹六滾七處的力度能把控一致時,滾拂大法便已成功了一半。

2速度

在練習滾拂的銜接時,滾拂的速度也是一個考驗,初學者在練習滾拂強弱變化的時候,很容易由於過於在意力度的控制,導致滾拂的速度極度不一致,這是正常現象,此時則要求的你滾拂練習時各弦間隔的最大公約數,即你每根弦切換時的最長時間,用這個節奏來進行強弱的變化練習,而在熟練這個節奏之後,則可以進一步提速,直至能夠流暢完成滾拂的銜接。

3軌跡

這可以說是各門派或者說各個老師的「秘技」了,如何通過軌跡的變化來表達滾拂的不同情感,是一個極具技術含量的操作。而筆者暫將這些軌跡歸為以下三類:

a.類直線:即在岳山與一徽之間,近乎直上直下的滾拂,此類軌跡於初學者較為多見,聲音較為剛硬,缺乏變化,軌跡如下圖:

(類直線軌跡)

b.類三角:此類滾拂常見於琴曲過度段,多是一滾一拂後接按音抹七弦,其軌跡從四徽弧形滾至二~三徽,再弧形落至一徽往右,其目的在於起音柔弱,收音突顯,滾聲由強漸弱,拂聲由弱漸強,以突出後接的抹音,其軌跡如下圖:

(類三角軌跡)

c.類圓:此軌跡多用於連續滾拂,之所以用圓形軌跡便是為了於六七弦,食指名指拂滾交替時能夠更快銜接,此時尤其需要注意一二線、六七弦交替時的時值間隔以及強弱區分,務必能做到自然不突兀,其軌跡如下圖:

(類圓軌跡)

4起始

對於滾拂的起始位置,一般都是由七弦滾至二弦,再由一弦拂至六弦,但在實際應用的時候則不必拘泥於此,尤其是連續滾拂時,為了能更為順暢的銜接滾拂,大可從六弦甚至五弦開始滾,從二弦乃至三弦開始拂,此時便會發現原有的一些不暢之處瞬時減弱不少,至於實際操作,則需要各位琴友下手體會一番,方能有所感悟。

本期的滾拂講解便到此告一段落,希望大家能有所收穫~

歡迎關注我們的知乎專欄 →嗨的國樂

歡迎關注我們微信公眾號:嗨的國風音樂(微信 ID:hidiigy

更多知識乾貨,敬請期待


推薦閱讀:

【試遣余衷】張國榮——今天呼聲瓦解 他朝不被世代活埋
純音樂欣賞:我聽故我在?
古典音樂難懂嗎?真的難啊!
如何評價秦立巍的水平?說他國際頂尖過譽了嗎?
舊床、舊卡車、塵土飛揚的田野和一切德州的特有

TAG:古琴 | 民乐中国 | 音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