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家族——連載33】空氣里最多的元素——氮

氮元素在宇宙中的丰度有960ppm,排名第七,正如同它的原子序數,和重於它的氧:10400ppm相比實在不能算多。和其他很多更重或者更輕的元素一樣,它的產生來源於恆星。

很抱歉,儘管我們已經進入氮的篇章,卻還逃離不了碳的陰影,我們在說到氮的時候還得請出碳來。因為氮來源於恆星內部的碳氮氧循環(CNO Cycle):碳12原子核與一個質子(氫原子核)聚合生成氮13原子核,這是一種很不穩定的同位素,它很快發生β衰變,生成碳13原子核,碳13再碰到一個質子生成氮14原子核,這就是氮元素的主要由來。但是在CNO循環中,氮14原子核還繼續反應下去,和一個質子碰撞生成氧15原子核,氧15也很快發生β衰變,生成氮15原子核,氮15再跟一個質子碰撞,這次生成一個碳12原子核和一個α粒子(氦4原子核)。

【轉了一圈,碳12還是碳12,但是這個循環相當於把4個質子(氫1原子核)變成了一個α粒子(氦4原子核)。碳、氮、氧原子核相當於是這個循環的「催化劑」。】

碳氮氧循環是美國的漢斯*貝特和德國的魏茨澤克分別發現的,20世紀初以前,科學家們一直被恆星的偉力所驚嘆,究竟是什麼樣的能源才能夠讓太陽輻射出如此巨大的能量,照射到我們地球,溫暖人間大地。一直到1926年,愛丁頓才提出,太陽的能源來自氫核的聚變。但是很快問題又來了,根據理論的推算,即使太陽的中心溫度達到4000萬度,氫核在這個溫度下也很難聚變成氦核。一直到碳氮氧循環的提出,科學家們才終於意識到原來存在這麼一種催化路徑,幫助恆星的「燃燒」。

漢斯*貝特和魏茨澤克幾乎同時提出CNO,但是當時的諾貝爾獎還沒有開始將獎項分給幾個人的習慣,加上後來漢斯*貝特又獨立提出了質子-質子鏈,豐富了恆星理論,因此他獨立獲得了196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196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漢斯*貝特,參加過曼哈頓計劃,探索太陽能源之謎。】

眾所周知,地球上氮元素在空氣里以氮氣的形式存在,而且是空氣中最多的成分,佔據78%的體積。不要小看這一點,氮氣的這種存在對地球上的生命必不可少,如果沒有氮氣的填充,過分的氧氣會讓化學反應過於激烈,有可能讓生命都難以長期存在。如果僅僅留下20%大氣壓的氧氣,把氮氣趕走,那麼現存所有的生命將無法適應如此低的氣壓。

也就是說,每天圍繞我們的四面八方都有氮的身影,它們和春風一起撫摸我們的面龐,它們隨著呼吸進入我們的體內。但它們只是個過客,「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說的就是氮氣吧。

【圍繞我們的空氣中最多的是氮氣,我們每天都在跟它親密接觸,但是我們卻渾然不知。】

這一切都是因為氮氣的化學性質太不活潑了,木炭也好,蠟燭也好,都無法在其中燃燒。至於動物、植物,在純氮氣中也會窒息而死。當1772年蘇格蘭化學家盧瑟福從空氣中分離出氮氣的時候,由於無法支持燃燒,他將其命名為「有害氣體」,並把它跟同樣不能助燃二氧化碳混淆了。後來經過舍勒、卡文迪許、普利斯特里和拉瓦錫們的研究,才發現這是一種元素,他們的故事我們在「氧」的篇章里再細談。

我國清末化學家徐壽在翻譯的時候之所以給「氮氣」起這麼個名字,是因為他認為它「沖淡」了空氣。

【氮元素的發現者:盧瑟福。】

氮氣的這種不活潑性讓它適用於在各種情況下用做保護氣,而且由於氮氣在空氣中就有,因此它絕對是最便宜最經濟的保護氣,在工業、電子、醫療、化工領域被廣泛應用,在我們身邊,快要被淘汰的白熾燈泡裡面填充的就是氮氣。

【氮氣填充作為保護氣氛在很多地方都可見,白熾燈就是其中一例。】

啤酒在生產過程中需要避免被氧化,所以需要氮氣氣氛的保護。最近有人將氮氣和二氧化碳混合到一起,充入啤酒內,據說這樣的啤酒更加順滑和令人陶醉,深得英國漢子的喜愛。

【啤酒生產過程中的氮氣保護,和啤酒中沖氮是兩回事,後者純粹是噱頭,至少我喝不出來。】

近年來,4S店給土豪們提供一種沖氮氣服務,據稱因為氮氣更加惰性,所以會讓輪胎避免被氧化因而壽命更長,另外由於填充了氮氣,在發生事故的時候會更加安全。商家們還會給土豪們展示:你看,飛機、F1賽車的輪胎都是填充氮氣的!

其實,飛機、F1賽車的輪胎之所以填充氮氣,最大的原因是因為氮氣比空氣輕一點,但是僅僅是一點點,一個標準的小車輪胎如果填充氮氣的話,只會輕三十克,對於飛機和F1賽車來說是能輕則輕,但是對於我們家用車來說實在是沒必要。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氮氣的分子比氧氣分子大一點,所以滲透率會低很多,也就是說漏氣會更慢一點,其實對於我們家用來說這一點實在是無所謂。

想想也很容易理解,空氣其實就是78%含量的氮氣,為了提高那22%得付出那麼大的成本實在是不值得。當然我們這裡是給草根百姓做的理性分析,立志將自己的豪車打造成F1的土豪們請無視。

【給自己的小車沖氮是一種土豪行為,學習科學,避免被宰。】

氮氣雖然對於大多數物質惰性,但是對於某一些物質還是需要慎用它來做保護氣的,比如鋰、鎂,在氮氣中燃燒的那個熱烈啊!

【鎂在氮氣中劇烈燃燒。】

小測試:

1, 氮元素是第( )號元素

A)5

B)6

C)7

D)8

2, 漢斯*貝特因為發現的碳氮氧循環而榮獲了1967年諾貝爾( )獎

A) 和平

B) 化學

C) 物理

D) 生物

3, 空氣中最多的成分是:

A) 氮氣

B) 氧氣

C) 二氧化碳

D) 惰性氣體


推薦閱讀:

月球真的是繞地球旋轉嗎?(中英字幕視頻)
暗物質和暗能量
2017年十張最佳天文圖片(NASA-APOD中文版)
暗物質,弦理論和進化論(內含中文字幕)
如果地球和火星僅僅相距10公里會怎麼樣?

TAG:化学 | 天文学 | 物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