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十四字,這句古詩讓全世界翻譯傷透腦筋
圖|網路
文|友鄰蘇辛
編|友鄰通鑒(Youlinpedia)
1127 年,靖康之變,李清照和丈夫趙明誠南渡。兩年後,趙明誠去世。國破家亡的亂世之中,李清照寫下《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相信每一個中國人,讀到這個開篇,都為之嘆服。如此絕妙的 14 字疊詞,應該如何翻譯成英文?
1926 年,希拉里、宋美齡的校友冰心,在美國韋爾斯利女子學院(Wellesley College)完成了碩士論文——《李易安女士詞的翻譯與編輯》,第一個用英文向西方介紹李清照的詩詞。冰心不僅是出色的兒童文學作家,也是優秀的翻譯家。據說,冰心翻譯的是:
Forlorn and sad, grieving with hurt
——冰心
短短 6 個字,意思是沒錯,只是丟失了原文的形式韻律之美。
愛爾蘭人唐安石(John Turner,1909-1971),1935 年至 1938 年在香港學習中文,1946 年以後,定居香港。唐安石認為,「英譯中國古典詩詞應該體現原詩詞表現手法上的流暢與精巧,思想情感上的活潑與生動,句法結構上的和諧與優美」。
I pine and peak
And questless seek
Groping and moping to liner and languish
Anon to wander and wonder, glare, stare and start
Flesh chill』d
Ghost thrilled
With grim dart
And keen canker of rankling anguish
——唐安石
唐安石說,中國古典詩詞之美,在押韻和節奏,所以他堅持用韻體翻譯。Peek-seek,languish-anguish,start-dart,chill』d-thrilled,押尾韻;pine-peak,linger-languish,wander-wonder,stare-start 押頭韻;groping-moping,glare-stare 押行內韻。唐安石頗費心血,讀來確實朗朗上口。
不僅如此,唐安石還化用了莎士比亞《麥克白》(Macbeth)中的句子,Shall he dwindle, peak and pine,來表示詞人的日漸消瘦。
說到向西方介紹中華文化,怎能不講林語堂?林語堂認為,不強求譯詩押韻,但追求詩歌內在的節奏感。
So dim, so dark,
So dense, so dull.
So damp, so dank, so dead!
——林語堂
林語堂說,「我譯李易安的《聲聲慢》,那『尋尋覓覓, 冷冷清清, 凄凄慘慘戚戚』十四字, 真費思量。須知全闋意思,就在『梧桐更兼細雨』,那種『獨自怎生得黑』的意境。所以我用雙聲方法,譯成 so dim , so dark , so dense , so dull, so damp , so dank , so dead 。 十四字譯出, 確是黃昏細雨無可奈何孤單的境地,而最後 dead 一字最重,這是譯詩的人苦處及樂處,煞費苦心,才可譯出」。
看得出來,林語堂對自己的翻譯是滿意的。有人評價,林語堂用單音節字,押頭韻,層層遞進,表現出了對辭彙色彩和程度的把握,堪稱絕譯。
林語堂的翻譯,讀到後來,讓人有些哭笑不得。「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林語堂譯成:
And the drizzle on the kolanut
Keeps on droning
Pit-a-pat, pit-a-pat
回譯成中文,就是雨打可樂果,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可樂果(Kola nut)原產非洲,含咖啡因,在口中咀嚼,可以讓人興奮並緩解疲勞,曾是可口可樂的成分之一。而在中國古典文學中,梧桐,是愁苦的意象。溫庭筠有詩云,「梧桐樹,三更雨,不到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
當然,在翻譯中,僅僅用梧桐樹的英文 plane tree,是無法表現背後的深層含義的。不過林語堂翻譯成可樂果,似乎離題萬里,難道因為可樂果是梧桐科植物?
說到詩歌翻譯,許淵沖教授是繞不過去的。從資料來看,許淵沖給出了兩個版本:
{ 01 }
I look for what I miss,
I know not what it is,
I feel so sad, so drear,
So lonely, without cheer
{ 02 }
I seek but seek in vain,
I search and search again.
I feel so sad, so drear,
So lonely, without cheer
——許淵沖
許淵沖為詩詞翻譯定下了極高的 「三美」 標準:意美、音美、形美。這兩個版本,許淵沖沒有糾結於在形式上與原文的疊詞實現多少對應,但依然以高超的技巧,給讀者帶來了愉悅的審美體驗。
有一位凱德琳?揚女士(Clara Candlin Young,身份和生卒年不詳)認為,不管是林語堂還是許淵沖,都沒能完全體現漢語重疊的修辭美與音韻美。
俗話說得好,You can you up,no can no BB。凱德琳?揚給出了她的版本:
Seek, seek, search, search
Cold, cold, bare, bare
Grief, grief, cruel, cruel grief
——凱德琳?揚(Clara Candlin Young)
實在堪稱 「絕譯」,簡直 「完全體現出漢語重疊的修辭美和音韻美」。
有趣的是,好幾個學者居然都這麼翻,誓將疊字進行到底。比方詩人柳亞子的兒子——柳無忌(1907-2002),畢業於耶魯大學,翻譯了《英國文學史》、《莎士比亞時代抒情詩》等,他的版本是:
Seek…seek, search…search;
Lone…lone, cold…cold;
Sad…sad, pain…pain, moan…moan.
——柳無忌
香港城市大學教授朱純深說,「這首詞的譯文不少,很多人可能都很想見賢思齊,模仿或攀比開頭三行那空前絕後的疊字元串聯營的效果」。總結得很好,我們來看看朱純深的翻譯:
Searching, seeking, endlessly
Alone, lonely
Moody, gloomy
—— 朱純深
楊憲益(1915-2009)和夫人合譯《紅樓夢》時,一般是他口述,然後夫人在打字機上打出初稿。這樣一位才高八斗的大學者,會如何翻譯這 14 個字呢?
Seeking, seeking
Chilly and quite
Desolate, painful and miserable
——楊憲益
有點缺乏美感,估計也是楊老口述之作,沒有反覆推敲。
著名翻譯家徐忠傑(1901-?)善於用美麗的辭藻和韻律,將中國古典詩詞翻譯成英文。
I』ve a sense of something missing I must seek.
Everything about me looks dismal and bleak.
Nothing that gives me pleasure I can find.
——徐忠傑
許淵沖認為,譯詩在有得有失的情況下可以有創作精神的,但不能過,而徐忠傑把詞詩歌化,每兩行押韻,有點化得過分。
美國有個漢學家,叫做宇文所安(Stephen Owen)。他根據 Owen,取諧音,給自己取姓 「宇文」,根據《論語》的 「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給自己取名 「所安」。宇文所安的博士論文,題為《韓愈與孟郊的詩》,宇文所安現任教於哈佛大學。他的譯本是:
Searching and searching, seeking and seeking,
so chill, so clear,
dreary,
and dismal,
and forlorn.
——Stephen Owen
宇文所安顯然希望不僅從選詞,也從typography(排版)上,突出一種凄清蕭索的意境,讓人想起美國詩人卡明思 (E E Cummings,1894-1962) 的經典詩歌,
L(a
le
af
fa
ll
s)
one
I
iness
這詩講了四個單詞,a leaf falls和loneliness。
列位看官,說了這麼多,這 14 個字,究竟該怎麼翻?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呀。
參考資料
《李清照詞英漢對比研究》
《「聲聲慢」 翻譯賞析與試譯》
《「 易 安 體 」 翻 譯 探 微》
《從翻譯的審美體驗角度談詩歌翻譯中文化形象的轉換》
《從豪斯的翻譯質量評估模式看宋詞翻譯》《論《聲聲慢》疊詞翻譯中「美學對等」的再現》
《宋詞英譯策略探究》
等等
推薦閱讀:
※「每周問答4」:高翻之路這樣走:心中無招勝有招。
※馬其頓共和國首都Скоп?е爲什麼被翻譯成「斯科普里」?
※翻譯理論:關聯理論,對等理論,歸化理論有什麼區別?
※有哪些不忍直視的電影譯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