躍遷:成為高手的技術

想成為某個領域的高手嗎?看古典的《躍遷》:

《躍遷》這本書系統的解構了成為高手的技術:

  1. 高手的暗箱:利用規律,放大努力
  2. 高手戰略:在高價值區,做正確的事
  3. 聯機學習:找到知識源頭,提升認知效率
  4. 破局思維:升級思維,解決複雜問題
  5. 內在修鍊:躍遷者的心法

我們一個一個簡要解讀。

1. 高手的暗箱

這章一開始,舉了一個繪畫的例子:

你要畫大油畫,別人會要你給他一張照片,用投影儀投射在畫布上,勾出素描稿,然後上色,完成。

並且提到《隱秘的知識》一書的研究結果:拉斐爾也在用投影儀!

然後說:沒有一個人是僅憑努力、天賦、機遇而獲得巨大成功的,躍遷式的成功都是利用了更底層規律,激發了個體的跨越式成長。這就是利用規律,放大努力。

所以呢,我們要按事情內在的規律去行動,才能事半功倍,否則就要走很多彎路,只能望著別人的背影興嘆。

+++

接下來古典對自我躍遷做了一個層級劃分:

  1. 認知躍遷,這點通常是指你某一天忽然想明白了某個概念、思維,視野打開,認知提升了。比如你做開發,總覺得有一種語言比另一種牛逼、掙錢多,來來回回換了 7 、 8 種,有一天忽然發現,其實每種語言都差不多,你能不能拿到更高的收入,取決你在這種技術上是不是擁有局部優勢、是不是能真正用它解決問題。這就是認知躍遷。
  2. 能力躍遷,這點通常是指你按照新的思維、方法去持續行動,量變到質變,跨越了靜默期,某一天你發現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上了一個台階。接著前面開發的例子,你意識到在某種技術上擁有優勢才能獲得更高收入,於是你就穩下來,開始下苦功夫,把某種技術打磨成你的利劍,有一天忽然發現身邊的人都來請教你該技術相關的問題,你能輕鬆幫大家搞定各種疑難雜症,這時就說明你能力躍遷了。
  3. 能級躍遷,能力躍遷到能級躍遷,是內聖外王、放大勢能的過程。比如你的影響力從組織內走向了組織外,從局部走向了行業,眼界、格局發生了躍遷,看問題、做事情有了完全不同的力道。

躍遷的底層邏輯是「範式突破」。(範式的概念來自《科學革命的結構》一書)

重要的商業和技術突破,往往不是技術突破,而是對於技術的應用和認知方式帶來的範式的突破。比如飛機的發明、優步、Airbnb的出現。

與此類似,自我的躍遷,也是認知和發展「範式」的改變。

2. 高手戰略

高手戰略指「在高價值區,做正確的事」。你要找到那些「更少但更好」的事。不要什麼都做,你的時間有限。

所以,我們要發現自己的甜蜜區,戰略性專註,等待自己的機會。不要跟風跑——某一種風屬於那些一直為這種風準備的人,你看見時,人家已經具備了相關能力隨風舞蹈了,你再去追,晚了。

+++

如何發現身邊的高價值區呢?作者講了冪率分布現象。

冪率有兩個特徵:

  1. 高度的不平均。比如 20% 的客戶帶來了 80% 的生意,1% 的美國人擁有美國 34% 的財富……
  2. 分形。分形就是「一個圖形細分後,每一個部分都是整體縮小後的形狀」。比如海岸線、樹葉、冰花……

冪率分布,意味著大部分系統都有重點,做事情抓住重點,持續地抓住重點,就抓住了最高效率的關鍵。

比如你在軟體公司工作,同樣是做開發,測試工具、運維工具、產品開發,價值就不同;在產品開發的所有部門中,拳頭產品、現金流產品、未來的拳頭產品,和老產品的維護性開發,價值又不同……你參與到最有價值的產品的開發中,你的努力就能夠被放大。

這就是——站位比努力重要,也就是頭部效應。

+++

如果你能為頭部,就有巨大的借勢優勢,可以享受到紅利。你可以看看你的身邊,那些既受重視收入又高的小夥伴,多數都是在組織的關鍵部門做關鍵的事情。

所以,我們要找到自己可以進入的頭部區域。

所謂頭部,就是你所在賽道里的高價值並且有優勢的領域

很多人看見大數據火熱,就趕緊轉換到大數據;看見AR/VR興起,就迅速變更跑到;看見人工智火熱,又毫不猶豫地投入機器學習的懷抱……

這些小夥伴認為只有最熱的領域才是頭部領域,認為自己只有進入這樣的領域,才可能實現躍遷。

但實際上,你在這些領域根本沒有任何優勢,你根本搶不到合適的位置,甚至會跟一陣子就掉隊,然後又不得不尋找新的機會,往複循環,永遠在跟風,永遠也沒乘風起舞過。

現實是,大部分人的頭部就在你身邊,先成為你現有賽道里的頭部,然後你就能看到另一個賽道,再努力成為新賽道的頭部……不停迭代,從一個頭部到另一個頭部,從一個成功到另一個成功,最終你會成為不可忽視的大頭部。

+++

頭部效應的三個原則:

  1. 從價值而非優勢出發
  2. 思考差異化優勢
  3. 從身邊的頭部做起,從雞頭變成鳳頭

這部分還提到成為頭部的兩個非常重要的能力:專註和持續迭代。

3. 聯機學習

這部分先介紹了兩個學習方法:

  1. 找到知識源頭。我們日常中接觸的大部分信息都是二手、三手、四首信息,被稀釋和轉述了很多遍,要麼營養不足,要麼失了真意。所以,要學會挖掘知識源頭。比如格拉德威爾寫的《異類》一書中提到的一萬小時天才定律,其實是三手信息,《刻意練習》一書則是二手信息,一手信息是1993年埃里克森等人發表的論文《刻意練習在專業獲得中的作用》。
  2. 功利化學習。成人學習的知識,能解決當下問題的、學了有地方用的、難度適中的知識最有效。所以我們在學習時,要從工作和生活中的問題出發,以求解問題為目標,這樣效率最高。

+++

接下來是這部分最關鍵的:聯機學習

現在知識太多,你不大可能學會所有的東西,一定是你懂這塊、他懂那塊,大家融合在一起,可以解決更大的問題。所以,對於你不熟悉的領域,沒必要自己吭哧吭哧去找答案,問別人就好了。

下面是三種學習思路:

  • 自學:自己找答案
  • 聯機學習:和同行交流,用答案換答案
  • 跨界聯機學習:跨行學習交流,用答案換答案

來看看自己遇到問題時的第一反應,看看你是哪一種思路:

  • 遇到問題,苦思:「這可怎麼辦?」想一晚上不得;
  • 遇到問題,找書:「哪裡有答案?」開始通過網路、書來找資料;
  • 遇到問題,找人:「誰最有可能知道這個答案?在這之前我要準備些什麼?」然後準備溝通,提出高質量的問題。

聯機社交學習才是最快的學習方式。

但是,前提是,你自己要有一些知識,能夠與人交換,同時,你還要會提問,會整合

+++

接下來作者提了一個認知轉變:問題樹比知識樹更重要

你需要的,是用來解決問題的知識。

你要學什麼?答案就在你要解決什麼樣的問題。增強學習動力的最好方法是找到你真正感興趣的問題。

真正的專業是你「特別擅長解決某類型的問題」

問題樹依託一個真實的、高價值,並有可能被解決的問題。它包括 4 個方面:

  • 我們面臨什麼樣的問題?
  • 我們如何知道自己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
  • 我們會遇到哪些挑戰和障礙?
  • 我們有什麼可能的解決方案?

從這四個問題出發,可以引出很多關鍵詞,指向各個領域,每個領域又會產生新的關鍵詞,然後生長成一棵關於這個問題的「問題樹」。

+++

學習之後,接著就是變現,作者提供了一個有趣的方法——知識IPO:

  • I:輸入問題(Input a question),以持續解決問題為目標;
  • P:解決問題(Problem solving),以整合多學科知識為手段;
  • O:輸出產品(Output),通過諮詢研發、授課整合和寫作,讓思想產品化。

設計自己的知識 IPO 系統分三步:

  1. 你必須有一個真實的、高價值,並且有可能被解決的問題(I)
  2. 不是要學習知識,而是要解決問題(P)
  3. 輸出倒逼輸入(O)

+++

當你能夠圍繞著某個場景問題去學習並解決問題,慢慢就會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

當你形成了個人知識體系,你的價值就會躍遷。

4. 破局思維

為什麼很多問題無解?因為答案根本就不在系統內。「單維思考者」永遠看不懂整體的「系統思維」,看懂系統,才能破局。升維思考,才能解決複雜問題。

+++

我很感興趣這章提到的第一序改變和第二序改變(來自《改變》)。

事情有兩種改變的形式:一種是不影響原有模式的改變,叫作「第一序改變」,也就是「狀態改變」;另一種是模式的改變,叫作「第二序改變」,其實也就是「模式改變」。

第一序改變:系統內改變,改變狀態,改變體驗。

第二序改變:對於系統的改變,改變模式,改變結果。

所謂的躍遷,就是一次次讓自己做第二序改變,一次一次破局。而改變的第一步,就是識別所在的系統。

一個系統至少包含三個因素:元素、元素之間的關係,以及系統的功能。

系統有一個基本特質:系統由元素和元素之間的關係構成,元素之間的關係比元素更重要。

只要不改變系統的內在結構和功能,即使替換所有的元素,系統也會保持不變,或緩慢變化。

話說中國的封建歷史幾千年……就是這樣子的

話說一個官員貪腐了,換掉,新來的又貪腐了,再換……也是這樣子的

個人處在很多系統中,要想躍遷,就要學會打破系統。

+++

工業化時代以後,我們習慣用一種「還原論」的思維方式:複雜的事情可以拆分為各部分的組合來分析

根據這種思維方式,如果一個事情出了問題,最好的解決方式就是增加或替換一個元素,如果短期有效,那麼長期也應該不錯

但,這種思路面對複雜社會問題,往往會顧此失彼。要想搞定,就得要用系統論的思考方式。

還原論和系統論的差異見下表:

+++

我們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循環。

比如這 4 種增長引擎,會讓你會越來越好:

  • 好習慣
  • 從興趣培養到能力養成
  • 快速學習的知識IPO
  • 企業管理中的「信——任」循環

但如果你陷入下面 4 種死亡螺旋:

  • 窮者越窮:窮——沒錢提升沒錢改變——窮
  • 投入不足:沒成就——沒有足夠的資源投入——沒成就
  • 工作狂循環:工作狂——家庭投入少——家庭沒成就感——工作狂
  • 做自己:求認同——找不到自己——求認同

恐怕就會越來越糟。

+++

要想跳出死亡螺旋,就要識局、破局。

好的破局者往往知道:

  • 當一個體驗短期很爽的時候,你往往要警惕:長遠的損失是什麼?
  • 而當這個體驗短期痛苦的時候,你也需要自我激勵:長遠的收益會是什麼?

你可以逆時間思考來打斷負循環:

  • 如果忙得沒空思考,那麼沒空思考是否讓你更忙呢?
  • 如果因為窮,所以總希望翻盤,那麼總希望翻盤是否讓你更窮呢?
  • 看到人口帶來貧困的報道時,你也一定要嘗試思考,貧困是否也會帶來人口增長呢?

一旦發現這些情況是首尾相連的,儘快打斷這種惡性的負面循環。你可以通過直接打斷、引入更多資源,或者搭建新的迴路來實現。

搭建正循環需要順著時間思考:

  • 如果寫作能為你帶來名聲,那麼如何用名聲幫你更好地創作?
  • 如果技能精進能讓你獲得成功,那麼如何用成功讓你更加精進?
  • 如果做某件事情能讓你有所收益,那麼如何讓收益帶來更多類似的事情?

第一個問題的答案就是第三章提到的知識 IPO ,第二個問題的思考結果是聯機學習、「以答案換答案」的方式;第三種情況其實就是投資的本質,用賺來的錢繼續投資。

一旦有了這個意識,你就開始成為一名系統思考者,你的人生就開始搭建各種細小的正循環迴路,而那些侵蝕你精力的負循環也會慢慢停止。

+++

理解了系統,接下來要理解層級——多層系統。生活是由各種各樣的多層系統組成的。

高效能人士的自我管理體系是一個「高效能塔」:

  • 資源層:個人投入的時間、精力、金錢、情感資源;
  • 方法論層:使用資源、提高效率的方法論;
  • 目標層:選擇做什麼、不做什麼,以及背後的價值判斷。

從這個角度看,勤奮就有了三重境界:

  1. 很努力。焦慮,不敢停,沒學習時間,沒方法,低水平勤奮。
  2. 方法論勤奮。知道做一件事情有合適的方式方法,有時也能用正確的方法做事,頗有效果。但有時陷入總在找方法的怪圈,試來試去,長遠看沒什麼長進。
  3. 更少目標,戰略勤奮。知道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知道自己的賽道,知道自己的優勢,少做事,找槓桿,放大勢能。

從勤奮這件事上,可以看出多層系統都有的兩個共同點:

  1. 上層決定下層
  2. 下層無解,向上一層

所以,假如你陷入某個系統里,苦苦掙扎卻無法脫身,就要往上層系統去尋找答案。

+++

理解了多層系統,接下來就要控制多層系統,實現目標。

把控一個多層系統有三個原則:

  • 多層布點:每一層都要布置合適的控制點。
  • 單點可控:控制點要落在可控區域,如果超出個人能力範圍,就無法掌控。
  • 目標折射:你不一定要直線前進,要根據多層系統的特點,調整切入點,選擇阻力較小的路徑。

具體參考 P240 ~ P248 。

5. 內在修鍊

這章介紹了高手的 7 個心智關鍵詞:

  • 開放
  • 專註
  • 遲鈍
  • 有趣
  • 簡單
  • 善良
  • 可激怒

面對世界,開放而專註,進入系統。

面對自己,遲鈍而有趣,智慧而超然。

面對他人,簡單、善良、可激怒。

面對不確定,善良些吧。

不展開啦,具體去看書啦……

6. 我準備做什麼

看這書時我有一個想法:梳理自己在做的事情,做減法,然後,持續前進,做到頭部。然後,再說下一個頭部啦。

我已經開始梳理自己了,你呢,要不要實踐一下這本書里的方法?

歡迎在文後留言討論。


推薦閱讀:

兩個人的感情可以虐到什麼地步?
人會不會一夜長大?
好的愛情是彼此成全-《愛樂之城》
為什麼說失敗才會讓你更好的成長?
Scalers:《精進》是新時代的青年文摘

TAG:阅读 | 成长 | 职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