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車謎案——流言終結者篇

在之前的《公路車幾何謎案<2>——大車架,更舒適?》中,小編為各位車友簡單的介紹了車架幾何圖的常見項目,以及在車架上不同項目的長度、角度對會對車友們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網友——「維他奶vit「在美騎網的評論」作為一個過來人,我是建議新手選擇小一點的車架的,車架一旦大了就沒法改了,只能當2手架出售了,小架卻可以無限調整!「其實小車架可調整的並算不多,在《公路車幾何謎案<2>——大車架,更舒適?》中,小編已提到,」小車架論「並非適合到每一位騎友,以及附帶的各種」坑點「。

網友——Colossi在美騎網的評論「沒有那麼多標準。不比賽」,在小編的理解,合理的自行車設置是讓車友在任何騎行中(甚至買菜),遠離運動損傷為前提,優化騎行姿勢,進而舒適、高效地運動。

(跑題介紹:健身房內,有一種可訓練腿部力量的器材叫「史密斯架」,可用作鍛煉下肢力量、爆發力;但若在使用過程姿勢不當的情況下,膝蓋受到巨大壓力,可能引起徹底膝蓋報廢。可參照「The Worlds Strongest Man」(國內譯為:世界大力士冠軍賽),裡面的高度負重項目「膝蓋終結者「,的確把不少因疲勞導致姿勢走形的壯男送進醫院;雖然騎車時,膝蓋受壓相對壯男比賽較低,但由於自行車運動的特性,頻率更高,望重視。)

這次的「謎案「,小編打算不走尋常路,繼續跟各位車友討論一些更為「嚴肅」的話題。

買鎖鞋,大一碼?

普通運動鞋的不合腳,落在騎行鎖鞋上,根本問題被無限放大。

鎖鞋得買大一碼,小編髮現這一說法應該是起源於萬能的淘寶,賣家推薦車友買大一碼,是因為鞋子尺碼大了起碼不會穿不下,省下了退換貨。為了踩踏時的高效率輸出,高端騎行鎖鞋均為高剛性的硬質碳纖維鞋底;由於碳纖維鞋底形變能力有限,對足型有所限制,選擇鎖鞋稍有不慎,很容易造成足部受壓迫過大而出現的疼痛。

並沒有絕對的好貨,只有適合,才是最好的。在購買鎖鞋前,請預先了解自身屬於 「埃及腳」,「希臘腳」,「羅馬腳」中哪一個類型,並且預先測量腳寬、腳長。由於在騎行鎖鞋上,有「寬腳「、」窄腳「、」尖頭「、圓頭」以及足跟方向、足弓高度上的差異,不合足型的騎行鎖鞋,就算加大碼數穿上了,也會由於鞋長過長等原因無法貼合足部,造成踩踏時腳掌在鞋內浮動過大,踩踏效率大降;最好還是到實體店中親腳試鞋後再購買。

買鎖鞋,大一碼?——破解!

氣動車,真更快?

今年自行車上,除了腦洞單車以外,最大熱的話題莫過於「氣動」了;美國某T牌,美國某S牌,瑞士某S牌等,各家都把空氣動力學武裝到腳趾。那麼問題來了,空氣動力學的自行車,真能為我們省下更多時間嗎?

在理論搭配風洞數據上,都是跟5分鐘流言一樣,的確是可以為我們省下5分鐘吃泡麵的。雖然空氣動力學車架氣動性能優異,但車架自重會比輕量化的爬坡車架更重,而且去到5分鐘時差水平需求車手一直維持在比較高的速度輸出;車架若想在氣動方面有所建樹,得好好發揮全車管型更扁平;無奈的是針無兩頭利,空氣動力學的扁平管型「賦予「了車架在垂直剛性,質一般地提升(更顛);某些扁平管型過多的車架又會在側向剛性方面又會有所下降,受力形變數較大,踩踏性能則可能有所下降。

然而在連人帶車的空氣動力學總比評分下,騎行服、頭盔、車把部分佔的比重依然比車架更大,而且人體的迎風面積比車架大得多;若不想犧牲任何一點性能,又想吃到5分鐘泡麵;使用更具有空氣動力學的騎勢,以及優質緊貼身版的騎行服,好像是個更經濟且高效的方法。

氣動車,真更快?——會!但在實際路面,需要比較理想的正面迎風環境,且5分鐘泡麵套餐得配合全套裝備。

《0成本進行Bike Fitting?》

車友們可以直接搜索《0成本進行Bike Fitting》,就能看到遍布各個網站的這篇文章,雖然這篇文章多次重複,自稱經過多方面研究,但實際卻把人體特性、車架大小等不可控變數全忽略了。

首先,把立的長度與我們手指長度基本一點關係都沒有(天生長指的鋼琴手表示中槍了),把立僅是作為配合不同尺碼大小車架作為延伸的一零配件;該文還提到,用小臂長度量度」座墊與把立距離」,這個更是不靠譜,不同的座包「甜點「位置、長度都不同呢!另外,」用手摸到五通頂端「決定座高,直接忽略了鞋底厚度、騎行褲護墊厚度、曲柄長度,等對座高造成影響的多種變數。(如果是一名長期健身房鍛煉,擁有強大上肢肌肉體積的車手,按照《0成本進行Bike Fitting?》設定自行車,偏差將會更大!)

《0成本進行Bike Fitting?》——破解!

每分鐘迴轉數100以上的高踏頻,更高效?

蘭斯·阿姆斯特朗(Lance Amstrong)曾經四處散布這一高踏頻觀點,並由於曾是環法七連冠得主,此「流言」 傳遞得風風火火;但踏頻高了真的快?實際上,平均踏頻迴轉數得跟自身的肌肉組織、力量、心肺能力等掛上勾。

像托尼·馬丁(Tony Martin)在某場重大個人計時賽的數據公布,整場比賽的平均踏頻僅為74左右;世界一流水平的計時賽好手,在踏頻訓練上表示仍未及格。(笑)

縱觀,在目前人體的研究上,我們的身體「快肌「與」慢肌「並存;自行車是一項需要用腦,而並不只是瞎騎的運動,不然比賽僅需擺出一排騎行台,看車手們輸出的FTP功率分出勝負就好了。托尼·馬丁踏頻低,是利用了自身肌肉力量特性,充分發揮長時高扭力引擎優勢。

由於過高的踏頻對肌肉組織、力量、心肺能力有一定要求;在同樣功率輸出為前提下,若踏頻過高,心率將會維持在較高的水平線,消耗的體能自然更大,並非適合到每一個人;並沒有絕對的好貨,只有適合,才是最好的。

每分鐘迴轉數100以上的高踏頻,更高效?——破解!

橢圓盤,更高效?

某R家,與某O家在這一項產品上,總是不懈努力地為自家的橢圓碟片找更多的「優勢」。例如「減少踩踏時不創造功率輸出的死點」;雖然橢圓盤的確能讓腿部伸展發力的時間變得更長了,但這種好處卻又會被更長時間的腿部彎折所抵消。

雖然現今人體的醫學研究已足夠發達了,但仍未找到橢圓盤對比常規原型碟片,能為所有人都能帶來踩踏巨大增益的確實證明。(除了他們自家的「研究」;然而R家與O家一直互打嘴皮架,論證自家產品才是真正的奧義,直到今天……他們倆還在研究如何打與被打的路上)

在目前世巡賽上,大集團里使用圓形碟片的車手依然佔了九成以上;也許使用圓形碟片的車手們並沒得到贊助,或肌肉群、踩踏方式不適合橢圓盤而已?但小編能確實回答的是,橢圓盤形狀越為特殊 / 「正負齒數/橢度「越大,變速器前撥上鏈效率越低。(笑)

橢圓盤,更高效?——可能,但僅適合一部分肌肉群特殊、踩踏習慣的車友。

使用身高作為車架選擇點?

小編髮現很多車友在選擇車架時,往往會點上與身高相關的誤區。在論證此命題上,小編只能又把自己推出來做例子了;世巡賽級別隊伍Movistar移動之星,其爬坡手主將 「酋長」金塔納(Nairo Quintana)在國外媒體實測公布的基本數據:

Ridersheight(車手身高): 167 cm

Ridersweight(車手體重):58 kg

Saddleheight from BB(座高): 69 cm

Tipof saddle to centre of bar(座包前端到彎把中心距離/「座把距「):53 cm

Saddle-to-bardrop(落差/座把差): 8 cm

小編的身高為176,體重59 KG,跨高在82.6 cm左右;腿長軀幹比例並不算短的小編,擁有「酋長」同款的C牌公路車,設置座高在71.4 cm左右,然后座包前端到彎把距離僅為52.6 cm。

腦洞大開一次,若「酋長「騎上小編的C牌同款公路車,雖然身高相差9 cm,但小編的座高設置僅比「酋長」高了2.4 cm,而在伸展距設置方面,卻是更短一點。只有167 cm身高的「酋長」,在伸展、腿長均達到「妖人」級別的長度,就是悲催的不高。

若按人種劃分,在同等高度的情況下,四肢長度比例方面:黑種人→白種人→黃種人;黃種的亞洲人以,軀幹長度較長,四肢偏短為主(為主而已,並不全是);以及在同色人種下,每個人的詳細身體數據都不同,單純以身高做選擇點,並不能得到所需的準確定論。

使用身高作為車架選擇點?——並不太準確。


推薦閱讀:

世界上距離最長的自行車分站賽
去台灣見馬英九可能么?
小白求大家給個建議 ,想買個摩托車,自己小白啥都不懂?
裝上剎車!要不然扔掉你的死飛
兩萬公里歐洲:The Plan

TAG:辟谣 | 骑行 | 自行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