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把過去的規矩學好

我們今天所碰到的問題,幾千年前古人都碰到過了。從有人類的那一天開始,所發生的問題永遠都是相同的,只是形式不同,性質永遠一樣。而且古人早就已經制定了規矩,把解決的方法留給了我們。我們今天只要按規矩行事,把規矩守好,自然就超越一切,轉變一切。你所謂的「找方法」,就是把過去的規矩學好,你今天面臨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當貪嗔痴、殺盜淫的念頭生起以後,轉變念頭去做其他事,想其他事,這是世間人的方法。如果你的禪定功夫好的話,你就看著它,你看它能想多久,看它第一步怎麼想,第二步怎麼做,看不到三分鐘它就跑掉了。這也就是所謂的「從哪裡生起,就從哪裡消失」,最後你會發現它無所來,也無所去,全都是妄想,全都是幻想。但理上雖如此,佛法是要親證,是靠體感的。如果你只是聽別人講了這番道理,你自己受用不了。別人講的是別人心悟體感後的東西,你只能把它當作一種知識,一種指導方向的工具。你必須自己親自去嘗試,才會得到真正的受用。

我們之所以不能超越這些,是因為我們只是明白,從來沒有嘗試過。什麼時候你心悟體感了,你才能超越。一個沒有超越的人碰到這類問題,就被它卡住了。而一個能超越的人,當他生起了貪嗔痴、殺盜淫的念頭時,根本不會被它左右,也不會因為它而困惑,只是內心生起了一點小小的漣漪,頃刻間就歸於平靜。

一個成就的人,他仍然會有七情六慾,但他更大的力量還是理智,還是覺知,或者說是佛性。用現在的話來講,你有感性就應該有理性,你隨時跟著它,它隨時出現。我們通常說這個人很感情用事,很義氣用事,那麼你在意氣用事的同時,你的理智為什麼沒有出現,為什麼沒有跟著它呢?你為什麼不往對面看呢?你站在感性的這一面,你的對面就是理性;你站在理性的這一面,對面就是感性。

過度的理性就變成了冷血,變成了冷酷;過度的感性就昏了頭,失去了方向,忘乎所以。所以佛教講任何時候都要中道。這個中道就是世間人所說的「把握這個度」。你們看,很理智的人、很理性的人、很冷靜的人,往往過於冷酷、冷血。很感性的人、很激情過度的人、很奔放的人,又容易昏了頭,迷失了方向,忘了自己在幹什麼,說什麼,想什麼。但是,這兩股力量我們完全可以平衡。

我們現在聽這些,受這些教育都已經太晚了!這些道理在十五六歲之前就應該了解的。如果你過了十五六歲還沒有聽到這些,或者剛剛才聽到,你這一生已經晚了,來不及了,你永遠是一個四不像的人。除非一個大根器、大氣魄的人,儘管從小家庭貧寒,沒受過什麼教育,但在三四十歲、四五十歲時突然聞到了真理,他也能做到九十度的大拐彎,而且永遠地拐彎。所謂的「十地頓超」、「不歷僧祇」,指的就是大根器的人。

作者:東華禪寺方丈萬行大和尚,一位用生命去踐行佛法、用生命去體證生命本質的智者。

15歲信佛、18歲出家、29歲證得生命本源,30歲復建東華禪寺、3次7年閉關、16年建寺安僧、8部著作、1.2萬場開示、千萬餘字的開示錄、16年間向社會捐款捐物4791萬多元……

從童真入道、閉關證道,到建寺安僧、講經說法,六度萬行,歷經了三十餘年,找到了一條能讓人類證悟本源的解脫之道。

本著普度眾生的使命,將一生心血《東華禪》無私付予芸芸眾生,殷切期望天下蒼生通過學修《東華禪》融通人生四大關係:我與家庭的關係,我與社會的關係,我與國家的關係,我與自然的關係,從而獲得幸福圓滿的人生。


推薦閱讀:

「如果你不停追問人生的意義,你將不會生活」
做到這點你就能超越痛苦
小孩子跟你說過什麼話(或提出過什麼問題)讓你覺得毛骨悚然?
說說你人生中最難的時光是怎麼度過的?

TAG:思考方法 | 人生 | 佛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