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補貼的療效
一早就看到《昨日五部委關於2018年新能源汽車補貼調整方向小範圍討論稿曝光》,我覺得有個兩個案例是值得分享的。一個案子是美國的喬治亞州,一個案子是德國的補貼。我個人覺得是這樣的:
- 新能源汽車補貼是需要的,在初期沒有一定的補貼,PHEV很難打過HEV,BEV只能在很狹窄的範圍內使用
- 漂亮的銷售數字,是可以用補貼支撐起來的,只是這個持久的效果沒有我們想像的槓桿效應
- 一定量的補貼是支撐我們前進的動力,否則無法維持技術投入和一定規模的項目,想要大舉依靠補貼的商業模式做大做強,從汽車企業來說是行不通的
第一部分 補貼的負向激勵效果
喬治亞洲保有的插電車輛約2.5萬台,是僅次於加州的第二大保佑電動汽車的州。
2015年喬治亞洲出台了5000美元的電動汽車稅費減免政策,電動汽車銷量迅猛增長。激勵措施被取消之後,電動汽車的月銷量從原來的1400輛急速下跌到不到100輛,下跌了90%,而且爬不起來了,尤其是作為家用電動汽車,其價格影響非常價格之大
圖 補貼的直接效果
我們可以看到LEAF這樣的家用電動汽車是完全靠補貼支撐起來的,在缺少了5000美金的補貼之後,效果如同斷崖
圖 補貼對於新能源汽車的影響
這個案例有點好玩,最主要的是當時LEAF的定價不高,7500美金+5000美金,這兩筆催生了直接的效果,對於一個美國單個州而言,也是一個縮影。
第二部分 補貼的激勵效果
德國的電動汽車市場啟動要比日本和美國更晚一些,一開始也確實是汽車企業都在試探,沒車型。從2013年到2015年屬於爬坡期
德國2015年底,德國電動汽車保有量不到6萬輛,與2020年100萬輛差距很大。德國人向中國的政策進行學習,從2016年5月起,購買純電動汽車的用戶可獲4000歐元的補貼,購買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用戶可獲3000歐元的補貼。(提供12億歐元補貼)於是起到了作用。
圖 德國的新能源汽車銷售(Nearly 40,000 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Sold In Germany So Far In 2017)
這個效果立竿見影啊,車企開始向市場大量投放,消費者也開始買單,最早的攀升出現在2016年的9月份,然後2017年就是普漲了。
- 2016年的銷售數字是25154
- 2017年前九個月是39100,同期是18300,增長了106%
- 從市場份額往2%去了
撒錢,總能撒出效果來,這也是當前德國車企大舉在電動汽車投入的原因。也是因為BEV和PHEV的補貼差異不大,使得在德國的局部市場,PHEV在車型數量上完全蓋過EV
第三部分 中國的補貼政策(乘用車部分)
每年到年底就討論補貼的事情,今年如前文所說也出來個留言版本,基本是純電動汽車分續航里程、電池能量密度和百公里耗電幾個因素進行分類,插電保持穩定,本來插電今年不大好。
1)補貼金額=F(續航里程,能量密度,百公里耗電)
2)補貼下方時間=F(是否租賃,結算周期)
下面是分類型因子:
圖 2016,2017和2018年傳言的補貼基數
圖 電池系統能量密度因子的乘法
圖 百公里耗電的係數
離散的結果,把係數進行組合之後的結果
小結:當前中國必定處在一個從有補貼到慢慢沒補貼的過程,這是一個靠信仰支撐的時代,我們密切的關注技術進步,唯有切實的電池技術支撐,才有純電動汽車出頭那一天
推薦閱讀:
※試駕 | 三缸插電功力幾何?全國首試逸動PHEV
※歐洲為汽車業設定「挑戰性」目標追趕中國
※2016年是造車元年,可能也是最後的窗口期
TAG:新能源汽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