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無非「借貸」二字

編者按:

金融無非「借貸」二字,但一入此圈猶如入河流,這中間的實時變化蘊藏著各種暗流涌動。你且看清,可不要猶豫不決,一抖就錯。

本文建議閱讀時間6min

文 | 木葉

前幾天有個客戶來我這裡諮詢意見,說有個平台的項目有15點多,想買,但是決定不了。確實,現在很多人都有這種困惑,看到一個好項目,收益率不錯,就想買,但是又不知道能不能買。

一個項目能不能投,暫且不急,我想講講我的理解:

首先金融的本質是資金的流動。金,即資金;融,即融通。簡單地來說,資本需求者通過金融,獲得資本擁有者的資金,創造社會與商業價值,並給予資本擁有者利益回報。

而金融業又如何賺錢呢?知乎上有個簡單明了的回答:

和所有商業活動基本都一樣,就是兩個方面:產品和渠道。

產品:金融產品包括現金、股票、債券、期貨、金融衍生品等一系列金融資產,在這裡不一一羅列了,也可以叫做金融工具或有價證券。另外,金融產品還包括一些設計出來的金融產品,比如風險對沖產品。

渠道:金融企業可以通過建立渠道提供金融產品買賣服務獲得商業利益。最直觀的就是經紀業務了,幫客戶買賣證券獲取傭金收入。此外,銀行賺利差、資管賺管理費和業績提成、投行賺取保薦承銷費、FA賺carry、微信錢包拿提現費,等等諸如此類,都是通過渠道賺錢。

那麼,梳理完金融本質和金融業賺錢的邏輯後,我們再來說說一個項目能不能投?

因為我是客戶經理,我更多是知道一些貸款方面的邏輯。貸款里有三個原則,貸前調查、貸中審查、貸後檢查。

我們所有的固定收益投資都是資金借貸,你借錢給別人,別人產生收益了再還你本金利息(當然如果把權益類資產算上,牽強點也算)。所以從這個角度上來理解,如果你是把錢給了別人具體操作,那麼你想保證這筆資金的安全性,你將從這三個地方考慮。

假設你現在想去一個平台上投資一個項目,你會考慮什麼,你會擔心什麼?我想你最擔心的是自己的錢能不能按時本息歸還。但是這中間有很多內容,我們按貸款原則一個個談。

你借款給別人,彷彿你是銀行,你怎麼相信這個陌生人呢?貸前調查調查什麼,看看這個平台是不是有吸收資金的資格,不然就是違法。這個好查,比如拿P2P來說,這幾年P2P被洗滌一遍之後監管也多了,去相應的監管網站上查一查就知道。

第二個就是這個項目本身,也可以說是上述提到的「產品」,它借錢的原因和金額,以及它為什麼能還的起錢。如果他承諾給你高收益,但是它自身的收益達不到,那麼它也不能支撐這個項目的延續。

第三就是如果有些產品是有擔保的,看看擔保公司或者抵質押物能不能覆蓋本金收益。這個就是你決定投資這個項目之前要調查的。

貸中審查是什麼呢,是項目公司的相關證件的齊全和相應的抵質押物到位,還存不存在其他法律或者實際上的風險。比如銀行里的抵押貸款是一定要抵押物登記了之後才能放款。還有各方出具的報告、說明、調查是否詳盡、合理。這樣才能把錢借出去。如果有弄虛作假、有故意騙貸情況,那麼一定要停止資金借出。

當然這裡面也有一些偏向,就是大公司大平台,或者項目公司資質很好,他們自身的審查就比較嚴格,可以作為一些採納。但是一定不要相信所謂的大而不能倒的機構,因為從歷史來看,金融這事,誰也說不準。(08年金融危機,雷曼也會倒閉;美國的安然公司,直接一個頂級會計師事務所給它造假,你說該不該相信。)

還有就是「渠道」,給你倒騰個十手,底層資產卻是空無,那就徹徹底底是個詐騙了,得識別出來。

但是借錢這事總有可能出事。那麼你就需要經常關注,貸後調查。你是不是需要看看資金的使用情況,看看有沒有挪用或者項目進展情況或者收益情況。

基金的好一點,一般固定時間有個報告出來,可以看看,平時也可以在手機上看看當天的基金持倉情況和收益情況。如果是資金流向了第一或者第二產業,那麼你就要看經常看看他們的生產經營情況,因為畢竟是要他們有能力賺錢了、賺到錢了才能給你收益。如果這中途有不到位或者挪用或者經營不善的情況,應該及時的把資金抽回來。

當然還有一種,仔細想想,我們在生活中是不是有時候借錢給一個人,不用知道他拿去做什麼,也不問他什麼時候還,覺得他有錢了一定會還。這種叫信用貸款,但是信用呢,我們這裡有個詞非常好,叫做小額信用貸款,也就是信用貸款一定是小額的。

如果你賬上常年趴著幾十萬存款,你的朋友跟你借兩百塊錢,你會問這錢用去幹嘛,會問一大堆問題嗎?你不會,因為你知道這兩百塊對你來說不算什麼,損失也不怕,你也相信這個人,你就借給他了。

但是一個人跟你借五十萬,你可能就要很小心地問他這錢做什麼用,怎麼還,什麼時候還?並且很大情況是你不會借給他錢,因為你實在承受不了損失的壓力。

所以在考慮資金借貸的時候,一定要明白整條資金的流向和收益的來源。如果你自己不想那麼麻煩,就想簡單點投資,那麼一定要控制借貸的金額,因為在銀行貸款裡面,信用貸款的風險最大,出現違約的概率是最大的,追償也是最難。最好是先諮詢專業人士的意見並且出一些費用,讓他們給你實時關注項目的動向。

回到一開始的問題,是不是看到高收益就不能投?

你得先看看是否符合上述貸前貸中貸後的邏輯。

其實投資這事,如果你故事看得多了,你就會覺得人性比金融重要。金融的創新其實都離不開最基本的邏輯,資金從供給方到需求方,需求方產生收益然後流回供給方。

但是因為這中間會涉及很多具體的問題,人的貪婪和不合時宜的事件都會影響資金流向的變動。但是投資嘛,我們總是想能得到更高的收益,也有很多人看到高收益就害怕,就覺得這是個騙局,但其實不應該這麼理解。

我的經驗是投向的行業不同,經營的人不同,利潤也會不同。並且就算是經濟周期下行的時候依然有合法暴利領域。比如現在這種時候種植臍橙,合理的利潤有50%以上,你說他給你10%回報算多嗎?也有些製造業都活不下去,就算只能給你銀行存款利息它也支撐不了,一切都要看具體的投資方向和資金操作。

金融無非「借貸」二字,但一入此圈猶如入河流,這中間的實時變化蘊藏著各種暗流涌動。你且看清,可不要猶豫不決,一抖就錯。

本文來源於理財師都關注的微信公眾號「麥策家」

原文鏈接:金融無非「借貸」二字

推薦閱讀:

家庭理財經,句句是金玉良言!
年輕時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還不思進取
問簡七23|錢不多時,如何做資產配置?
不要調戲王健林了,來看看首富們的理財心得

TAG:金融 | 注册金融理财师CFP | 个人理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