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每印出1塊錢是如何進入市場的?三大渠道曝光!
文/小白讀財經(ID:xiaobaiducaijing)
很多人都很好奇,我們的錢是怎麼來的,今天沒有什麼大的財經熱點事件,利用這個閑暇的時間和大家簡要講講這個話題。
錢是央行印的,這一點我們都沒人否認,但是它是怎麼進入市場的?這就沒人說清楚了,在這裡需要說一點,所謂的「印鈔」並不完全指紙幣,還包含我們在銀行當中的存款。如果哪天社會上的總存款量增加了,那麼也代表央行印鈔增加。
一般來說,央行每印出1塊錢分三種渠道進入市場:
一、央行-商業銀行-企業、居民:這種流通渠道原理並不複雜,央行通過給金融機構借錢的方式撒錢,能夠獲得資金的一般是大型銀行,目前央行向外借出資金餘額大約是6.5萬億左右。由於這筆資金還沒到期,可以理解為央行印出的錢。
6.5萬億分又三種方式進入市場:
1、大型銀行將部分錢用來放貸,最後形成企業和個人的存款;
2、大型銀行把錢借給小型銀行,資金由於經過層層轉手,小型銀行到手的資金成本比大型銀行要大些。比如央行借錢給大型銀行的利率為3%,大型銀行借給小型銀行的利率可能就達到3.2%。
對小銀行來說,拿到資金後正常的業務應該是放貸,但是貸款利息回報低,而且資金回收期限長,承擔風險大。比較好的方式一是部分放貸;二是部分拿去同業理財。
A、如果是放貸那麼邏輯和第1點是一樣的,最終形成企業、個人的存款或者現金。
B、另外一種是購買同行的理財產品,這些產品期限主要是一年以下,此類投資方式獲得的利息雖然比貸款稍低一點,但好處是期限比較短,能夠確保在資金面緊張時有充足的流動性。小白查了下數據,2016年同業理財規模大約有6萬億。同業理財有部分資金會借道基金、保險、券商等方式進入股市、債市,另一部分是直接進入債市或仍然在金融體系內空轉。
二、央行-政策性銀行-地方政府-棚戶區改造居民:這是近幾年興起的一種資金流通方式,本質央行通過印鈔幫助地方政府進行棚改。
首先,央行借錢給政策性銀行(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目前這筆資金大約有2.5萬億左右,政策性銀行轉而貸款給地方政府,用於水利建設、棚戶區改造、農村公路等建設,這當中棚戶區改造佔比是最大的,資金的用處有3點:
1、地方政府用這部分錢補貼給開發商,讓他們降價或者以安置房出售給棚改的居民;
2、地方政府用錢買下開發商的房子,然後以折扣價賣給棚改居民;
3、地方政府直接給棚改居民住房補貼,讓他們買開發商的房子。
三、央行-商業銀行-進出口企業-員工:
我在4月22日《揭秘:央行是如何印錢的?》一文說過一個例子(微信公眾號:小白讀財經,可查看):XX企業是一個玩具出口商,去年在美國賣了1000萬件玩具,賺了1億美元。但是作為一家國內的企業,國家有規定需要把美元換成人民幣的。
於是只能按照當時的匯率1:6(假設)向商業銀行換回人民幣,最終它拿到6億人民幣,可是銀行拿著那麼多美元也沒什麼用啊!這時商業銀行再以1:6匯率將1億美元的錢賣給央行!
但是,央行自己是不像商業銀行那樣靠利差來賺錢啊!央行自己是沒有賺錢業務的,它要買下這1億美元的錢,唯一的辦法只有印錢(6億人民幣),央行印的這6億人民幣就是外匯占款。印出的錢表現為A企業在銀行里的存款。
A企業在銀行里的存款用來幹嘛?有的是發放員工工資;有的是支付原材料成本。最終都是以企業、居民存款的形式存在,即進入了市場。
在這裡說明一下,央行印出6億人民幣,並不是只有6億進入市場,印出的6億錢通過金融體系大約可以衍生出5.3元的存款和現金。
即:M2=基礎貨幣(6億)×貨幣乘數(5.3倍)=31.8億
很簡單,當你把1塊錢存到銀行後,銀行一般會拿出0.165元存到央行,另外的0.835元拿去放貸,0.835元轉而形成另一家銀行的存款,另一家銀行再拿16.5%的錢存到央行,其餘拿去放貸……。最後衍生出的錢大約是5.3元。
我們可以把1元理解為基礎貨幣,5.3元理解為M2(企業、居民銀行存款),目前我們的基礎貨幣大約是30.60萬億,M2大約是165.5萬億。
如果你覺得文章很棒,對你有幫助,可以關注作者的微信公眾號:小白讀財經(ID:xiaobaiducaijing),訂閱更多的優質原創推文!
我們不追求高大上,只用普通老百姓都聽得懂的大白話,讓你學財經,懂理財,跟著小白讀財經,財經從此so easy!
推薦閱讀:
※想進入年薪百萬的投行,首先你要弄清楚這些
※只會一句「紙幣是欠條」,也好意思笑宋鴻兵?
※資本主義與自由:米爾頓·弗里德曼論貨幣的控制
※"00後"金融入學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