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還是野蠻主義:1917 – 2017 – 2050(?)
1917年11月7日,俄國十月革命爆發,這是歷史上少見的一個勝利的無產階級暴動,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因此建成。如今,正值俄國十月革命100周年,土逗為讀者們編譯了猶他大學經濟學教授李民騏為紀念十月革命而發表的文章。文章從整個世界歷史的視角,客觀地審視了十月革命的歷史合法性,又放眼當下,揭示出我們目前面臨的嚴峻的全球氣候危機。在可預見的未來,為了防止人類步入野蠻主義,社會主義是唯一可行的替代方案。
.
作者:李民騏
摘譯、編輯:xd
美編:黃山
.
一百年前,歐洲國家捲入了一場大規模的屠殺,造成1700萬人死亡,2000萬人受傷。正是在這個歷史背景下,羅莎·盧森堡提出了一個口號,即人類面臨著「過渡到社會主義」或是「退回到野蠻主義」的歷史選擇。
隨著帝國主義戰爭機器在其「最薄弱的環節」開始瓦解,沙皇帝國於1917年3月徹底崩潰。八個月後,布爾什維克(俄國社會民主黨的「多數派」)在彼得格勒和莫斯科的蘇維埃工人和士兵的支持下開始掌權。(由於發生在俄歷1917年10月25日(公曆11月7日),這次彼得格勒工人起義被稱為「十月革命」)
被飢餓、工業崩潰、國內反革命力量和國外敵對勢力包圍,布爾什維克領導的蘇維埃政權可能不會倖存下來。儘管一切困難重重,蘇維埃共和國卻在三年中的血腥內戰中崛起。
1922年12月,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蘇聯, the Union of the Soviet Socialist Republics, USSR)成立。從1928到1937年,蘇聯實行了第一個和第二個五年計劃,實現了最快速的工業化。
納粹德國戰敗後,蘇聯成為世界上第二大軍事強國,並成為「社會主義陣營」的領導人。在鼎盛時期,該陣營佔據了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世界總領土面積的五分之二。
到了20世紀80年代,蘇聯經歷了一段經濟和政治危機。蘇聯的統治精英們通過加速向資本主義的過渡來應對危機。1989年柏林牆的倒塌和1991年12月蘇聯解體,被世界資本主義體系意識形態的倡導者稱頌為「歷史的終結」,標誌著「自由資本主義」的最終勝利。
然而,在所謂的「已終結的歷史」僅僅20年之後,全球資本主義經濟在2008-2009年的「大衰退」中勉強逃過了徹底的崩潰。世界已經進入了一個經濟、政治和環境危機的新時代。歷史又回來了!
在十月革命一百周年之際,是時候重新評價20世紀社會主義的歷史,反思它的歷史根源,並重新確定它的遺產。1917年發生的事情,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20世紀世界的歷史進程。而現在(2017年)到21世紀中期之間發生的事情,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未來幾個世紀里人類的未來。
1917:一國社會主義
根據列寧的說法,就像馬克思在《哥達綱領批判》中解釋的那樣,社會主義應該是共產主義的「第一階段」或「初級階段」。在這個「初級階段」,雖然生產資料被私有化,但是社會還會保留著「資產階級權利的狹隘眼界」,某些經濟不平等還會繼續存在。這個「初級階段」通過「極大地提高生產力」,通過「消除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差別」,從而會創造出過渡到共產主義的「高級階段」的必要條件。
布爾什維克們明白,與西方工業資本主義國家相比,俄國是一個落後的國家,沒有必要的物質條件來過渡到共產主義。當時的希望是俄國革命會導致歐洲無產階級革命,屆時,全歐洲的工人階級將共同建設社會主義,為全世界從資本主義過渡到共產主義領路。
等到20世紀20年代早期,人們已經清楚地意識到,歐洲革命的希望將被永久地推遲。在激烈的內部辯論和權力鬥爭之後,布爾什維克黨(現在更名為蘇聯共產黨)勉強接受了「一國社會主義」。在接下來的幾十年里,蘇聯取得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成就。然而,它並沒有逐步廢除「資產階級權利」、創造共產主義「高級階段」的過渡條件,官僚特權和經濟不平等沒有減少反而被擴大;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差別並沒有被消除,反而得到加強和鞏固;國家不僅變得壓抑,而且也越來越疏遠勞動群眾。
因此,在上述意義上,蘇聯不能被認為是為一個更高級的無階級社會鋪平道路的共產主義的「第一階段」。然而,這種理論上的共產主義和20世紀歷史現實中的社會主義之間的比較,其本身並不能幫助我們理解俄國革命及受俄國革命啟發的其他主要革命(像古巴革命和越南革命)的歷史根源;它也不能提供評價20世紀社會主義的唯一標準。20世紀社會主義的歷史合法性,必須在整個世界的歷史背景下來評判。
到19世紀末,世界資本主義體系已在世界上佔主導地位,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全球性系統。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由三種結構層構成:核心、外圍和半外圍。儘管世界財富集中在核心區域,但外圍國家提供了廉價的勞動力和自然資源;半外圍國家,作為中間層,從歷史上來說一直是經濟和政治不穩定的地帶。
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俄國一直是一個高度不穩定的半外圍國家。面對迅速升級的國內衝突和不同社會階層日益增長的需求,她掙扎著維生。在1904-1905俄日戰爭失敗後,俄羅斯帝國不僅受到內部不穩定和革命的威脅,還受到從半外圍永久跌落到外圍國家的威脅。俄國革命通過推翻舊的統治階級,徹底重組國家,成功地進行了經濟動員以加速工業化的進程。到20世紀中期,蘇聯不僅成功地鞏固了其作為一個強大的半外圍國家的地位,而且似乎也適時地走在步入核心國家的道路上。
與1989年之後認為蘇聯社會主義的經濟表現是一個徹底的失敗的新自由主義共識相反,大約半個世紀以來,蘇聯一直是世界上增長最快的經濟體之一。下圖比較了1928-1970年之間51個國家的人均GDP的長期增長。從圖中可以看出,在1928-1970年間,蘇聯的經濟增長表現令人印象深刻。在1928年至1970年間,蘇聯人均GDP增長了三倍,使得蘇聯成為這一時期增長第二快的經濟體(僅次於日本)。
.
1928-1970年各國人均GDP增長(橫軸是1928年國家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縱軸是1970年人均GDP與1928年的比值,它顯示出一個國家的總經濟增長的規模) [1]
蘇聯的成就並不局限於經濟增長。蘇聯在成年人中幾乎完全消除了文盲,並向所有公民提供免費的醫療和教育。在科學和文化的許多領域,她可以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相匹敵。蘇聯工人享受著充分的就業、工作保障和養老金。
儘管取得了這些經濟和社會成就,蘇聯仍然是世界資本主義體系的一部分,並被迫按照體系內的某些規律來運作。上世紀30年代,蘇聯是全球資本轉移的主要受益者之一。大規模的引進最新的西方資本對蘇聯的工業化做出了重要貢獻。到上世紀70年代,蘇聯在科技進步的步伐上開始落後於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作為一個半外圍國家,蘇聯無法在科研投入與核心資本主義國家相匹配。此外,蘇聯必須將大部分科研資源用于軍事目的,以在某種程度上維持與美國的戰略平衡。
另一方面,在上世紀70年代,部分由於城市化和工業化的成功,蘇聯不得不去適應工人階級與城市中產階級不斷增長的經濟和社會需求。這迫使蘇聯將國民收入的大部分投入到了大眾消費中。因此,蘇聯既無法在前沿科技上與西方資本主義經濟體競爭,又面臨著大量城市人口對其施加的壓力,這樣她陷入了一個兩難境地。到了20世紀80年代,蘇聯再也無法調和資本積累的要求與國內工人階級、城市中產階級日益增長的需求之間的矛盾,蘇聯的上層精英們為了應對危機,接受了新自由主義休克療法。
2017:全球變暖
在《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中,恩格斯認為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在於「社會化大生產」和「生產資料私有制」之間的矛盾。恩格斯認為這種矛盾會導致越來越多破壞性的經濟危機,迫使資本主義逐步採用更加「社會化」的經濟組織形式。只有生產資料公有制和全社會範圍內合理的計劃經濟才會結束資本主義「無政府狀態」的生產方式,並為現代生產力的發展提供最好的制度形式。
在戰後的幾年裡,政府部門的擴張和凱恩斯宏觀經濟政策的常規應用,幫助穩定了處於核心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防止了大蕭條式經濟危機的發生。在新自由主義時代,金融自由化導致了頻繁的金融危機,大多數外圍和半外圍國家的經濟遭到了破壞。然而,到目前為止,資本主義在各種經濟危機中倖存了下來。在可預見的未來,生產過剩的危機不太可能會摧毀資本主義。
馬克思和恩格斯並沒有與預料到的是,一種前所未有的,基於無休止資本積累的經濟體系,與一切人類文明所依賴的生態可持續性基本要求之間的衝突正在產生。
全球資本主義的大規模擴張,依賴於物質生產和消費的指數增長,而這種增長是由始於工業革命的化石燃料的大規模消費而實現的。化石燃料的消耗導致了二氧化碳和其他導致全球變暖的溫室氣體的排放,並有可能在未來幾個世紀引發全球氣候災難。
.
1850-2017全球溫度變化動圖:2016年是自有全球地表溫度記錄開始以來最熱的一年。2016年,全球平均地表溫度比1880-1920年平均高出1.25攝氏度。 動圖來源:Ed Hawkins
.
下圖比較了1970-2015年各國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歷史上大部分的二氧化碳排放負有責任。如果經合組織(OCED)成員國的人均排放量繼續按現有降幅(指2007-2015的降幅)下降,那麼2050年的人均排放量仍將是5.2噸,這是2050年維持氣候穩定所需要的人均排放量(1.7噸)的3倍。
上世紀70年代,前蘇聯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迅速增長,並在上世紀80年代的大部分時間裡持續增長。從1990年到1998年,前蘇聯的人均排放量從12.6噸驟降至7.5噸,年均降幅為6.3%。而如此大規模的排放下降,只能伴隨著工業生產和生活水平的崩潰而實現。
儘管其餘國家的人均排放量較低,但是在這些國家裡仍有數十億人在努力糊口謀生。目前全球約有10億人經受著慢性飢餓,每年估計約有900萬人死於飢餓,約有20到50億人患有某種形式的營養不良。這一基本事實清楚地表明,資本主義條件下,在滿足世界上最貧困人口的基本需求的同時,實現生態的可持續性發展是不可能的。
.
1970-2015年經合組織(OCED)成員國、前蘇聯、中國、其餘國家及世界平均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2]
.
2050:社會主義還是野蠻主義?
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和恩格斯預言,工人階級有一天會成為資本主義的掘墓人。然而,到20世紀中葉,無產階級化的過程僅發生在全世界不到十分之一的勞動力人口上。
雖然十月革命在當時被認為是無產階級革命,但它發生在一個農民占絕大多數人口的國家。在世界資本主義體系的包圍下,布爾什維克開始了工業化建設,這在大約半個世紀的時間裡被證明是非常成功的。然而,到了20世紀80年代,蘇聯再也無法調和資本積累的要求與國內工人階級、城市中產階級日益增長的需求之間的矛盾,蘇聯的上層精英們為了應對危機,接受了新自由主義休克療法。
蘇聯危機是資本主義世界體系中半外圍國家普遍危機的一部分。為了應對危機,全球資本主義精英試圖通過摧毀半外圍地區「高成本」的工業生產,將大部分工業生產轉移到勞動力和自然資源廉價的新地域,以保持原有的全球利潤率。
然而,外圍大部分地區的經濟動員導致了新的工人階級的形成。這就導致了現今約五分之二的世界勞動力全都變成了無產階級。在未來的幾十年里,全球資本主義將不得不努力適應西方和非西方工人階級的經濟、政治需求。如果資本主義無法滿足他們的需求,這可能會致命地破壞這個體系的政治合法性,並再次召喚出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預言的「幽靈」,只不過這一次,幽靈將不僅在歐洲,而是在全球範圍內遊盪。
.
當今世界資本主義核心-半外圍-外圍結構 hofstra.edu
.
在不破壞全球資本積累的情況下來滿足全球工人階級日益增長的需求,可能需要大幅度提高全球物質水平。然而,在經歷了資本主義幾個世紀內的無情擴張後,剩餘環境空間幾乎已經耗盡。全球物質消費的進一步擴張(伴隨著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或保持目前的高排放水平)將確保本世紀下半葉全球氣候災難的發生。
在這種情況下,世界將不得不再次面對野蠻主義的破壞,這一次不一定是帝國主義戰爭造成的(雖然我們也不能排除這個可能性),但其導火索可能是全球氣候災難,它將破壞人類文明的物質基礎。
馬克思和恩格斯主張實行生產資料公有化、全社會範圍內民主的計劃經濟,以此來阻止資本主義的「無政府生產方式」對生產力的破壞。在20世紀,蘇聯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使用計劃經濟快速地實現了工業化。
今天,全球資本主義不僅摧毀著它自己的生產力,還試圖摧毀著人類文明的物質基礎。為了使人類不步入野蠻主義,我們需要一場旨在取代資本主義的革命,它將帶來一種新的社會制度:社會剩餘產品的分配由人民民主地決定,這些剩餘將會被用於生態的可持續發展,為每一個社會成員提供能使得他們自由全面發展的物質條件,而不是被用來無休止地進行資本積累。從這個意義上說,社會主義是21世紀替代野蠻主義唯一可行的選擇。
注釋:
[1] 其餘51個國家包括美國、日本、芬蘭、瑞典、法國、西班牙、巴西、加拿大、委內瑞拉等,詳細數據及數據來源請參考原論文。
[2] OCED全稱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經合組織成員國包括所有核心資本主義國家和少數高收入的半外圍國家。圖中相關數據來源請見原論文。
由於譯者水平有限,翻譯過程中如有疏漏,請諒解。原論文於2017年10月17日發表於期刊"Agrarian South: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原文鏈接:http://journals.sagepub.com/doi/10.1177/2277976017731845
.
本文首發於土逗公社
轉載請聯繫土逗獲得內容授權
推薦閱讀:
※以色列基布茲是中國的人民公社嗎?
※中國什麼時候能擺脫國富民窮的現象?
※有哪些社會主義比資本主義領先的地方?
※社會主義是否是壓抑人的個性的?
※俄羅斯人怎麼看待蘇聯解體?
TAG:社会主义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