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方法論(一):認識與方法的基本問題
正文前的聲明:
發表於本專欄的一切文章,歡迎一切形式的轉載、傳播、引用,甚至懇請諸位盡量傳播出去。商不商用無所謂,署不署名無所謂。只有兩個條件:
1、全文轉載,嚴禁未經作者同意添加、刪除、修改文中任何字句;片段引用,嚴禁取消上下文、斷章取義式的引用。一經發現,本人將剝奪傳播者對本人所有文章的自由使用權,並取回著作權、要求傳播者刪除。
2、請轉載者通過私信或評論告知筆者轉載去向。
轉載請保留本聲明。
——————————————
作者:愚者
註:專欄重新開通,搬運文章。
——————————————
從今天起,我們探討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為基礎的科學方法論。今後視情況,將會進一步深入到系統科學哲學的領域。
本文作為討論方法論系列文章的第一篇,首先必須講清楚的問題是:為什麼要學習方法論哲學,馬哲的方法論在馬克思主義中(應當)據有什麼樣的地位,以及為什麼馬哲方法論是科學的、先進的。
先回答第一個問題。我一向自認為是非學院派的馬克思主義者,雖然我和很多學院派一樣喜歡鑽研理論、喜歡探討理論的概念-邏輯架構和不足,也像很多學院派一樣讀了很多原著,但是我走上馬克思主義的道路、學習馬克思的哲學,是出於非常現實的困境和需要。我自己最早的高票答案談到過我的經歷(我們現在是不是處於歷史上最好的時代? - 知乎用戶的回答)。我認為大多數普通人、普通學生,應當和我的心態是差不多的——我們無志於終生獻身哲學研究領域,也沒有去給一座哲學體系的大廈添磚加瓦填補空白的野心,我們學習哲學更多是為了給日常生活提供指導,幫助我們分析、解決各種現實的問題——這些問題可以小到怎麼追喜歡的妹子漢子、怎麼考慮今晚的飯菜搭配,大到如何分析世界形勢的走向、決定自己的人生道路——總而言之,服務於我們作為一個現實的人之種種現實的需要。這就是方法論哲學,研究我們如何認識世界、指導我們認識世界的理論體系。
沒有科學的方法論指導,人當然也能活下去,事實上我們身邊的大多數人應該都是這麼活著的,有的甚至還能活得很好。只不過,依賴於自己的「悟性」、「聰明」,和過往的經驗,在一定局限內可能是有效的,但隨著人實踐的領域不斷擴大,在時空上不斷擴張,這種依賴的正確率就會愈加的不可靠。與之相對的,科學方法論訓練下人可以形成科學的、系統的思維方式,掌握強大的分析工具,推理預測大概率正確。這就是方法論的價值。
第二個問題,要考慮方法論在馬哲體系的位置,先要簡單說明馬哲體系的結構。眾所周知,馬哲體系包含三個基本的部分:世界觀,認識論,和方法論。其中世界觀是基石、是原點,在此之上立起認識論的柱石,最後蓋上方法論的穹頂。我看過的大學馬哲教材,也都是按這個順序講下來的:先講哲學的基本問題,馬克思主義對世界的觀點,然後一步步進入具體的分析方法(唯物辯證法)領域。因此我們可以知道,從邏輯架構來說,世界觀和認識論是方法論的基礎;從學習運用角度來說,世界觀和認識論的確立最終卻是因科學的方法論而存在的。方法論是我們唯一直接運用、反覆錘鍊的東西,世界觀和認識論只是在這反覆錘鍊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礪久成珠。
馬克思主義是一種「活」的哲學,因為這是一種與實踐緊密聯繫、為指導實踐而存在、在實踐中拓展進化的哲學,越是在長期、廣泛、高層級的實踐中,越體現出其偉大的價值。鑽到故紙堆里去,把馬恩列斯毛著作的每一句話掰碎了分析,在政治派別鬥爭分歧上爭論不休,反而背離了馬克思主義的根本。
最後的問題也是最複雜的。我們知道,馬哲方法論以馬哲認識論為基礎,馬哲認識論的基本立足點就是反對唯心主義、堅持唯物主義。因此要說明馬哲方法論的科學,就必須深入理解馬哲認識論為什麼要堅持唯物主義、批判唯心主義。那麼,我們就先從馬哲最基本的兩個概念,開始分析認識方面的問題:什麼是唯心主義認識論,什麼是唯物主義認識論。
或許在許多不讀書的妄想者和讀了太多書的學院派看來,唯心主義是一個非常複雜、非常難總結的東西,在歷史上有不間斷的多層次的發展;有些人則斥之為「非主流」的分類,甚至是應當(或已經)被摒棄的方法。但其實,我們不需要對唯心主義給出一個經院哲學般的定義。從上文所述的、分析問題的實際需要出發,哲學史上「唯心主義」、「唯物主義」是不是一個主流的哲學研究分類法與我無關,我也不關心;馬克思把哲學的研究對象分為三個發展階段(世界觀、認識論、「反省的認識論」即方法論)是不是公認的,我也不在乎。我只要知道,這樣一種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有效、高效地分析問題或建立清晰簡明的認識框架,而且運用這種方法分析得出的結論符合我們所知的客觀事實、推理預測大概率正確,那麼這就是一種先進的方法論,與之相適應的認識論也必然是先進的。
接下來解釋什麼是唯心的認識論。顯然地,我們可以把我們所知的世界分為兩個方面:一是物質的方面,二是意識的方面;或曰客觀的方面和主觀的方面。認識論即對世界的認識,將認識與世界屬性的劃分疊加,就可以得出兩種認識論:一是以客觀為原點的認識論,二是以主觀為原點的認識論。前者就是唯物主義,後者就是唯心主義。在此基礎上,如果我們進一步引入系統思想,就可以通過區分個體與集體的層級做進一步分類:以個體(自身)認知為原點的認識論是主觀唯心主義,以集體認知為原點的是客觀唯心主義。
這樣我們就從世界的(兩方面)規定性出發,僅靠簡單的劃分類別方法,得到了唯心認識論的定義及特徵(這種推導方法論就是公理化方法,這種方法的好處是自上而下,高屋建瓴,從簡單的前提公理和邏輯出發就能建立推導嚴密的體系。關於公理化方法以後還會提到)。對照日常生活,如果你對這個定義理解夠深刻,馬上就會發現唯心認識論無處不在。以下舉幾個簡單例子——
- 網民們在網上討論問題,一方乾貨打臉,圍觀者紛紛叫好,然而對方死不認錯,轉進如風;
- 男朋友因為工作忘了給女朋友買生日禮物,女孩大哭:你怎麼能忘了我生日?你是不是不愛我了?你是不是在外面有人了?是不是打算拋棄我了?是不是你父母討厭我?……
- 小明考了80分,鄰居小華考了100分,小明媽媽罵道:你看看別人家小華,考的就是比你好,都怪你天天就知道玩不寫作業;
- 李某打算配一台電腦,懷揣3000預算進了卡吧(百度顯卡吧),在卡吧大神建議下心潮澎湃決定加錢上四路泰坦;
- 中國面臨危重的經濟壓力,鍵盤大神並沒有細緻分析「經濟轉型」是「經濟放緩」的因還是果,只是模糊地以「轉型大法好」的說辭樂觀分析中國經濟走向,圍觀網友紛紛嘆服;
- 我在知乎上講解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和唯物史觀的一些基本道理,有知友來親切地關懷我被中國政府洗腦後的健康狀況,並要為我提供治療。
以上,只是很小很小一部分的簡單例子。如果開始不理解,想必這時讀者也已經理解了:什麼是「以主觀為原點」的認識論?就是面對現實的問題、挫折、挑戰、錯誤,不去求證、分析其現實的客觀發展過程,總結歸納客觀事物的規律,去得出實事求是的是非判斷,而是先從自己的主觀理解、想像出發去認定事物的性質、提出錯誤的或搬用現成的規律,做出不實事求是的感情或價值判斷。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為,持有這種認識論的思維方式的人,首先是從自己腦袋中既有的概念、範式來思考問題的,而不是從反省的認識出發、到現實的歷史和實踐中去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講到這裡,想必任何人都能很清楚地明白為什麼唯心的認識論是錯誤的。我們不需要在世界觀層面就什麼「世界是可認知的還是不可認知的」這樣的問題、就「缸中之腦」之類的這樣的假設,到哲學史的信息海里去大戰三百回合,我只需要一條簡單的前提(作為公理),和系統化的邏輯推論。學習馬克思主義應當牢牢抓住一點:歷史地看馬克思的著作,其哲學本身所批判的核心,是社會學研究中的唯心方法論,繼而衍生到與之相適應的認識論和世界觀,而不是先憑空抓出一個和形而上學、唯心主義針鋒相對的唯物世界觀,再以此建立的唯物的哲學體系。而至於為什麼要批判唯心的方法論,在上面的舉例和解釋中就已經很清楚了——任何要實事求是地、科學地研究人類社會的人,必然要批判唯心的方法論(將社會的研究從形而上哲學中解放出來,而成為實事求是的唯物認識論、方法論指導下的社會科學,這正是馬克思最偉大的貢獻之一:他在社會學科學化的道路上走出了第一步)。
————(插敘一段,可以不看)————
上面這一段的意思來自於我個人讀書的感覺:馬克思實際是先找到了社會學研究的科學方法,然後才逐漸建立了馬哲的世界觀和認識論體系。從《德意志的意識形態》,《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到《共產黨宣言》,《資本論》,《哥達綱領的批判》,從時間上看會發現馬克思早期已經建立了明確的唯物認識,但是其辯證唯物主義哲學體系是不成熟的,是在後續社會問題的研究中逐漸完善的。因此,我想我們可以從另一角度認識馬哲:我們要真正科學地研究問題,就必須做到實事求是,進而必須承認客觀實在性。也就是說,不是常規想像的那樣,從世界觀、認識論出發建立了方法論,而是科學的方法論決定了與其相適應的認識論和世界觀。如此我們就對馬哲體系的客觀性和科學性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不用跟一些學院派(和鍵盤派)「哲學家」爭論唯物唯心之分是不是「主流」、科學,也不用陷入關於客觀實在性的無休止爭吵,我就確立了馬哲的科學性。
———————————————————
與唯心主義相對的,唯物的認識論是從客觀出發認識問題,追求客觀規律、通過相對真理逼近絕對真理。唯物的認識論就是實事求是,實事求是就是科學的態度,科學的態度就是以客觀為原點。在學習馬哲方法論的過程中,要做到真正去實踐唯物主義的認識,就必須首先做到三句話:理論聯繫實際,密切聯繫群眾,批評與自我批評。
理論聯繫實際,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從實踐中總結理論規律,二是用理論規律去指導實踐。如果迷信理論的一面,就犯了教條主義錯誤,這是主觀主義錯誤的一種,也是典型的唯心認識論;如果迷信實踐的一面,就犯了經驗主義錯誤,同樣是主觀主義錯誤的一種,是另一個典型的唯心認識論。實踐是不可窮盡的,所以必須從具體實踐的個性中,概括其抽象的共性,總結成普遍規律和原理的理論指導。因為實踐的層級局限性和歷史局限性,理論規律未必是永遠正確的,隨著實踐領域的拓展往往規律也要隨之拓展,在一定階段內有效的、成功的理論規律(相對真理),在指導當前階段的實踐行動中,也隨著實踐的發展不斷拓展修正自身。經過這一過程,認識的規律就逼近了客觀的規律,相對的真理就逼近了絕對的真理。人的實踐和意願無論如何不能違背客觀規律而存在,否則就要碰壁,要遭遇失敗。
密切聯繫群眾,大多數時候在政治實踐中才得到重視,但此處我要強調的是關於社會科學研究學習的一個態度問題。從西方政治學經濟學界流傳下來一種非常沒道理的思想,並且這種思想在裝逼成風的知乎豆瓣等小資小清新彙集的網站也極其流行,那就是——把社會、國家、人民、群眾等高宏觀的人的集合體,看做一種超然獨立於自身(或者不如說,自己超然獨立於其上)的實體。自己的理論研究批判社會,彷彿是解剖醫生拿著精確的手術刀去解剖一具靜止不動、和自己毫無聯繫的屍體。將自身獨立於人民之外,沒有密切聯繫群眾,就不可能做出對群眾的客觀理解和判斷。就會陷入主觀唯心。這種人,張口閉口是「人民怎麼怎麼樣」,把愚昧、無知、烏合之眾等詞和群眾、社會密切聯繫在一起,而自己彷彿只是超然的觀察者、上帝。其中更有甚者,因為自己作為醫生看不了病,就說這個病生得不好,絲毫不檢討是不是自己的醫術有問題(如何反駁那些一提到「民主」就大談伊拉克、利比亞、烏克蘭進而質疑民主的人? - 知乎用戶的回答)。這就完全違反了實事求是的精神,走入了唯心認識論的領域。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一員,也是社會的產物,超脫於社會與群體本身存在的人只有野人。開口說「人民如何如何」、「中國人如何如何」的時候,請務必記住自己也要被包含在其中。在社會這樣一個最龐大的複雜巨系統中,任何人都不具有絕對的特殊性。只有認識到這一點,才能在對自身的認識上逼近客觀,建立唯物的態度。
批評與自我批評,是最不需要詳細闡述的了,字面意思非常淺顯。批評平時個人不一定用得上的話,自我批評是永遠可以一個人堅持做的,時刻反省自己,消滅身上不實事求是的態度。這樣做很辛苦,但是真正的唯物主義者、真正的勞動者都能認識到,必須這樣去做,沒有別的選項。批評與自我批評與理論聯繫實際結合起來,就能夠建立非常強大堅定的唯物主義認識論。
以上,本文回答清楚了三個基礎問題(當然,真正要獲得更加深刻的理解,必須要隨著我們探討深度的循序漸進去思考),簡單分析了馬哲理論框架下對唯物和唯心的正確理解,簡單闡述了我認為如何去建立唯物的認識論。這篇文章僅僅作為一個引子,今後我們將更加深入地探討馬哲的邏輯鏈,方法論的運用,以及馬克思主義傳播過程中經常碰到的問題解答。
——————————————
附註:
① 本專欄將由我所在的方法論學習小組共同貢獻文章。本人(愚者)是專欄的管理者,所有文章都由我發表,諸位在「正文前聲明」的下一行看見的「作者」就是文章實際作者。
② 對本專欄發布文章的任何問題和討論可以在評論和私信里提出,但是評論請遵守我在《關於本專欄》中提出的守則。
③ 封面圖片我根據個人興趣在文件夾里隨便選,和正文沒有任何關係。順便一提我是月廚和京蜜。
④ 本期封面來源:魔法使之夜。
⑤ 若轉載時本附註部分可以去掉。
——————————————
推薦閱讀:
※無處不在:馬克思主義的全球變異和逃逸
※廣義歷史唯物主義、狹義歷史唯物主義與歷史現象學(其一)
※第二頭龍——《國民經濟學批判大綱》
※惡靈退散!——《評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的著作<政治經濟學的國民體系>》
※平等的本來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