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新經濟政策 (三 對於商業的改造上)
新經濟政策一誕生就責任重大,它既要撫平國內戰爭造成的經濟創傷,又要建設社會主義基礎經濟,以向社會主義過渡。
因此,商業成為了第一個著手點,利用市場關係實現工農經濟結合併快速發展恢復國民經濟。在不直接改變生產方式,變動生產關係的前提下,通過迂迴的辦法對先前存在的經濟成分給予承認,然後在市場關係的前提下實現這些經濟成分的商品交換。最終通過商業競爭的方式,統一集中效率高的公有制商業淘汰私有商業,為社會主義基礎經濟鋪路。這就決定了戰勝資本主義商業這回事只允許存在流通領域,不能在所有制和成分方面予以打擊,以免挫傷人民積極性。
雖然說生產決定流通,但是流通也對生產具有反作用。從改造商業入手就是對市場的作用予以承認,保證商品貨幣流通順暢,讓各個經濟成分的資本在市場充分發揮作用。同時也保護國營工業和小農經濟不受商業資本和高利貸的盤剝。
第一,在小農經濟仍佔主導地位的當時,農業商品經濟改革成為重中之重,商業的第一項改革措施便是改徵農業稅並允許糧食自由買賣。
在當時工業生產因原料和糧食供應不足而癱瘓的情況下,為了增加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以實物稅代替餘糧收集制大大減少了對於農民利益的傷害。同時鼓勵農民用自己過剩的農產品與工業品進行交換。糧食稅就是從徵收農民的全部餘糧轉到工農業之間實行正常的社會主義產品交換的一種過渡辦法。儘管存在諸多不足和對農民的剝削,但比起之前卻是巨大的進步。糧食稅的稅額約為餘糧收集制的一半,並且隨生產的恢復仍在進一步降低,一開始主要以徵收實物的方式為主,在幣制改革後,改以貨幣形式繳納農業稅。
1922年的稅制改革,將各種實物稅統一為單一的農業稅。1924年改為貨幣形式繳納。隨著市場關係的建立和貨幣流通的穩定,改為貨幣形式的徵集農業稅有利於農民根據市場情況來選擇耕種作物和經營方式,這會大大改善整個國家的經濟狀況,同時會進一步擴大商品流轉的數量和種類,真正達到活躍經濟的目的。各類糧食稅統一為單一的農業稅,將對決定農戶經濟力量和支付力量的一切材料(包括了人口數量,耕地和草場多寡,耕畜和產品牲畜,平均收貨量)的計算,保證沒惡感農戶的稅賦負擔同其財產收入匹配。通過這種直接稅,蘇維埃可以很好的保護貧中農的利益。
事實糧食稅最大的意義在於農民交完稅賦後擁有了自由支配餘糧的權力。在國家還無法拿出足夠的工業品交換這些餘糧情況下,餘糧的自由買賣將帶動整個商品經濟轉動,對於賣方來說是剩餘的農產品,對買方來說卻是必需的,在有利可圖的情況下必然滋生關於農業的資本主義經濟,在土地關係上,出現轉佃,轉讓甚至買賣,至於僱傭勞動現象也開始出現。於是在1921年12月的第九次蘇維埃代表大會上正式肯定了農民有自由選擇土地使用方式和經營主動權。1922年5月22日通過了「土地勞動使用法」,對出租土地和僱傭勞動給出明確規定。
新經濟政策使農村的經濟結構和階級構成發生了變化,農民生產積極性普遍高漲,在商品流通量和貨幣關係增長的條件下,社會經濟方面的分化也在加強。農民生活也在普遍改善,商品生產戶增加明顯,播種面積和農產品產出亦同樣在增長。
第二,利用經濟核算制使企業成為市場的主體。
如之前所言,恢復國民經濟,就是在商業方面把工農經濟結合起來並重發展。所謂的工農經濟結合,就是要能使農民不但能自主的銷售自己的剩餘糧食而且還能在市場買到自己所需的工業品。而這種變化就意味著由實物經濟過渡到貨幣經濟,以方便市場經濟運行,同時整頓工業機構和改善管理方法。
以往的國營企業向來都是從政府處領取一定的物資和資金作為固定資本和流動資金的,所以只有把這些企業重新組織成獨立的經營單位後,才能在商業方面實現工農經濟的結合。但事實上問題是工業品的價格遠遠高於農業品,因此國營企業不得不適應農民購買力來供給工業品,另一方面,又得組織企業的經營活動來保障工業發展本身的積累。而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就在於在國營企業內部廣泛採用經濟核算制,即用貨幣的形式來衡量企業經濟活動的耗費和成果,要求以企業自己的收入來抵償其支出並保證在生產中盈利。
在新經濟政策初期,蘇維埃的中央管理機構對工業結構進行了改組,只保留了最巨大的和主要的企業留由中央管理,而小企業和部分中央企業則租給合作社或交由私人經營。如此一來就形成了大規模的中央托拉斯和地方的區公司制度,它們都是獨立的工業經營活動,為監督這樣的企業活動,原有的集中領導已不再適用,轉而需要的是有嚴格的企業財務和托拉斯組織,需要將固定資產同流通資產和業務資金劃分開來,將企業過渡到經濟核算制和管理中一長負責制。這樣,大量的巨型企業逐漸被聯合成工業托拉斯,經濟核算制逐漸的普及開來。
這個系列的第三篇文章,本人不定期更新,希望大家多多支持。點贊關注什麼的_(:з」∠)_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上海靜安區和閘北區合併?
※深度乾貨:全球經濟和金融發展趨勢研究報告
※不得不說,這屆證監會太牛逼!
※淺談新經濟政策(一 關於過渡時期)
※我國金融業是否進入了全新的時代?金融業和金融從業者可以得到哪些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