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碎片化工作中培養系統思維能力

對於日常的工作,我們發現一個重要的現象:

就是越到工作的後期你會發現自己進一步越難,而且很多時候往往還在退步。

即到了工作後期,由於有了前期多年的工作實踐經驗的積累,很多時候就習慣於開始憑藉已有的經驗做事情,吃老本,很多自己提出的問題和觀點確實也有價值,但是所有點上的經驗共享都無法形成一個面上的價值交付,即大量的碎片化工作沒有形成知識經驗的進一步整理和抽象,反而讓自己的思維也碎片化。

正是由於這個原因,導致我們工作多年後開始進入一種停步不前的狀態中,在你的工作中他人也承認你的能力,但是你的能力卻很難轉變為真正為企業和項目的價值貢獻。由於各種碎片化的工作,導致我們已經很難能夠靜下心來系統化的進行總結和思考,典型如下:

動嘴講的時候多,動手寫的時候少,講的內容已經很難真正系統化的用文字總結出來

每個點都知道,但是已經浮於表面,很難像原來一樣洞悉內在本質

更多的是在做已有歷史經驗的演繹表達,而很少做通過實踐工作後的歸納總結

可以指揮別人去做某件事,但是不能真正指導他人做某件事,更談不上自己能親自做

吃已有經驗的老本,已經喪失了持續學習新知識的激情

而當出現如上這些問題的時候,正是我們該保持高度警覺的時候,即應該更多的開始考慮如何將碎片化的工作內容轉變為系統化的思維和體系化的經驗,並加入到自己的知識庫中,形成自我知識體系的持續迭代更新,否則就很容易停滯不前或退步。

我們就經常會發現:

當你脫離一線項目實踐後,你的項目管理經驗就會逐步退化;

當你習慣了安排和吩咐他人完成事情的時候,你的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已不復存在;

當你發現你的周旋騰挪能力或耍嘴皮子的能力越來越厲害的時候,那麼很可能你系統思考和歸納能力已經消亡。

以上都是需要時刻警惕的內容,那麼如何避免?

實際上這個專欄很多文章都在談系統系統和結構化思維,談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框架和邏輯。那麼從小地方做起,我們可以做的包括如下:

養成寫日誌和總結的習慣

這點很重要,將實際學習或工作實踐的內容通過文字總結出來,寫作是為了更好的思考,寫總結和日誌本身就是一個將自己的思考系統化的一個過程。一開始你可能寫的並不好,但是寫作能力鍛煉本身也是一個過程,多看他人寫的,同時自己多寫多練,再掌握一些關鍵邏輯和方法,自然會有提升。

從點到面

在實際工作過程中我們往往都是問題驅動,但是把問題解決往往並不是終點。在解決問題後可以進行復盤,思考問題究竟涉及到哪個知識體系,如何對這個領域進行系統和由針對性的學習。問題是由點上引發的,但是學習和總結的過程應該由點到面,掌握整個知識體系和框架。

鍛煉寫文檔的能力

就拿軟體開發來說,很多人編碼能力不錯,但是要把自己的編碼經驗系統化總結出來就很難,更談不上寫概要設計文檔或架構設計文檔。從編碼到概要設計文檔,再到架構設計文檔,本身就是一個逐步抽象提升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本身就是知識經驗的抽象建模。最終呈現的文檔就體現出了你的邏輯性和系統思維的能力。

專註並減少干擾

少則精,多則惑。你關注的東西越多,往往在單一事物上能夠投入的精力越小,想要去深入就越困難。因此希望將自己知識和經驗體系化,在某一個時間段要儘可能的專註,該斷時間只學習研究,只實踐一個主題,將這個主題總結來差不多後再逐步進行擴展學習。

串接知識更加重要

在我們進行系統化思考的構成中可以看到,對於老知識的體系化整理和知識點的串接往往比學習一個新知識點更加重要。當我們完成已有知識的融會貫通後往往就提升了自我經驗和方法論,也提升了自我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於知識的串接重點又在於要形成知識結構,同時又需要將知識結構形成動態的做事方法論和最佳實踐。

不要僅憑經驗而需要實證

工作到後期我們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對很多事物的判斷完全是依賴自己以往的經驗積累,但是實踐下來發現老的經驗已經無法匹配新的問題和事物,這也是正是我們脫離一線實踐後必然帶來的問題。正是由於這個原因,在工作中仍然需要加強自我親身實踐去對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進行驗證,只有自我親自驗證過的才是最真實可靠的。


推薦閱讀:

什麼樣的小說可以被稱為結構嚴密的小說?
體制化的不是你的生活,而是你的思維
「我是為你好」錯在了哪兒
暴利產品,暴利思維
為什麼總感覺自己有想法但是表達不出來,終究還是閱歷太少的原因嗎?

TAG:思维 | 碎片化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