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的是羅漢,提起的是菩薩
經歷了一件事沒有感受,原因只有一個,就是沒有全心全意地投入去感受它。佛教講「觸、作意、受、想、思」,如果你沒有這些感受,怎麼學佛?
佛教是讓你先嘗試,然後再放下。對一件事,你沒有去嘗試,沒有去領悟,怎麼超越?又如何能放下呢?佛教是讓你先提起來,然後再放下。提起來的是菩薩,放下的是羅漢。一個大菩薩怎麼會放下呢?總是提著走。
菩薩的精神是「火焰化紅蓮」,五濁惡世哪一樣能阻擋他們行菩薩道,讓他們放下呢?但羅漢就沒辦法,不得不放下。佛最初講大乘法的時候是沒有講「放下」的。但是看到眾生的根器不行,才講了小乘法,才有了「放下」二字。過去祖師講:「不死總要干」——為眾生服務,這就是菩薩精神。
一個悲心無限的人,一個智慧無礙的人,怎麼可能有他奈何不了的事情?如果佛教的理念真的像有些人理解的那樣:一切放下,就如同國家機器全部停止運轉一樣,那社會怎麼進步?社會的歪風邪氣怎麼扭轉?人民的生活水平怎麼提高呢?如果「放下」是佛法,為什麼我們還要深入經藏呢?世間法和出世法是一樣的,沒有「放下」二字,都是挑著走。
你不是這個層次的修行人,你就到你的那個層次去,那個層次全是放下,我們這個層次的人,我們這個團隊不存在放下。這個層次不是指出家人,是指佛、菩薩。
有些人所謂的「放下」,是為自己找推脫的理由、借口,是一種不求上進的心態。你只看到放下的,為什麼沒看到提起來的呢?你和佛菩薩一樣「在凡不減,在聖不增」,既然如此,為什麼佛菩薩提起,我們卻放下了呢?
大家都是想學佛的人,既然如此,只有改變自己的心態,放棄過去種種的成見,完全接受佛的思想,才可能學佛。
佛是一個勤奮好學的人,可是現在學佛的人有幾個好學呢?個個都是好奇的人,整天裝神弄鬼!社會進步這麼快,出家人既然是人天師表,一刻也不能停止學習,不僅要學佛法,更要學世間法。不了解世間法就無法運用佛法,不能運用佛法就無法與社會同步。
我們學佛不僅要繼承佛祖的思想,更要與時俱進,完善自我,用佛法的根本精神造福社會。一個法師不僅要掌握時事政策,更要具備嫻熟的專業知識。因為任何一個法師的背後都有千千萬萬的信徒。如果你不具備法律意識,不懂時事政策,你如何引導你的信徒與社會相適應呢?
我們出家人雖然不主張參與政治,但必須了解政治,讓我們所做的一切符合時代的要求。我問你們在座的法師們:「十七大的精神是什麼?內容有哪些?」如果你不知道,你如何引導追隨你的信徒愛國愛教呢?跟不上時代的發展,你如何傳教?教就是一種思想、一種方針,各行各業都有教。
縱觀歷史上的高僧大德們,他們既是佛學家,也是思想家,更是政治家。雖然這些高僧大德們不在政治舞台上,但他們沒有一刻偏離政治方向。佛法和國法相比,二者的重要性,我想大家都應該很清楚。
國法在傳播的,你不了解國法,就無從傳播佛法。所以你們必須了解國法,否則,你體現不了佛陀的智慧,就偏離了道.
今天的時代處處廟宇林立,都是因為國泰民安。一個不懂時事政策的法師,開口講佛法都是邪知邪見。如果你們不相信,不認同,可以記住我這句話,你們會在以後的生活中證明它的正確性。佛教的思想是圍繞著。
文章選自萬行大和尚書籍《降伏其心》
作者:東華禪寺開山方丈釋萬行,萬行大和尚倡導以人為本的人本佛教理念,遵從農禪並重的祖訓,「堂上坐禪,堂下禪做,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三十歲創立東華家風:信教先愛國,學佛先做人,修道先發心。四十歲創立東華禪,讓學人通過學修「東華禪」的精神,融通人生四大關係:我與家庭的關係,我與社會的關係,我與國家的關係,我與自然的關係。
推薦閱讀:
※土登翁修堪布:有時候逃開也是一種慈悲和智慧
※如何理解斯賓諾莎這句「自由的人絕少想到死,他的智慧不是死的默念,而是生的沉思」?
※稻盛和夫的《活法》:「極認真」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