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沙特為何組建軍事聯盟?

2015至今,沙烏地阿拉伯一直嘗試建立一系列以沙特為核心、其他阿拉伯國家參與的非正式多邊聯盟。自2015年3月第一次在建立「阿拉伯葉門聯盟」(Arab Coalition in Yemen),隨後不久的2015年12月,又建立了打擊恐怖主義的「伊斯蘭軍事聯盟」(Islamic Military Alliance to Fight Terrorism ),最近的一個是2017年6月成立的反卡達聯盟( Anti-Qatar Coalition)。

上周,「阿拉伯葉門聯盟」和「伊斯蘭軍事聯盟」一起在葉門召開了第一次中東軍事聯盟及聯合會議,根據北約前指揮官,會議聯合主席衛斯理?克拉克(Wesley K. Clark)的發言,這次會議旨在明確聯盟成員國應採取綜合行動,在區域的防務和集體安全方面發揮關鍵作用。

近日,勞里?米勒(Rory Miller)發表在《外交事務》上的文章——《沙烏地阿拉伯的安全聯盟:利雅得能主宰中東嗎?》認為,沙特意圖通過新的軍事同盟,為其自身安全利益服務

緣何興起

無論從人口、軍事力量、經濟實力,還是石油儲藏量來看,沙特都在海灣地區佔據絕對優勢,但只要涉及到國家安全事務,沙特一直都很謹慎,近兩年來不斷建立新的軍事聯盟,可能有兩個方面原因。

首先從歷史角度看, 每當對當前合作夥伴感到失望,或者覺得安全受到威脅的時候,沙特就會嘗試建立新的聯盟。例如1988年兩伊戰爭結束後,沙特試圖通過和埃及、約旦的合作,加強海灣地區的安全防務。

1991年初,當伊拉克部隊撤出科威特,沙特根據《大馬士革宣言》,允許埃及和敘利亞軍隊入駐海灣。2011年,在海灣國家達成的《利雅得宣言》中,沙特呼籲約旦和摩洛哥加入海合會,以應對「阿拉伯之春」帶來的衝擊。

2011年3月,沙特的軍事力量超越國界、部署到巴林,表明沙特為了國家安全願意承擔更大的風險。而自2015年來,沙特提出集體安全聯盟的建議,這被科威特等海合會國家拒絕,他們擔心沙特想促進自身利益,擴大其在該地區的影響力。

沙特未能將海合會轉變為其領導下的區域安全組織,是對已有聯盟不滿。而建立新聯盟的直接原因,除了對海合會的失望外,美沙關係的變化也是影響沙特嘗試建立新聯盟的重要原因,尤其是2011年奧巴馬政府放棄穆巴拉克,拋棄盟友,沙特對美國的信任就不斷下降。

現在看來,尤其是美國不願意敘利亞阿薩德問題、伊拉克什葉派民兵和伊朗在核問題上做出更大努力,讓沙特將美國看成是安全保障者的幻想已經破滅。

沙特領導的三個聯盟,也有其獨特之處。無論在地區範圍,還是制度方面靈活性都很高。從地域來看,加入的成員國已經超越了特定的地理範圍,如「阿拉伯葉門聯盟」就包括摩洛哥、塞內加爾以及遠隔重洋的美國。

沙特領導的打擊恐怖主義的「伊斯蘭軍事聯盟」,圖片來源:Gulf news

同時,「伊斯蘭軍事聯盟」的參與數量已經超過最初發起時候的30個(目前在40個左右),其中超過一半的國家,與沙特相距甚遠。既不受地區範圍局限,也不希望有長久的制度制約,聯盟只是根據特定問題制定具體的任務。

例如「阿拉伯葉門聯盟」的任務僅限於打擊「基地」組織阿拉伯半島分支以及「胡塞武裝」(Houthi rebels)。而根據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Mohamed bin Salman)的說法,「伊斯蘭軍事聯盟」則是為了幫助協調、支持打擊恐怖主義的軍事行動。當然這些任務沒有具體的期限,只要目標實現後,這些「自願聯盟」也很容易被解散。

前路漫漫

從目前來看,至少短期內,新聯盟對沙特擴大其影響力還是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尤其是在決定不接受伊朗、伊拉克和敘利亞加入「伊斯蘭軍事聯盟」時,贏得了遜尼派阿拉伯的普遍讚揚,畢竟沙特建立了解決地區安全問題的框架,即通過非正式、根據具體問題、分配具體任務的合作方式,既有高度的靈活性,也有很強的目的性。

除了提供合作機會,沙特更是提供了慷慨的資金支持,向自願加入的國家提供包括援助和軍事硬體的幫助,巧妙地利用經費贏得更多盟友。以阿曼為例,2016年12月,作為海合會唯一一個拒絕參加「阿拉伯葉門聯盟」的國家,最終還是加入「伊斯蘭軍事聯盟」,據一些分析人士的解釋,阿曼是迫於資金短缺,屈從於沙特的壓力,利用經濟優勢確實可以吸引到很多國家。

阿曼蘇丹卡布斯與沙特國王薩勒曼,圖片來源:Wall Street Journa

但問題的關鍵是,非正式安全聯盟是否長期行之有效。新聯盟的非正式性,意味著沒有任何機構或正式協議,毫無疑問讓發起國佔據更多的主導地位,會讓部分成員國認為,是沙特自身利益的延伸。

而通過提供資金的方式,會吸引很多實力較弱、甚至沒有作戰能力國家參與聯盟,對沙特來說是否值得,還需要考量。但如果參與的大國很多,他們之間的矛盾利益就會難以調和。

沙特作為世界第二大武器進口國,土耳其是繼美國之後的北約第二大軍事力量,巴基斯坦擁有穆斯林世界最大的軍隊和唯一有核的穆斯林國家。這些有軍事能力的國家在許多領域都願意與沙特合作,可以為沙烏地阿拉伯提供了戰略縱深的機會。但沒有人願意承認沙特的領導地位。沙特的錢也不能說服他們為了沙特自身安全利益服務。

沙特作為安全聯盟的主要發起者,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聯盟未來的發展方向。多年來,沙烏地阿拉伯對世界影響力主要在宗教、石油和金融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對於集體安全、尤其是海灣地區的集體防禦,一直沒有什麼大的進展。

可以說,沙特試圖建立、維持並不斷推進非正式安全聯盟,是希望通過武力合作來實現其安全利益,也是現階段,沙特構建國家安全的思想核心。也許是因為缺少經驗、加上中東問題的本身的複雜性,新聯盟在實踐中,還需要更多的時間來磨合,想要發揮穩定的作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沙特要權衡好自身安全與集體安全的利益關係,如果沙特僅是利用聯盟保障自身安全,可能會引發更多國家對沙特的抵制,反倒會增加現有的衝突,進一步破壞本身就脆弱的中東,也會影響沙特作為軍事和安全領導者的國家聲譽。但如果沙特感到安全受到威脅,一旦聯盟不適用當前的情況,它就會不斷尋找重建安全的新方法。

參考文獻

Rory Miller, "Saudi Arabias Security Alliances: Can Riyadh Dominate the Middle East?" Foreign Affair, Oct 23, 2017.

今日主筆 董雅娜


推薦閱讀:

伊朗與敘利亞堅強同盟背後的歷史淵源
北敘利亞要聞與戰局動態周報第45號(2017年8月25-31日)
什麼是「比布羅斯字母」?
作為摩洛哥王室一切權力儀式化的基礎,效忠儀式到底什麼樣?
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簡史

TAG:中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