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槍手》——不要試圖去統一現實的維度
《天才槍手》的預告片風格活潑,迅捷,讓人誤以為它是一部輕佻的青春犯罪喜劇片,這當然是出於商業目的,因為顯而易見的是,大部分青春片的「犯罪」實際上都是沒有份量的,既無份量,就乾脆荒誕化或虛無化。
這是青春片的結構,年輕的學生會在這個年紀犯下一些錯誤,觀眾都深知這樣的錯誤是必然的,甚至喜聞樂見得去期待他們去犯下這些錯誤,並且逃避罪疚的承擔。當然這些罪疚的定義首先是無足輕重的,只是一些可以擦拭的污點。
理查德·林克萊特導演的電影《年少輕狂》(1992)就展示了一個校園的武場,高年級欺負低年級,以及學生自身是如何協助構建這樣的剝削制度。每個學生都深知這套固若金湯的秩序,大家都不約而同得放棄思考,自動得委任於這樣的符號系統,並適應這樣的現實,這一切他們並不自知。
以至於電影中的年輕人的社交關係看上去有些裝模作樣,每個人都承擔著青春的修正工作,讓它看起來好看瘋狂並熱衷於它,且無需承擔任何責任。
這是青春片終極的自嘲,即年輕人做的事無論多麼荒誕瘋狂,總有一個分身替他們承擔責任,那個分身就是電影觀眾,既是未來的自己。我們會替他們開脫,把所有歸因都偷偷歸於青春本身,青春犯下所有的錯都會經過時間發酵,變成醇馥美酒,最終變成自戀式的賦詩。
我們懷念青春實則是在懷念可以逃避承擔責任的日子,那對我們是一種誘惑——所有的錯誤到頭來都是虛驚一場。
我們看到《天才槍手》的預告片洋溢著這樣的誘惑。
但實則正片卻並非如此。
說實話,我們被預告片騙了。
《天才槍手》有關青春所有的「錯」都會往返因果的彼岸,所有人都無法從鐵則和與秩序中逃逸。
Lynn的確是個天才,開始她和其他的電影的年輕人一樣,都是企圖擺脫自身低幼的年輕人形象,所做的無非都是冒犯成年人的規則,如一開始她就對校長不敬,對學費錙銖必較。但與其他電影中年輕人不同的是,她是自知的,她清楚得明白自己正是現實(潛規則)的一部分,也正在協助這樣現實的構建,而非顛覆現實,她也深知現實(不公平的剝削制度)是無法顛覆的。
在Lynn察覺到Grace的補習卷子上大部分習題竟然就是考試的題目時,她就已經明白,雖然明面上禁止作弊,但私底下其實學校是鼓勵作弊這種行為的。這是教育制度最微妙最具吸引力的地方,學生為了考試而去補習班,其實正是想通過額外的渠道去獲取考卷上可能會出現的題目與答案。
而制度為也破格者提供這樣的掩護,在其掩護中,你儘可能多的享受獲得例外的快感。上補習班,去貴族學校,正是享受這樣例外捷徑的快感。
Lynn一開始是不習慣這樣的掩護的,她甚至認為她無需這樣的掩護,因為她自認是天才,可現實對她的逆行是漠然的。
原來即使是天才也需要交高昂的贊助費才可以進入貴族學校,即使是天才走捷徑也是要交過路費的?那身為天才的我,可以不走捷徑嗎?怎麼可能,現實成功唯一的路就是捷徑。
Lynn在舞弊被bank告發的時候,就明白了,所有的路其實都是昭然若揭的,但無掩護,你是沒有資格走的。
這是Lynn認知到真正的現實,漂亮的Grace和富二代Pat天生就是贏家,他們一出生就是破格者,享受著制度隱秘下的快感,這是現實。
而Lynn和Bank,雖都是天才,卻不是天選之子,他們要付出所有,誠惶誠恐,不能犯錯,才能獲得掩護與捷徑。而Grace和Pat們總有犯錯的機會,在電影中,懲罰作弊的對象是單向的,提供作弊機會的Lynn被懲罰了,而作弊的Grace和Pat們卻相安無事,當然這也是現實。
在Lynn眼裡現實是多維的,這是她比bank聰明的地方,在書獃子bank眼裡,現實是單一的或對立的。
這是Lynn真正天才的地方,不是念書,而是與生俱來的洞察力。
正如電影致敬《公民凱恩》的一幕,Lynn和老年的凱恩一樣,走過雙面鏡,雙面的鏡子複製出了無數個Lynn的形象。
這些複製的形象並非暗示Lynn精神上的分裂,而是象徵著現實的投射。正如拉康強調的,現實並非簡單客觀的實物,而是自我虛構式的誤識與投射。
雙向鏡中無數個Lynn的形象正是Lynn所投射的多維現實。協助作弊是現實,最後自首也是現實,Lynn對向的矛盾行為,不過是對多維現實的回應,即每一個投射(誤認與犯錯)不過是對某一維現實適應感的顛覆而已,但顛覆的只是符號系統的偶然鑲嵌,而不是現實本身。
Lynn所遭遇的一切不公正反應了我們所面臨現實的多維性,與我們面對這種多維現實而無法統一的虛幻感。
所以最終Lynn選擇自首,她要做就是放棄試圖去統一多維的現實,以避免自己墮入一切都是虛驚一場的無力想像。
推薦閱讀:
※老是被妹子說情商不在線?不如看這三部電影補一補
※《寒戰2》:這場權力的遊戲,沒有贏家
※電影史上十部經典的「一見鍾情」!看完之後會懷疑愛情?
※《八惡人》:他人即地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