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相見恨晚的高效學習維度

最近有好幾個人都問了高效學習這個話題,今天專門來聊聊。

常見的高效學習有三個走偏了的大方向。

1

第一個走偏的了大方向,是把高效學習歸結到了時間管理,在談如何高效的利用時間,區分事件的優先次序,用提升專註度來提升做事的效率。

本質上就是增加單位時間的產出,並沒有改變方法論的效率,增加單位時間產出的效率提升畢竟有限,時間有限,時間安排的比較緊的操作範圍內的改變有限。

但是方法論和系統上的效率提升空間卻非常大,比如有人一個月賺2萬,每天工作12個小時,但是也有一個月賺20萬,每天同樣工作12個小時。

所以把時間花太多在時間管理上面,並不值得,更值得是要把時間花在如何改進方法論的效率,改進個人認知和實踐系統的效率上。

如果非要有形象化的案例,可以想像《三體》中當三體入侵太陽系,人類的各種武器跟三體的武器「水滴」之間的差別,是物理學上效率的硬差距。

2

第二個走偏了的大方向,是認為先學習理論,再實踐。

經常會有人在描述問題的時候,會表達出來這樣的思維方式,我要先去學習理論,學習最好的內容,然後再來實踐。

這還是延續在學生時代的習慣,但是學生時代,學的是理論,考試也是理論,其實本質上是一邊打仗,一邊學習。

但是在職場,最重要的是機會,先有機會才有能力,沒機會,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有了機會,一邊適應新環境,一邊解決新問題,一邊學習,以市場和職場問題為導向,反饋快,效率高,個人提升就會很快。

邊實踐,邊變化,利用機會來學習,才是最高效的學習方式,比如馬雲,並沒有做電商的經驗和更多的知識、技術儲備,但是學的很快,比別人都快,都更准解決問題,勝出。

其實很多厲害的人,都是利用機會來學習,順便把錢給賺了。

3

第三個走偏了的大方向是,堆積高效技能和認知,但這些技能和認知之間並沒有形成體系,個人解決問題的系統也沒成型。

不成系統,在實踐中就沒有辦法被有效利用,最後造成了好東西不會用,完全浪費了時間和精力、發展機會。

這就好比一個不會開車的人買了一輛法拉利只能放在車庫,需要考個駕照才能把這個高效工具加入到自己的系統中來,為自己所用,提高節省時間,提升個人財富氣質。

有的人智商很高,工作業務部分做的很好,考試、考各種含金量比較高的證書,但是一直在晉陞上突破不了。

這就好比一棵參天大樹和一堆跟參天大樹一樣重的灌木一樣,重量一樣,但是高度差別很大,參天大樹是各種高效工具如樹葉、樹榦、樹根之間緊密無間的配合。

4

職場高效學習最難的也是成系統,不但要擁有高效的方法論和工具,還要根據個人基礎和實際環境、機會,整合和掌握與之適應的系統集合,為自己所用。

因為方法論、思路、工具、環境、機會、個人基礎的多要素的變化,導致每個小系統之間需要高效配合,大系統集合在市場中勝出,這需要不斷的打磨和整合,是真正的冰與火混合複雜體驗。

5

鑒於知乎演算法改變,削減各種V的流量,首發的文章其實大部分關注賬號或者作者的朋友並不能在自己的時間線上第一時間或者根本看不到最新的文章,所以請儘可能的移步公眾號(51逆轉)


推薦閱讀:

輪子帶逛,上車走吧
你當年是怎麼錯過愛情的?
請演唱會上那個戲精放過你前男友和我倫,ok?
暮春煙雨中的一碗小餛飩
T恤千千萬,也就這3款最百搭

TAG:职业发展 | 工作 | 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