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幻《電子夢》能超越神作《黑鏡》第4季嗎

文 | 王俊俊

最近大熱的新劇《電子夢:菲利普·狄克的世界》於2017年9月17日在英國第四台上首播。本劇由十個基於菲利普·狄克作品的獨立集數所組成。如今已經播出3集,我都看過了。

網上都說,這部《電子夢》會是媲美甚至超越《黑鏡》的一部神作。

在一番糾結之後,我決定用兩天的時間,來試著給大家分析下這兩部作品。

如果對這兩部劇感興趣,請關注底部公眾號

(一)

至2011年第一季《黑鏡》以來,這部英劇已經成為現象級的神作。大膽的科幻元素和諷刺以及一些引人深入的思考,都是其他作品少見的。根據《黑鏡》劇集的締造者、曾經當過記者的查理·布魯克(Charlie Brooker)解釋:黑色的鏡子就是對未來的預言,它照亮的是每個人對未來世界的不安。查理·布魯克想探討一個被科技接管的時代,擁有閃亮如黑色鏡子般屏幕的科技產品對世界帶來的影響。

▲《黑鏡》系列之父,查理·布魯克(Charlie Brooker)

我至今仍然記得第一次看《黑鏡》第一季第一集《國歌》的時候,那種深深的震撼。

第一集其實談不上什麼科幻,因為並沒有什麼高科技因素,就和微博差不多。但是一上來就是首相日豬的情節,從來沒看過這麼大的腦洞,還拍的這麼嚴肅這麼入戲,簡直把我震驚的說不出話來了。

看完之後,我立刻強行和推薦我看的妹紙開啟了激烈的討論,基本上就是我在滔滔不絕的說,各個角度的說。我一方面覺得這個編劇未免太殘酷,一方面又對這個藝術家狠狠的抨擊這個麻木的社會感到,好爽啊!!我也好想這樣做!

然後我花了一個小時才暫時平靜下心情,開始看第二集《1500萬》。

看完第二集,我整個人都不好了。

我發現這部劇,披著科幻的外衣,卻屢屢強行讓你進入社會/哲學思考。無論多大的腦洞,炫酷的技術,華麗的鏡頭,也不抵那種對現實社會和人性深深的諷刺。而對於當時患著中度雙相情感障礙的我來說,看這樣的劇簡直就是加速自殺進度。說真的,這一集簡直改變了我當時的生活境況。

然而編劇查理似乎並不關心他的作品會給別人帶來怎樣的思考和衝擊,他就好像一個無情的、變態的、嚴肅的畫家,不停的把人類社會所有醜陋的傷疤揭開給你看,把人性最噁心的一面肢解在你面前。

所以後來我才知道,自己看完第一集後去揣摩藝術家的行為妥不妥當是多麼的幼稚。因為編劇很明顯在一個更大的格局,不代入其中任何一個角色,從第一集《國歌》首相日豬的諷刺和鞭打背後透出的一絲無奈,到最後一集《為國所恨》的群峰屠殺的殘忍和痛快,我沒有看到絲毫的未來,只看到當下。

如果黑鏡第一集石破天驚的日豬,是提醒人們科技乃達摩克里斯之劍的話,最後一集蜜蜂,就是潘多拉的魔盒,是劍落下來後的煉獄。

如果日豬是對網路輿論引發暴力的爭議和警鐘,那麼蜜蜂就是對其的審判和裁決。

發出警告的是冷眼觀世悲憫之心的藝術家,執刑的是自負冷血報復社會的天才劊子手。

藝術家自殺以死謝幕,劊子手逃遁深藏功名。

而《黑鏡》對於所謂的是非對錯,始終保持了一種近乎「冷漠」的超脫,只是將可能性列出而不置可否。所以《黑鏡》是致郁的,它的存在無時無刻不在提醒我們:一切都在無可挽回的走向庸俗。

《國歌》的悲劇不僅在於首相日豬,首相的妻子,自殺的藝術家,盲從無遠慮的大眾,都是這個垃圾社會的悲劇產物;《1500萬》的男主角、《你的人生》最後的離婚、《馬上回來》里無法復活的愛情、還有《白熊》里狂歡的大眾,包括特別版最後滿街的屏蔽,

似乎每一集都在告訴你,如果你深入探究,你能找到的,只有虛無、無聊、空虛、迷茫、,甚至是無意義的暴力和磨難。那種深入靈魂的孤獨,是我們無解的答案。

酷炫的科技,天馬行空的腦洞、獨特的視角、高質量的製作再加上如此深刻的主題,使《黑鏡》成為現象級的神作,幾乎是必然的。

順便說一下,大家不要覺得,艹豬,是藝術的誇大,我最喜歡的一個笑話之一,就是一個艹羊的笑話,略低俗我就不講了。而且當初我在某深山時,就親眼看見一個山民試圖艹牛,然後被牛一腳蹬飛了。這些東西在歷史上就不新鮮,大多數人類原本就是被慾望驅使,什麼事都做的出來的高級動物。

區別,只是環境而已。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黑鏡第三季,居然少有的,透露出一點人性的美好。像第一集的結尾,還有第三集和第五集,都有一點點違背那種一黑的底的格調。甚至最後一集也留了個開放的結局。

我不知道這是在給最後一集的黑暗做鋪墊,還是劇集換了奶飛做東家以後,為了迎合大眾所做的改動。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一黑到底的世界觀的。

去年奶飛放出《黑鏡第三季》的時間,是10月21號。今年,有人說11月,也有人說12月,具體時間似乎還不確定,但預告片和分集名字已經出來了。

《Crocodile》(鱷魚)

《Arkangel》(方舟天使)

《Hang The DJ》(絞死DJ)

《USS Callister》(星際聯邦:卡里斯特號)

《Metalhead》(金屬頭)

《Black Museum》(黑色博物館)

從畫風可以看出,新一季《黑鏡》,涉及到的科技越來越「黑」,內容覆蓋面也越來越宏大。

那麼,9月上的《電子夢》有10集,和《黑鏡第四季》應該會有機會同台PK了。這也是我最大的期待了。目前來看,兩部劇都是質量上層的科幻劇,但是風格和主題似乎不一樣。

(二)

其實從名字就不難猜到,這是一部由菲利普狄克的短篇小說改編的科幻劇。

菲利普·K·迪克(PKD)的小說曾改編為多部影視劇,包括膾炙人口的《銀翼殺手》,《宇宙威龍》等等,但總的來說,他的長篇改編的較少,電影改編多取自中短篇(《記憶裂痕》,《命運規劃局》,《少數派報告》等等),也許對於短篇而言,編劇和導演更能從容的展開

上個月末這個月初,備受關注的《銀翼殺手2049》上映,在北美好評如潮,口碑票房雙高,並已定檔國內在11月上映。這對老影迷和廣大觀眾都像是打了一針雞血一樣,期待這部科幻大作的續集。

而9月18日開播的《電子夢》,像是大片的前奏,一道道精美的開胃菜。想要更多的了解PKD的風格,這部劇無疑是最好的補課機會。

這部劇目前已經出了3集,但已經讓人明顯發覺到,這是一個和黑鏡完全不同的世界。

同為科幻劇,《黑鏡》是有非常明確的主題色彩的,即把一項科技或社會現象誇張到極限,然後藉此觀察諷刺人性的醜惡面。

而《電子夢》,真的就像一個個色彩斑斕,奇譎詭異的夢。

打開一集《電子夢》,就像打開了一個夢的膠囊。

一方面它流光溢彩,充滿賽博朋克的美感,色塊熾烈,絢麗多姿;

另一方面它無來無由,對於故事背景沒有任何多餘的解釋,全靠觀眾自己猜。那種頹廢的,反烏托邦的,高概念的逼格,強迫你一個單詞也不能漏過,必須全程讓大腦高速運轉才可以「猜懂」一個故事的所有細節。

看《電子夢》的過程,就好像是讓你進入了PKD的夢境。一場夢做下來,也許你領悟到一點它想傳達給你的,又也許你只是記住了女主臉上那塊鮮艷的胎記而已。

輕微劇透!!!!!!

輕微劇透!!!!!!

輕微劇透!!!!!!

1

第一夢 做頭罩的人

在劇集故事中沒有交代背景。原作的背景是,未來,由於氫彈試驗事故,世界產生了一批變種人,每個都有讀心術。這些人被稱作teep。原作只有12頁,極權政府利用teep來控制社會,而民間有一個做頭罩的人,來反抗政府讀心。

男女主都是小有名氣的演員,尤其女主的化妝令人印象深刻。在這個昏暗,破舊,塵土飛揚的世界裡,編劇對原作進行大量的改編,使得整個故事的矛盾更加激化,更加深刻。普通人,政府,頭罩者和teep之間的矛盾,和開放式的結局,讓我一發入魂。

2

第二夢 不存在的星球

這一個故事原著只有8頁。在原著里,他們找到的星球就是地球。然而劇集的結尾改的讓人完全摸不著頭腦。最後那個夢,真的讓人覺得,所有這一切也許沒有什麼道理可講,可能就是一個夢。

3

第三夢 通勤者

通勤者的細節很重要。自從通勤者去到那個不存在的世界後,它不動聲色的變化著主人公的命運。

原作故事的背景是講一個差一點就建成的小鎮,在另一個平行世界裡建成了。另一個世界的人偶爾會來此問路,而一旦發現弄錯了,就會突然消失。主人公去到另一個世界之後,發現自己現實里的煩惱都消失了。這就好像是一個理想主義的逃避,一個烏托邦。

劇集的改編,把平行世界這種科幻的背景,改的更像是一個鬼魂,一個邪教。甚至讓我想到了寂靜嶺。然而故事的核心還是沒有變。最終主角(演技很棒)選擇回到現實的家中,在看到兒子的那一秒,就結束了。

整個故事,沒有頭,沒有介紹,就是任其發展。對於觀眾來說,你一上來就必須接受這是一個夢,而且不是別人的夢,就是你自己的夢。所以所有的一切都是你必須要理解的。光是這個門檻,就表明,它根本不在乎大部分人能不能看懂。

所以,拿這部劇和《黑鏡》做比較,是不理智的。他們根本就不是同一個風格,不是同一個類型。如果強行按照《黑鏡》的預期來看這部劇,那可就真的浪費了。它們的好,在不同的地方。

《黑鏡》是披著科幻的外衣,不停的打臉諷刺觀眾,反思社會,拋出一個個哲學或者社會難題,那是人與社會的命題;

《電子夢》是讓你在頹廢的色彩中,大夢一場。

就好像午後不小心睡著,做了一個詭譎卻又暗自不覺得突兀的夢,總在緊要關頭獨自警醒於黃昏,徘徊左右無人,抬眼看見火燒雲、琉璃火,聽著時鐘的秒針一下下的轉動,想起了小時候那些在田埂間,操場上,窗檯前,看著夕陽或灰濛濛的天空,虛度的日子。這是人與人,或人與回憶之間微妙的聯繫,就好像透明的空氣中總是飄著些什麼東西。

喜歡追劇看電影的朋友,我做了一個公眾號,全是好看的書和電影,每天推薦,不要錯過了。

微信搜索:世上最孤獨的讀書俱樂部

推薦閱讀:

比《那些古怪又令人憂心的問題》更古怪又令人憂心的書評 | 章魚讀書群七月作品
也談讀書
這個杜甫有點疼
抄寫能提高英語閱讀速度嗎?
未來幾年,彈幕是否有可能與書籍、文章相結合?可能會以哪種形式呈現?

TAG:电影 | 电影推荐 |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