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飛心理:內心深處最純粹的愛

大多數家長教育子女的方式:為了使子女服從,從而持續的否定、貶低、嘲笑、恐嚇,打擊、削減其自主思想和意願,使之自卑、膽怯、缺乏主見,子女會在短時間內屈從,但會逐漸對家長的壓迫感到厭惡,並且抗拒,表現出逆反、違抗,家長就會在子女做的不好或者犯錯的時候,進行全面的否定、質疑,對子女施加強烈的痛苦,導致子女恐懼自己做的比較差、表現的不夠好、犯錯、違背,並且又不可自控的厭惡、抵抗家長的苛求。比如,學習、工作、人際關係里總是緊張、僵硬、注意力分散、效率低下、失誤頻發,一方面焦慮、恐懼,一方面又厭倦、拖延。

家長長期的教育,會給子女形成一種習慣。在學習、工作和人際交往,甚至玩耍的時候,不自覺的對自己提出很高的要求,很多的必須、應該、不能、不可以,比如:必須做好,不能做的不夠好;必須表現的好,不能表現的差;必須符合他人的要求,不能違背和有偏離;必須選對,不能選錯;必須成功,不能失敗。如果沒有做到就會……被全面的否定、質疑,有非常強烈的痛苦體驗。這導致子女刻板、僵硬,缺少隨機應變的靈活性。

更為可怕的是,當家長的苛求覆蓋了子女自己的思想和意願,比如子女也想做的好、表現的好、選的對、快樂,一旦這些需要成為家長的要求,子女便不可自控的開始感到厭惡和抗拒,導致子女自己也不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就只知道自己不想要的是什麼。試想一個沒有目標,就只是在抗拒、掙扎的人,他的未來會怎麼樣。而家長為了讓孩子服從,刻意削減孩子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只是一味的否定、指責、嘲諷,使子女自卑、膽怯、缺乏主見,而並不告訴子女怎樣想和怎樣做才是對的、好的。也就是說,子女會越來越無能,並且會重複的犯相同的錯誤。

並且子女會誤以為這個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是正在或者一定會苛求、指責自己的,人們都是不友善、帶著敵意和攻擊性的,都是不包容的、苛刻的。自己可千萬不能出錯,一旦犯錯就會被他人嚴厲的指責。有的子女經常性的擔心被他人侵犯、欺騙和背叛,可想而知,他也曾長期被家長侵犯、欺騙和背叛。比如說,家長窺探自己的隱私、控制自己思想和情感、答應的事情不予兌現、和傷害自己的人站在一起、在自己受委屈時指責自己。

這樣被家長教育出來的子女,往往會在做事情、做選擇和與人交往的時候,感到焦慮、恐懼,並且出現一些胸悶氣短、身體僵硬、頭暈腦脹、胡思亂想、注意力渙散、理解能力差、記憶力減退、心慌、倦怠、迴避、退縮、拖延、排斥、抗拒的焦慮、恐懼癥狀,還可能會出現悲觀、消極、自罪、自殘、厭世、自殺的抑鬱癥狀,或反覆回憶、思慮、檢查、清洗、確認的強迫癥狀。在強迫癥狀里有一類非常難以治療的癥狀,怕臟,就是對這個世界全面的懷疑和抗拒,害怕被他人施加負面的影響和侵害,超越理性的焦慮、恐懼、懷疑、排斥和迴避,無法正常生活。

在戀愛、婚姻里的體現更為明顯,不敢與異性接觸,難以與人建立和維持關係,成為剩男、剩女,或者在戀愛、婚姻關係里,經常性的感覺被忽視、拒絕、否定、貶低、指責、嘲笑、欺騙、背叛,感到焦慮、恐懼、憂鬱,沒有安全感,疑慮重重,想要全面監視和控制對方,或者不冷不熱、情感淡漠。勢必就會導致兩性關係矛盾、衝突不斷,要麼關係破裂,要麼相互折磨。也會導致性冷淡、第三者插足、婚外情、離婚等兩性情感問題。

如果恰好你就是這樣被家長教育出來的子女,那麼,從現在開始告訴自己:我可以做的不夠好,我可以選的不夠對,我可以犯錯,這些都是能夠被理解和接納的;我要做的更好,我要選的更對,是為了滿足我自己的需求,是我自己本來就想要的。

愛是無條件的,不以是非、對錯、好壞為依據,如果一個人真的喜歡你,他是能夠理解和包容你的缺點和不足的,甚至你的缺點和不足在他的眼裡都是美好的;反之,如果一個人討厭你,哪怕你做的再好、再對、再成功,你再優秀和完美,他也能挑出你的毛病來進行指責。那麼這裡就有一個問題,家長是真的愛子女嗎?如果是真的愛,又為何總是挑剔、苛責?你想的的沒錯,家長是討厭你的,甚至是非常討厭!或者說他是在討厭他自己!一個總是寄希望於未來,對自己的過去和當下感到不滿意的人,就會經常性苛責自己和他人。其實你的家長和你一樣,或者說他們把你培養的和他們一樣。是的,你會發現,你也會經常性的苛責自己和他人,你對自己和他人的愛也附加很多的條件。也就是說,內心最深處是純天然的愛,外面附加了各種條件,各種應該、必須、不能、不可以,也就變成虛偽的、虐待式的「愛」。

如果你恰好是上面說的那種狀態,那麼,從現在開始告訴你自己和身邊的每一個人:我愛你,就因為你是你,不論你成功還是失敗、優秀還是糟糕、健康還是疾病、緊張還是放鬆、開心還是難過,我都愛你。去掉偽裝、掩飾,去掉各種應該、必須、不能、不可以,喚醒內心深處最深切的、真摯的、純粹的愛。


推薦閱讀:

如何以合適的方式最大程度搞清楚上司的意圖和要求?
人該如何謙卑的活著?
父母爭吵過程在描述里,求剖析父母與我的心理。?
那天我感受到了別人深深的惡意怎麼辦?

TAG:心理咨询 | 心理治疗 | 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