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槍手》:作弊就像搶銀行一樣,都是被生活逼出來的
大海印象中上一部在國內爆紅的泰國片,還是7年前的《初戀這件小事》。
不過最近泰國片《天才槍手》引進內地院線,票房三天過億,口碑刷爆朋友圈。豆瓣8.4的高分,讓國慶檔一眾7分多的國產佳作也黯然失色。毫無疑問,《天才槍手》很可能是繼《摔跤吧爸爸》之後又一部現象級電影。(本文有劇透)
《天才槍手》講述的是發生在校園中的故事,主人公是幫富家子弟考試作弊的槍手。因此國內有很多人感嘆:沒有戀愛,沒有墮胎,泰國電影告訴我們青春片原來還可以這麼拍。
但是大海覺得,與其說《天才槍手》是一部青春校園片,不如說是一部高智商犯罪片。
布局周密的作弊計劃,緊張刺激的考試環節,簡直就像是《銀行大劫案》、《驚天魔盜團》這樣的犯罪電影。同樣是巨額贓款,同樣是高智商的犯罪計劃,唯一的區別就是搶銀行變成了跨國作弊案,不過搶銀行與當槍手又有著同樣的誘因:無法逾越的階級鴻溝。
影片根據2014年真實發生的一起跨國作弊案改編,這場轟動世界的作弊案也促使SAT(美國大學入學考試)對考試製度進行了改革。
主人公琳(茱蒂蒙·瓊查容蘇因 飾)生活在家境一般的單親家庭,她成績優秀,從小各種獎盃拿到手軟。在父親的要求下,她高中來到一所私立貴族學校讀書,因為是尖子生,校長為了招到琳,不僅免除了她的學費,還提供免費午餐。
女主角茱蒂蒙·瓊查容蘇因是第一次演電影,此前她是超模身份,身材長相都沒的說。不過為了演繹學霸的氣質,她在影片中的扮相很素,看起來真的就像那些不會打扮、埋首書本的普通女孩。
戳張圖大家對比一下:
入學之後,她與長相甜美、成績糟糕的格蕾絲(依莎亞·賀蘇汪 飾)成為閨蜜。
格蕾絲是學校的戲劇社紅人,為了獲得出演舞台劇的機會,她必須提高自己的文化課成績,於是格蕾絲報了老師的補習班,還讓琳輔導她的功課。
結果到了考試的時候,琳發現試卷上的題目都是補習班資料上的原題。那些上過補習班的考生拿到試卷,頓時面露喜色。監考老師還意味深長的對考生說,那些成績差還不報補習班的人,等著不及格吧。
更要命的是,學渣格蕾絲雖然報了補習班,但補習資料上的內容一個都沒記住。為了讓好友順利通過考試,琳用橡皮+鞋子的方式第一次幫格蕾絲作弊。
上過學的都知道,雖然三令五申明令禁止,但學校老師私自開補習班的現象還是很普遍,看來泰國也是一樣。而琳之所以幫助格蕾絲,一方面是對朋友的同情,另一方面就是出於義憤了。
之後琳又認識了格蕾絲的男朋友小巴(披納若·蘇潘平佑 飾),一個學渣富二代。
小巴想讓琳也幫助其他富二代作弊,並且開出了誘人的價格,琳一開始不為所動,甚至有些生氣。但是小巴隨後說,你賺了這些錢,足夠彌補家裡交給學校的「贊助費」了,琳這時才知道父親背著她給了學校20萬泰銖的「贊助費」。
20萬泰銖摺合人民幣約4萬元,對於一個普通家庭來說絕對不是小數目。而且成績越差的學生,交的「贊助費」越多。
這裡反映的現實就更能引起我們的共鳴了,別人不敢說,大海(90後,生於北方某個小城)以前就是個學渣,上高中就交了一萬多的「擇校費」。
我記得當初上學的時候,一個能裝60個人的教室,學校只招30人,剩下的30人不是不招,而是全招擇校生,必須交錢才能入學,每年學校收的「擇校費」就是一筆巨款。
作為學渣,沒能考進年級前50%是我的錯,但是依據這個排名斂財,excuse me?
據說這幾年有地方開始整治這個現象,比如合理分配學校間的師資力量,比如擇校生不能超過學生總數的10%等等,不過具體有沒有落實,學生和家長應該更有發言權。
了解「贊助費」的真相後,琳的三觀可能就發生了一些轉變:既然校長和老師可以利用考試斂財,我為什麼不可以?
於是琳與小巴、格蕾絲等人組建了一個作弊團體,打著教鋼琴的幌子,幫富二代學渣們作弊。這門生意算下來,一學期就能賺23.4萬泰銖。
琳使用的作弊方法非常複雜,她用四首不同鋼琴曲的指法代表ABCD,然後在考場上像敲摩斯代碼一樣傳遞正確答案。說實話,大海看到這裡的時候一臉懵逼,心想換作自己,可能根本看不懂敲的是什麼。
我們作為過來人,當然有更多簡單的作弊方法。不過換位思考一下,如果琳的暗號太簡單,不是付費會員也能得到正確答案,收費作弊的生意就沒法做下去了。
而且後來確實有個戴眼鏡的學渣小東看不懂暗號,轉而求助另外一名學霸班克,結果被班克告發,導致了琳的作弊生意被學校發現,琳爭取留學獎學金的機會也被學校取消。
學霸班克也是出身於貧寒家庭,他的父親早逝,母親辛苦經營洗衣店供他上學。他一開始是正直的,鄙視作弊。但他揭發琳的作弊行為後,也沒料到琳會受到這麼嚴重的處分,因此心懷愧疚。
與此同時,富二代小巴和女友格蕾絲被父母安排去波士頓留學,所以他們必須通過STIC國際會考(原型是SAT國際會考)。而琳為了彌補自己留學獎學金的損失,也需要再當槍手賺一筆。
琳想到了利用澳大利亞與泰國的時差實施作弊計劃:她先飛到悉尼參加考試,隨後把正確答案發給三個小時後開考的泰國考生。因為澳大利亞與泰國同屬亞洲考區,所以試卷也是一樣的。
小巴和格蕾絲則在印刷廠待命,收到琳的簡訊後立刻把答案印在2B鉛筆上,用條形碼代表正確答案。(2B鉛筆是為數不多能被帶進考場的工具)
隨後他們把印有答案的2B鉛筆發給每一位付費的作弊考生,這一筆生意做下來,能賺幾百萬泰銖。不過實施這個計劃還需要一個幫手,就是學霸班克。
班克自然不會入伙,但是小巴略施詭計讓班克也失去了獎學金,再加上沉重的家庭壓力,班克急需一筆錢。
並且,琳對班克說了一句十分扎心的真相:就算你誠實,生活依然會欺騙你。
對比一下班克與小巴的生活,就會發現人與人的命運存在著巨大的差異:一個是勤奮努力的好學生,放學後還要幫家裡的洗衣店工作,還要發愁自己的學費;一個是衣食無憂的富二代,含著金湯匙長大,用錢就可以擺平一切。
最終班克也決定加入,當他知道自己能分到一百萬泰銖的時候,直接癱在了椅子上。
就像很多高智商犯罪片一樣,天衣無縫的犯罪計劃需要一個強有力的團隊來實施。
班克加入後,一個包含各種能手的作弊團隊正式成立:眼鏡男小東人脈廣,負責尋找客戶;富二代小巴口才好,負責向客戶推銷和解說作弊方案;格蕾絲懂電腦,負責排版列印鉛筆上的答案;琳和班克飛往悉尼考試,每人各背下一半的正確答案,然後傳回泰國。
他們不僅一遍又一遍的演習了作弊流程,還排練了被抓後脫罪的口供,可謂相當專業。
不過計劃趕不上變化,跨國作弊的行動並不是一帆風順。在內部,團隊成員之間的矛盾集中爆發;在外部,琳和班克的怪異舉動引起監考官的懷疑。
其中一個眼神犀利的白人考官給大海留下了深刻印象,還有網友評論說:這個考官以前可能是FBI的。
一波三折之後,他們的跨國作弊計劃終於成功,但是班克卻被那位白人考官抓了個現行,不僅被STIC終身禁考,還被泰國的母校開除。
琳在看到班克付出的代價後幡然醒悟,打算洗手不幹。而班克卻已完全黑化,打算把槍手這條路一直走到黑,他說:「當槍手一年就能賺幾百萬,為什麼還要上大學,畢業後一個月賺幾萬塊?」
小巴和格蕾絲通過考試後打算讓琳一起去波士頓留學,因為他們需要琳在大學繼續幫忙作弊,但是琳告訴他們:「難道你們不知道大學的考試沒有選擇題嗎?」
最終琳選擇自首,揭發了她參與跨國作弊案的事實,這個結局是否強行「正能量」暫且不說,大海覺得琳的醒悟始終缺少一個關鍵點。
這個關鍵點就是,琳曾在勸班克入伙的時候說:「作弊讓別人通過了考試,讓我們賺到了錢,是雙贏。」
而小巴向作弊考生們演講的時候也說:「讓我們去選擇大學,而不是大學選擇我們。」
他們的邏輯說得通嗎?其實不,因為作弊最大的危害不是讓不學無術的人獲得更好的機會,而是讓真正寒窗苦讀那些人的機會,被作弊的人所頂替。
蛋糕就這麼大,作弊的人拿走了,就會擠掉其他人的名額,作弊破壞的是公平。
而這個核心影片始終沒交代出來,這是大海覺得比較失望的一點。
不過話又說回來,雖然作弊破壞的是公平,如果這場考試(or人生)本身就不是公平的呢?
如果達官顯貴的子女多交點「贊助費」就可以上好學校,如果學校本身故意拔高標準,讓更多的學生只能交「擇校費」獲得入學機會,這樣的「考試」又有什麼資格去指責作弊者呢?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