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電影《三毛從軍記》
《三毛從軍記》是「三毛之父」張樂平從軍記的產物
本以為1949年前後拍攝的《三毛流浪記》算是絕版電影了,看了1992年的《三毛從軍記》,我才發現這電影更是一個空前絕後的存在,毫不誇張地說,這是一部開了國產電影后現代主義黑色幽默與漫畫風格先河的作品。49年的《流浪記》與之相比反而顯得苦大仇深、用力過猛了。
不說碾壓周星馳吧,但最起碼在同時期的大陸電影中是無與匹敵的,更比現在的喜劇要顯得高級得多。
而且
憑著豆瓣上四萬多人評價的8.4分,怎麼也能有資格與星爺比一下了吧。
(就這麼一說罷了,實際上是不好比較的。雖然他們都有一些後現代主義與解構主義風格,但實際上是分屬於兩種不同的體系中的電影)
比起《三毛流浪記》,《三毛從軍記》在 1992 年才第一次被導演張建亞搬上熒幕。此時,張樂平已經 82 歲高齡。在拍完影片最後一個鏡頭後的第二天,他便逝世了,令人惋惜。
在那個年代,中國第五代導演把中國電影推向了一個巔峰,無論是電影還是動畫片,作者們都把自己想要表達和抗爭的思想,通過自己的作品以一種隱晦的方式表達出來,像《三毛從軍記》這種電影,乍一看是個徹頭徹尾的兒童片喜劇,看懂之後你會發現搞笑的背後全是小人物的辛酸苦辣。
以假亂真的偽紀錄片風格
反英雄主義的主題表達
帝國主義瓜分中國蛋糕的情景
漫畫式的鏡頭
一場戰役勝利後,三毛被授予"智勇雙全"錦旗,但攝影師讓他把錦旗一再抬高,結果成了領導的錦旗了。
國難當頭,一切行為都要以救國為主導,於是三毛成為了牛師長的保姆。
不僅要給他擦皮鞋、正衣冠,
給漂亮的太太洗旗袍、絲襪、胸罩。
還要給他兒子擦屁股(注意擦屁股的紙,超級嘲諷)
拒絕一切歌頌,一切假大空,用畸形的滑稽去嘲諷醜陋的現實。像《三毛從軍記》這樣高級的黑色幽默,在中國影壇上並不多見,也只有那個年代能拍好並把握好這時相對寬鬆的審查環境。
周星馳曾被譽為後現代解構主義大師,但他自己一頭霧水,屬於一種創作自覺。
乍一聽,這兩個詞挺唬人的。其實網生代的我們基本上都自帶後現代解構屬性。
後現代主義是一種對現代價值觀的顛覆和反叛,它拒絕一切宏偉敘事,標榜離經叛道、懷疑一切;而解構主義顧名思義,把已經建立好的東西拆了,以反中心、反權威、反崇高著稱。兩者都意圖消解中心,強調自由與差異。
在文學、影視等藝術的創作中,後現代解構主義以荒誕、戲仿、拼貼、漫畫式表達為主要的表現手法。
《三毛從軍記》對這些手法都有極其巧妙的使用。
比如,軍官到看到上海名妓,不,上海名媛勞軍表演的大腿舞,望遠鏡漸漸翹了起來,隱喻這時也有別的東西翹起來了……
港片里也經常見到領帶豎起來隱喻的 ……
三毛的美夢,變成地主娶妻生娃,這才是那個年代的底層小人物真實的夢想啊。很真實,不過就是很政治不正確罷了
另一個幻想是成為岳武穆那樣的民族大英雄,與外敵搏鬥
這些都是真實地基於一個民國時期的小人物的幻想,很有可信度。
影片本身根據漫畫改編,繼承了漫畫的想像力、幽默性與諷刺性的同時也帶來了碎片化與劇情不連貫的缺陷,這也是本片的短板。
高度還原了漫畫中的人物形象和戲劇場景。
在影片的結尾,三毛望著一望無際的十字架墓碑,一臉茫然。
旁白這時候說,三毛結束了動蕩的軍旅生涯,等待他的是——三毛的獨白「完了」。
這個"完了"一下子讓人心頭一緊,想起那些慘絕人寰的民族愴痛,難以釋懷。
《三毛從軍記》的導演叫張建亞,通過《三毛從軍記》在第五代導演中獨樹一幟。和張藝謀、田壯壯是北京電影學院同屆的同學,當時張藝謀等第五代導演已經風格林立,希望能拍出屬於自己的片子,帶上自己的烙印,順著自己的"心氣兒",最終找到了漫畫。都是恢復高考後第一批考進北影的大學生,由於經歷過文革那個特殊時期,他們的作品顯得特別叛逆,哪怕知道題材敏感,也要借著作品來控訴一下文革給自己帶來的傷痕。
而以揭露社會現象為主的《三毛》系列,新中國成立之後也被戴上了一頂紅帽子。《三毛翻身記》、《三毛的控訴》、《三毛日記》、《三毛今昔》、《三毛新事》、《三毛迎解放》、《三毛學雷鋒》、《三毛愛科學》、《三毛與體育》、《三毛旅遊記》、《三毛學法》,都是這個特殊時期不得已而為之的作品。
兩個被壓抑的靈魂得到碰撞,《三毛從軍記》的生動加上張建亞導演較隱晦的電影化處理,殘酷的現實被解構成了一出出黑色幽默。
被敵人炸得埋了半截的三毛撿到一隻人手,嚇得趕緊扔掉
老鬼撿到之後先是了擼下對方的戒指,然後擦乾淨看了看對方生命線,罵了聲短命鬼
簡簡單單一個情節,在搞笑之餘把新兵與老兵的區別無比生動地表現了出來,同時也蘊含了戰爭年代人們對死亡的冷漠和無奈。
真正的喜劇並不是一味無內容的惡搞、搬網路段子,甚至是賣丑。
能把現實的苦難和無奈融合到一部喜劇里,還能讓人笑完之後感受到悲劇的內核,這才是喜劇的高級境界。
此後,張建亞還拍攝了同樣後現代主義氣息強烈的《王先生之慾火焚身》和《絕境逢生》。
另外,關於《三毛從軍記》還有個小故事值得一提。當時飾演老鬼的魏宗萬老師已近 54 歲,覺得和孩子演對手戲有點不合適,拒絕了這個角色,張建亞跪在地上請他出演後才使其答應。
這是真的跪求啊
不了解的人可能會說這不就是抗日神劇嘛。雖然這電影也很神,但這個神卻是褒義的,和泛濫成災、質量低下的抗日神劇有著本質的區別:一個是用很嚴肅的態度去拍荒誕劇,一個是用很荒誕的態度去拍嚴肅劇,一個努力地假裝自己沒有才華沒有靈魂沒有深意,一個努力地假裝自己很有才華很有靈魂很有深意……
可悲的是,對於前者,現在即使跪求也求不到。
更多關於三毛的解讀與相關電影漫畫的資源鏈接請看往期回顧
關於《三毛流浪記》細思起來極有意思的一些事……
關於《三毛流浪記》細思起來極有意思的一些事②
關於《三毛流浪記》細思起來極有意思的一些事③
推薦閱讀:
※雪中進軍這首舊日本軍歌反戰的意味比較強 還是軍國主義的意味比較強?
※博士不博
※關於香檳,那些你不知道的事兒
※「廚子不偷五穀不收」的道理在哪兒?
※歷史應該是一首能夠用多種聲部唱出的、聽得見的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