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此人是諸葛亮百戰百勝的重要棋子, 最後被害,死因一直是個謎

姜維(202年-264年),字伯約,天水冀縣(今甘肅甘谷東南)人。三國時蜀漢名將,官至大將軍。少年時和母親住在一起,喜歡儒家大師鄭玄的學說。因為父親姜冏戰死,姜維被郡里任命為中郎。

諸葛亮北伐時,姜維被懷疑有異心,姜維不得已投降蜀漢,被諸葛亮重用。諸葛亮去世後姜維在蜀漢開始嶄露頭角,費禕死後姜維開始獨掌軍權,繼續率領蜀漢軍隊北伐曹魏,與曹魏名將鄧艾、陳泰、郭淮等多次交手,姜維北伐總計大勝兩次;小勝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敗一次,小敗一次。後因蜀中大臣也多反對姜維北伐,而宦官黃皓弄權,姜維殺之不成,只得在沓中屯田避禍,後司馬昭五道伐蜀,姜維據守劍閣,阻擋住鍾會大軍,卻被鄧艾從陰平偷襲成都,劉禪投降。後姜維希望憑自己的力量復興蜀漢,假意投降魏將鍾會,打算利用鍾會反叛曹魏以實現恢復漢室的願望,但最終鍾會反叛失敗,姜維與鍾會一同被魏軍所殺。

姜維幼年喪父,與寡母一起生活,喜好鄭玄的經學。他出仕任本郡上計掾,州里徵召他為州從事。姜維的父親姜囧曾是天水郡功曹,時逢羌、戎叛亂,姜囧挺身護衛郡守,死在戰場,故此姜維受賜官為中郎,天水郡參軍。

建興六年(228年),蜀漢丞相諸葛亮軍出祁山,當時姜維和功曹梁緒、主簿尹賞、主記梁虔等從天水太守馬遵在各地巡查,馬遵得知蜀漢大軍到來,各縣都響應蜀軍,懷疑姜維等人異心,於是扔下姜維等人,連夜隨郭淮逃往上邽。姜維等人追之不及,回城時城門已閉,於是率領所部前往冀縣,而冀縣也不放姜維入城,姜維不得已,投降諸葛亮。馬謖兵敗街亭,諸葛亮拔西縣千餘家回蜀,導致姜維與母親分開。

歷史上,很多高人都對他進行過,很好的評價:

諸葛亮:「姜伯約忠勤時事,思慮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諸人不如也。其人,涼州上士也。」「須先教中虎步兵五六千人。姜伯約甚敏於軍事,既有膽義,深解兵意。」

鍾會:「公侯以文武之德,懷邁世之略,功濟巴、漢、聲暢華夏,遠近莫不歸名。每惟疇昔,嘗同大化,吳札、鄭喬,能喻斯好。」「以伯約比中土名士,公休、太初不能勝也。」

鄧艾:「姜維,自一時雄兒也。然與某相值,故窮耳。」

郤正:「姜伯約據上將之重,處群臣之右。宅舍弊薄,資財無餘,側室無妾媵之褻,後庭無聲樂之娛。衣服取供,輿馬取備,飲食節制,不奢不約,官給費用,隨手消盡;察其所以然者,非以激貪厲濁,抑情自割也。直謂如是為足,不在多求。凡人之談,常譽成毀敗,扶高抑下,咸以姜維投厝無所,身死宗滅,以是貶削,不復料擿,異乎《春秋》褒貶之義矣。如姜維之樂學不倦,清素節約,自一時之儀錶也。」

郭頒:「時蜀官屬皆天下英俊,無出維右。」

曹奐:「蜀所恃賴,唯維而已。」

干寶:「姜維為蜀相,國亡主辱弗之死,而死於鍾會之亂,惜哉!非死之難,處死之難也。是以古之烈士,見危授命,投節如歸,非不愛死也,固知命之不長而懼不得其所也。」

此人是諸葛亮百戰百勝的重要棋子,最後被害死因一直是個謎

如果諸葛亮看不上姜維,也不重用姜維,姜維也不可能當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蜀國的大將軍

為了收服姜維,諸葛亮付出了重大代價。如果按照《三國演義》上所講述的,其實諸葛亮完全可以長驅直入攻進魏國。這正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啊,司馬懿被免職了,魏軍也失了元氣,可是諸葛亮放棄了這一大好時機。諸葛亮想什麼呢?用他的話講:「我放走了一隻鴨子,卻得到了一隻鳳凰(指姜維)。

有人讀《三國演義》到此處,心裡總有些疑問,為了一個人才,而放棄了整個攻魏的計劃,值得嗎?這裡邊有諸葛亮的難言之隱。是關於接班人的問題。劉備去世後,諸葛亮成了蜀國企業的總經理。董事長劉禪,只是一個擺設。諸葛亮在西蜀治理多少年,他有一個致命的失誤:即沒有注意培養後備幹部。簡單地說,他沒有給自己找到一個合適的接班人。

從諸葛亮出山之後,他身邊的人才很多,他卻一個也沒有看中。諸葛亮是一個認真的人,他不可能將就。諸葛亮要認真選擇,這個人必須在思想上,策略上跟他保持一致,而且在性格脾氣上,還必須達到諸葛亮的滿意。眾里尋覓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就在魏國處。這人就是姜維啊。

實事求是地說,諸葛亮也培養過接班人,馬謖算不算?應該算是一個。可是這位馬哥們兒理論上有一套,實踐經驗差得太多,丟了街亭,也丟了腦袋。除了馬謖,諸葛亮似乎沒有再對誰有過培養之心。有了姜維,諸葛亮就很放心地死了,姜維的確不負諸葛亮多年的栽培,諸葛亮身後,他又對魏國發動了幾次大動作的進攻。

北伐中原是個腦子活,更是個力氣活,蜀國的軍事力量和經濟力量如何?姜維未必不知道。為什麼就這樣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地硬幹呢?就因為諸葛亮對他有知遇之恩——如果不是諸葛亮,姜維現在是什麼?頂多還是魏國里的一個普通將領,工資也不會太高,出息也不會太大。如果諸葛亮看不上姜維,也不重用姜維,姜維也不可能當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蜀國的大將軍。這是常委一級的領導幹部啊,這裡邊的情份多大啊。

姜維跟司馬師、司馬昭兄弟打了多少年,後來還遇到了兩個勁敵:鄧艾與鍾會。這二人出道兒雖然比姜維晚些,可名氣卻與姜維在伯仲之間。這兩個人不負司馬昭的期望,攻破了蜀國。鄧艾受降了劉禪,鍾會困住了姜維。劉禪給姜維下命令:姜維啊,我都投降了,你還撐著個什麼勁兒啊?快投降吧,咱們打不過人家。鄧艾大概想得很輕鬆,劉禪都下命令了,你姜維敢不聽么?敢不降么?

姜維降不降呢?降,對不起當年諸葛亮一片刻意栽培之心。不降,就有了違抗命令的難度。但這不是問題。姜維肯定不降啊。我投降?笑話!我來蜀國是沖著諸葛亮先生的知遇之恩來的。說實話,我還真不大承認你劉禪呢,我是諸葛亮先生的人。我就這樣貪生怕死地投降了,後人怎麼議論我呢?不降!古人似乎比今天的人要臉,那時好像還沒有好死不如賴活著這句俗語流行。

姜維偷偷地給劉禪寫了密信,思是說,主子啊,您再忍忍,我這裡再想想辦法。姜維能想什麼辦法呢?他先是口乾舌燥地說服了鍾會。按說,姜維不應該說動鍾會。鍾會是個聰明人啊,書讀得多,腦子像轉軸。可是聰明人往往昏了頭,比傻子還笨。鍾會真讓姜維說動了:老薑啊,你的話我想了一夜,你說得有理啊。司馬昭這個人靠不住。皇帝輪流坐,今年到我家。

可是姜維和鍾會都忘記了他們的對手是司馬昭,這個人可不是個「雛兒」,鍾會出兵的時候,司馬昭就料到了這一步,鍾會的變化,是在他意料之中的事兒,他稍稍動了動心思,就讓鄧艾和鍾會自相殘殺起來。姜維也死於亂軍之中。膽大妄為的姜維啊,真是盡心儘力了,由此說,諸葛亮算是找對了接班人。


推薦閱讀:

228年四場戰役,解析三國戰略思路。
讀史隨札——立廟之爭
三國志11裡面統智高,武力不高的武將該怎麼價值最大化?
深扒,茶祖諸葛亮背後的六大「靠山」!
九里堤碑文是否為偽造?

TAG:诸葛亮 | 姜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