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二戰中的蘇聯(一九三六-一九三八 和平的代價)
關於這篇文章,是我在看到現實中大多數人對於蘇聯在二戰中的突出貢獻沒有概念有感而發的。廢話不多說,先進入正題吧。
二戰究竟從什麼時候開始,這個問題不同國家的人應該有不同的回答,英國人會說1939年,俄羅斯人會說1941年,中國人會說1931年。但是我認為隨著法西斯政黨的上台和掌權二戰就已經開始了,你不能不把奧地利 捷克斯洛伐克 埃塞爾比亞 中國們的抗爭不視為二戰的一部分,雖然關於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們的命運在談判桌上就被決定了。因此我在這裡將會首先介紹戰爭爆發前蘇聯的所作所為。
1929年10月29日,一場席捲整個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危機爆發了,他的破壞是空前的,無數人失業,無家可歸。當然這是資本主義世界的情況,在當時作為世界上唯一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卻迎來了自己發展的黃金時期, 歐美的技術,人才,工人,設備湧向了蘇聯。在斯大林的領導下,先注重發展重工業的計劃取得了空前的成功,蘇聯不但成為了世界第二大工業國,而且為衛國戰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另一邊,德國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策源地之一,卻迎來了另一種思想的領導,希特勒的上台使得德國開始重新武裝,德國的戰爭機器全力開動.儘管如此,當時間來到1936年時,德國事實上軍事力量仍舊十分弱小,當時無論是英國還是法國都可以輕而易舉的打敗他,但顯然他們沒有這樣的打算,德國進軍萊茵蘭的行動獲得了成功,而這只是希特勒的第一次冒險.不管怎麼樣凡爾賽和約,洛迦諾公約都已經無法約束越發壯大的德國,在希特勒用簽訂互不侵犯條約和德國重新加入國聯的可能性來安撫英法後,進軍萊茵蘭並未引起嚴重後果.
這一年之後,德國與日本首先簽訂了反共產國家協定,義大利隨後加入,大抵這就是英法所期望的德國向東方尋求"生存空間",以期與另外一個威脅-蘇聯發生衝突.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在1936年到1938年發生的事情可能也就不是那麼令人驚奇了
.
在1936年還有一件大事發生了-那就是西班牙內戰.弗朗哥將軍發動了針對共和政府的叛亂,共和軍儘管控制著馬德里,巴塞羅那這樣的大城市,但是他的敵人弗朗哥卻尋求到了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幫助,儘管共和政府得到了蘇聯的支援和國際民主人士,國際主義者們的大力幫助.但這與他們的困境比起來不過是杯水車薪,儘管法國政府在一九三八年八月二日主張地中海三大國英法意達成一項協議,以禁止向西班牙領土運送武器和其他軍需品,不久後,還邀請了德國,葡萄牙和蘇聯參加.到八月底除葡萄牙外全都接受了法國的建議,當不干涉委員會在九月九日於倫敦舉行會議時,二十六個歐洲國家出席了會議,兩周後,葡萄牙也出席了會議,但顯然這項協議對於德國和義大利不過是一紙空文,容克式飛機仍在全力空運,德國和義大利的船隻也在不斷的向西班牙運送物資.至此西班牙內戰已經不僅僅是西班牙人自己的戰爭了,它肯定不是一場反共討伐,它是德國的軍事試驗場,也是有利於德國戰略的歐洲舞台的一部分.
1938年這是英法綏靖政策達到巔峰的一年,第一個為"和平"犧牲的是奧地利,事實上在1934年奧地利就有過法西斯政變,不過萬幸的是失敗了,不過當來到1938年,德國開始露出獠牙時,事情就不是這樣了.奧地利總理許士尼格為了避免奧地利被吞併做出種種努力,甚至把希望放在了義大利身上,畢竟沒了奧地利,德國和義大利不就接壤了嗎(笑).無論怎麼說義大利都是有這種擔心的,所以結果奧地利問題牽動的也只是義大利的神經,英法的"憤怒"反映在了行動上-外交抗議,雖然吞併奧地利會使德國毗鄰義大利,但是這不是義大利為了奧地利出兵的理由,在德國軍隊的刺刀下,奧地利舉行了全民公投,以"自願"加入德國.聽說這事傳到捷克斯洛伐克後,蘇台德的日耳曼人都因此而」歡欣鼓舞」.
當吞併奧地利的事情傳到捷克斯洛伐克後,自然令其無比緊張,當奧地利淪陷後,德國已經三面包圍捷克斯洛伐克了,這對捷克斯洛大的國家安全造成巨大影響,捷克斯洛伐克自己顯然是無法抵禦德國法西斯的,它首先尋求的是法國的保護,在凡爾賽體系後簽訂的一系列條約中法國對於捷克斯洛伐克的國家安全是負有責任的,但遺憾的是凡爾賽條約已經被德國打破了,法國在戰後極力構築的,羅馬尼亞,捷克斯洛伐克等一眾小國為主的小協約國體系也宣告破產,不過儘管如此,捷克斯洛伐克仍然對於英法抱有幻想,畢竟我們還簽過條約的嘛(笑).
另一方面蘇聯領導人顯然比英法領導人更敏銳的查覺到了德國法西斯的威脅,為此而極力的尋求與英法聯合以抵禦德國法西斯的威脅,不過在英法眼裡,共產主義者比德國法西斯可惡的多,在慕尼黑之前蘇聯的外交努力多以失敗而告終,因此在九月二十九號到三十號的時候,一切都決定,希特勒 張伯倫和達拉第們達成了令人作嘔的協定,而捷克斯洛伐克代表甚至被拒絕入場只得在場外等候"判決",蘇聯甚至沒被邀請參加這次會議,這無疑大大的打擊了蘇聯方面的熱情,深深地加深了對於西方世界的不信任和二者之間的隔閡.
希特勒告訴張伯倫和達拉第,蘇台德是他最後的領土要求,張伯倫得到了希特勒的承諾,開心地帶來了"我們這個時代的和平"(笑).張伯倫先生的記性顯然不怎麼樣,希特勒的承諾就像是廢棄的草稿紙一樣廉價,慕尼黑會議後不久德國就進入了布拉格,舉世聞名的斯柯達,捷克兵工廠自此開始為德國服務.
在捷克斯洛伐克徹底淪陷後,儘管對西方有這深深地不信任,但德國法西斯的威脅卻是眉目可見的,在捷克斯洛伐克淪陷後,英法也意識到綏靖政策不可能一直延續下去,因此雙方再次進行了一系列的外交努力,當我們打開地圖,我們就會明白蘇聯和英法聯合抵禦德國的最大問題在於雙方當時還並未接壤,因此雙方最大的分歧不在於各國出兵數量,而在於蘇軍需要進入波蘭和羅馬尼亞駐防,可這是波蘭羅馬尼亞不願意看到的,英法兩國也不贊成.關於波蘭,它不僅參與了瓜分捷克斯洛伐克的行動-取得了外奧爾扎地區,還與德國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英法的保證也猶如一針強心劑,在這一系列的活動下,讓波蘭人確信了自己不需要紅軍的介入.這樣直接導致了李維諾夫的解職,它標誌斯大林徹底失去了與西方聯盟的耐心和信心,莫洛托夫任外交部長,蘇聯方面開始尋求與納粹的和解,李維諾夫在此之前的外交努力宣告流產,蘇德關係迅速升溫,里賓特洛甫-莫洛托夫條約的簽訂使與納粹德國和解的外交策略達到了巔峰
寫在最後的話:在戰爭爆發前,蘇聯為了阻止德國法西斯的擴張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由於英法的猶豫和不信任,這些努力都宣告了破產,並最終逼迫蘇聯與希特勒和解,這不得不說是非常的遺憾,英法的一路綏靖也沒法熄滅希特勒的野心,養虎為患最終導致了二戰的擴大。
.
推薦閱讀:
※伊拉克戰爭,米帝軍隊25天全殲伊拉克軍,對中國軍隊有什麼啟發?
※庫圖佐夫是怎麼勸說沙皇放棄首都的?
※如果辛亥革命失敗了,滿清最終成功續命。太祖等人的革命還有可能出現並成功么?
※什麼鬼?內戰居然會增加國家稅收!
※機槍簡史:塹壕里的死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