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羅馬尼亞裝甲部隊發展史(2)

在斯大林格勒崩盤前,羅馬尼亞人就清楚R-2坦克已經不堪重用了。為此,羅馬尼亞人開始模仿德國(@偷雞賊),使用繳獲的蘇制76.2mm火炮建造無炮塔的坦克殲擊車。由於剩下的R-2坦克太少,羅馬尼亞的官員建議使用繳獲的T-60輕型坦克。T-60不光數量比較多(170輛),而且德國和羅馬尼亞均有其使用的道奇發動機零件。康斯坦丁中校(Constantin Ghuilai)提出了這一設計理念。他選擇了蘇聯的F-22 76.2mm火炮,這種火炮不僅反坦克能力不錯,而且羅馬尼亞也有許多儲備。此時的羅馬尼亞工業部門已經山窮水盡,就連裝甲板不得不從繳獲的蘇聯坦克上切割下來。羅馬尼亞人改進了原本的懸掛系統,車組只有3人(駕駛員,車長/炮手,裝填手)。到了1943年6月,羅馬尼亞改裝了17輛(TACAM)T-60坦克殲擊車(Tun autopropulsat cuafet mobil),並將其用於重建第一裝甲師,該師的兩個坦克團各擁有一個連。在加入蘇軍後,羅馬尼亞被迫交還了所有繳獲裝備,這種坦克殲擊車也是其中一員。

在開始了之前的項目後,康斯坦丁也打算改裝老舊的R-2。雖然一開始R-2裝備F-22火炮,但由於火炮的供給出現問題,所以之後換位了ZIS-型76.2mm火炮。直到國防軍發出了最後一批38(t)後,陸軍才把R-2送回了工廠,因此直到1944年2月在布加勒斯特的UMP和萊奧尼達工廠才開始改裝工作。原本1943年8月的計劃是改裝40輛R-2,但是到了1944年7月末項目暫停時只完成了20輛。羅馬尼亞陸軍想要更好的火炮:雷希察75mm反坦克炮或88mm炮。雷希察75mm反坦克炮是羅馬尼亞版本的ZIS-3火炮,但彈藥來自於德國的PaK 40。第63反坦克殲擊車連接收了20輛R-2坦克殲擊車。該車只能攜帶30發炮彈。在加入蘇軍後,其餘的16輛R-2坦克殲擊車加入了第四集團軍。

現今保存的TACAM R-2

羅馬尼亞也打算給R-1超輕型坦克裝上蘇制的1942年型45mm火炮,並給38(t)裝上76.2mm F-22火炮,但是這兩個項目都沒能進入生產階段。R-1坦克殲擊車的問題在於45mm火炮的火力太弱,而且車體太輕無法承受更大口徑的火炮。

原本羅馬尼亞人打算將R-35改裝為無炮塔的坦克殲擊車。一開始第二坦克團打算使用執照生產的47mm火炮,但之後國防部決定使用蘇聯的45mm坦克炮來提升R-35的火力。第2坦克團的工廠將繳獲的T-26坦克的炮塔換到了R-35坦克的底盤上。由於主炮過大,炮塔上並沒有機槍。由於炮彈更大,該車只能攜帶35發炮彈。在1943年1月,康斯坦丁上校推薦拉長雷諾的炮塔前部。經過改進後的炮塔不光可以容納主炮,還可以保留原先的防護。在進行測試後,陸軍下了訂單,將其改裝為Vanatorul de Care R-35 Transformat,到了1944年6月完工了30輛。原本羅馬尼亞還計劃改裝第二批,但由於盟軍的空襲摧毀了萊奧尼達工廠,改裝被迫停止。

在兩台虎王之間一輛渺小的R35

最初安裝T-26炮塔的R35

羅馬尼亞在戰爭中最具野心的計劃是「元帥」坦克殲擊車(Maresal)。這種坦克殲擊車要擁有強大的主炮,同時又要簡單到足夠羅馬尼亞自行生產。在1943年夏羅馬尼亞在T-60的底盤上安裝了蘇制的122mm榴彈炮。這種坦克殲擊車使用封閉式戰鬥室。最初的試驗很成功,因此到1943年10月他們又建造了兩輛原型車。儘管羅馬尼亞人為122mm榴彈炮研發了用於反坦克的聚能彈,但是在成功試驗了雷希察75mm反坦克炮後,他們就打算使用新型火炮。該車的問題在於後坐力過大,同時發動機馬力過低(85馬力)。之後的原型車改進了懸掛系統,並增大了車體,但裝甲只有10mm,車組也僅有兩人。德國人對其布局深感震撼,隨後德國研發了追獵者坦克殲擊車。第4輛原型車在1944年2月完工,裝備有75mm火炮和120馬力發動機。為了提升馬力,羅馬尼亞向德國訂了1000台哈奇開斯的發動機。由於羅馬尼亞缺乏原材料,研發遭到進一步推遲。

國外畫師復原的作戰插圖

羅馬尼亞想要組建32個反坦克營,每個營裝備30輛Maresal。在1944年夏法國的霍其芬斯工廠被盟軍摧毀後,德國人同意提供160馬力的普拉加發動機與220馬力的泰脫拉T-103發動機。最後兩輛原型車,M-05和M-06,使用了更多的38(t)的零件。之後美軍轟炸了工廠,而蘇聯強迫羅馬尼亞終止該計劃。該計劃只建造了6輛原型車。

在1943年秋,柏林最終授權了一個重新武裝計劃。德國計劃重建第1大羅馬尼亞裝甲師,並用第2坦克團組建第二裝甲師。在1943年11月到1944年7月間,德國人向羅馬尼亞出售了114輛4號坦克,98輛3號突擊炮以及兩輛4號指揮坦克。1944年6月的裝甲師下含一個坦克團,一個機械化步兵團和一個摩托化炮兵團。比起普通的德國裝甲師,該師的人數裝備更少。坦克團擁有兩個營,每個營下含一個排的輕型指揮坦克排,裝備有坦克殲擊車,兩個4號坦克連和一個3號突擊炮連,一個團合計擁有90輛坦克和突擊炮。

紅軍在1944年4月-5月間開始抵達羅馬尼亞前線。羅馬尼亞第一裝甲師參加了1944年8月紅軍的第二次雅西——基什尼奧夫突擊,不過它被拆成了獨立的戰鬥群。同時,羅馬尼亞的政治領袖也打算脫離戰爭。在1944年8月23日,國王實施了一次政變,並與蘇軍結盟。大量在羅馬尼亞內的德軍部隊不得不投降。一些陸軍訓練中心的車輛被分配給尼庫雷斯庫裝甲分隊,該分隊在政變期間突襲布了加勒斯特內的德軍部隊;第一裝甲教導師也參加了戰鬥。到了1944年9月,蘇軍開始指揮第1和第4羅馬尼亞集團軍,此時的第二坦克團裝備有66輛4號坦克和R-35/45,以及另外的80輛車輛,他們在維也納附近結束了戰鬥。在戰爭鄰近結束時,蘇聯也向羅馬尼亞陸軍提供了少量的T-34-85坦克,但此時坦克團的主要裝備還是德國車輛。

紅軍提供的T-34/85

戰爭結束後羅馬尼亞人仍然裝備的黑豹坦克


推薦閱讀:

一些蘇/俄裝甲車輛簡易識別
萬國大閱兵----WOT 9.18版本 加值戰車推薦(國服篇)
《坦克百科》預熱篇:「虎」式之傲
淺談蘇聯/俄羅斯坦克裝甲發展

TAG:坦克 | 历史 | 第二次世界大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