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槍手》:好人為何最後總變得不可救藥的壞

《天才槍手》很好看,因為很酷,演員都非常有氣質,像女主角,長得很像很有氣質的中國杜鵑,男主角,長得很像中國王大陸。加上主要角色又是天才、富二代、成績好的這些鋒芒畢露的人,所以非常好看。但好看這檔子事,沒啥好說的。

電影根據真實事件改編,原型是2014年發生在亞洲的SAT考前泄題,答案從較早考試的澳大利亞傳出,波及到了1萬名左右學生,被取消了成績。(我對這個新聞好像還真有點印象。)

這段新聞被拿來當作電影的重頭戲來處理,拍的高潮迭起,在這之外導演則探討了關於教育、青春、選擇等等話題。兩個角色的轉變成為了故事的主要發展脈絡,做槍手的兩個人——小琳和班克,有著類似的單親家庭,也都不富裕,兩個人在學校里是最有代表性的優秀學生。

小琳最先做起了富二代的槍手,但在最後卻得到醒悟;班克是夢想被破壞被迫成為槍手,但在最後卻黑化墮落。這兩種轉變在最後給人感覺顯得略有突兀。

但單純地從角色角度看,便很能解釋得通。雖然都成績優異,但兩人畢竟有區別,小琳更多的是天資聰慧,班克更多地依賴刻苦,兩個人不同的腦迴路似乎決定了兩人最終的分道揚鑣。

從一開始小琳似乎就更多地傾向於享受運用頭腦的過程——耍小聰明幫自己減免學費、被喚作「小琳」老師便同意幫好友補習功課。在應該進行著價值取捨的時刻,她則通過發掘出巧妙的技巧直接繞過了去做價值判斷——

坐在鋼琴前突然得到了如何巧妙地向眾人如何傳遞答案,便同意了幫富二代作弊的買賣,貫穿整部電影的鋼琴聲也成就了很多驚艷的段落;同樣,被父親嚴肅教育後心灰意冷,在第二次她決定放棄繼續幫人作弊時,卻意外發現了另一個高超的作弊方案——通過倒時差來泄題——便立刻決定了繼續跨國作弊。

當作弊完成,不用再施展天才時,在父親的影響下,她總能很快醒悟。她清晰自身的處境,所以也享受著利用才能改善自身處境。這種天才腦迴路讓最後班克給出的制衡方案也無濟於事,小琳竟然選擇了和一大波人同歸於盡。

而努力地學習而達到成績好的班克,儘管會舉報作弊的人,顯得很「正義」,但他其實極少區分過對錯,而更多地表現為自我和外界的「鬥爭」。

班克和小琳參加智力競賽在場外守候時,班克顯然對小琳有所戒備,但小琳只是很親和地幫他倒騰一下形象——我以前也老覺得成績好的冷漠自私,但在具體接觸時發現他們人往往也不賴。

掙扎在底層的凡人班克自始至終都對他人抱有不可避免的敵意,將成功這條路看作一個擁擠的陽關道。小東作弊被他發掘,他絕對是固執地硬要捅出去;因為他選擇的是一條需要踏實努力才可能扭轉人生的路,不能容忍這條路上的規則被破壞。

這種對抗心態解釋了他接下來行為的全部動機。

他的報復,先是對具體人物的復仇,在廁所變卦,臨時加價,直接導致了被人舉報,將記答案的重任落在小琳一人身上;而在拿到錢後,他徹底黑化,預謀更大的作弊計劃,策划了制衡小琳的方案——不合作就都捅出去,這時候他報復的就是終於被他發現的社會潛規則了。

總是一開始最好的人最後更容易變得不可救藥的壞,我想其實是因為對這種人來說,「好」曾經是他從這個世界汲取養料的弱法子,「好」從來不是一個單純的「好」,而是一種隱晦的策略、一種算計,只要還能給這種「好」一些應得,這種人是可能好一輩子的。小琳為了讓他加入曾直言:「就算你誠實,生活照樣在欺騙你。」

於是在夢想被破壞後,他自然轉變了策略。發現作弊被抓也不會坐牢,他興奮地認為認為可以一再利用。

正是在這個富二代可以找人作弊出國留學,優秀的人卻只能在國內駐紮的規則里,小琳看到了班克身上那種樸素正直的極端脆弱性,意識到自己永遠失去了一位可貴的朋友,刪照片既是為了擺脫嫌疑,卻也忍不住淚流——原來的那個班克已經不在了。她也被迫快速成長,決定做一名人民教師,揭露整個作弊經過。

根植於社會的複雜人性,和人物有所犧牲地成長,是這部高質量諜戰外殼下的青春電影,打動人的內在。


推薦閱讀:

關於《致命ID》的一些疑問和疑點?
抗戰電影編年史:正面戰場篇
人吶,再傷心的時候肚子也會餓啊
解讀恐怖谷效應

TAG:电影 | 天才枪手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