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大腦」能為百萬車輛川流的城市帶來什麼?
文/數據俠 王堅
本文為2017年10月11日阿里巴巴技術委員會主席王堅在雲棲大會上的演講實錄。
城市是人類最了不起的發明,但今天城市發展對資源的佔用是驚人的
我們去年講到城市大腦,其實自從人類有了互聯網技術,讓我們可以去重新思考一下我們城市的問題,其實我也是這一年才明白城市到底是什麼。
大自然發明了一個很了不起的東西,叫做人類,但是留了一點遺憾,叫做疾病。而人最了不起的發明,就是城市,也留了一點遺憾,就是城市病,而且這個病還挺嚴重。
我們今天所有的發明、所有的活動、所有的努力,都是圍繞著城市來做的。大家覺得要回歸自然、回到農村,但是這一年我認真研究了一下,將來還是有80%的人會生活在城市裡,人類是離不開自己發明這個東西叫做城市。
有些數據可能大家不熟悉,以為開了車,就享受了幸福的生活,可是大家可能沒注意我們付出了什麼。每一個小車的成員平均佔用了80平米的道路空間,當我第一次看到這個數據,非常吃驚。我找了很多專業數據,想去求證,我甚至認為可能實際情況比這個數字還大。今天大部分人在家裡還沒有80平米,可是你上了街就需要80平米。
這只是對於道路資源的需求,其實一個城市的發展,對於自然資源的索取是遠遠超出大家想像的,大家今天碰到水資源問題、電資源的問題,所有的資源消耗都是超出大家想像的。城市發展最後本質要解決資源的問題,這是我們面臨的一個共同的挑戰。
當我們享受所有的技術給生活帶來的好處的時候,大家沒有意識到,其實今天我們在城市裡都是生活在道路的孤島上。
前段時間我去看了一下衛星拍的杭州市的照片,城市被道路隔離成了一個一個個孤島。越是今天所謂的高新區,道路修得越寬,我們越是生活在這個孤島。
我曾經在一本關於城市發展的書上看到一張昆明的照片,講了一件事就是人甚至覺得要開小車過馬路,因為馬路太寬了。就像我今天穿的格子襯衫,格子很小,但是線很粗。
本來用細細的一條線就能把生活區給划出來,但越來越寬的道路讓我們生活在了一個被道路分割的孤島上。
數據資源成為城市最重要的自然資源,這也是人類第一次靠自身行為產生的資源
我覺得老天還是公平的,當互聯網的技術、計算的技術,當數據的思想發展到今天,除了傳統的土地資源、水的資源以後,城市多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數據的資源會變成城市最重要的自然資源。
我想這可能是人類第一次靠自身行為,產生了跟土地一樣重要的資源,這是我們最幸運的地方,也是剛才馬總講的,我們要天生樂觀。有一點病沒有關係,一定會找到方法來解決。
我們非常幸運,今天有了一個新的自然資源,就是數據。這個自然資源跟過去的土地資源最大的不同,它是人類自身產生的,不是自然恩賜給我們的。第二,它可以被重複使用,這給了我們一次巨大的機會。
城市有了數據資源以後,藉助城市大腦可以幫我們做非常多的事情。
去年我在這裡講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交通的攝像頭跟紅綠燈的距離,這兩個東西放在一根杆子上,但是從來沒有被數據連接過,而且中間的過程複雜到大概在座的大部分人沒有辦法想像。
但我們非常高興,去年從蕭山開始試點的時候,第一次讓數據消滅了攝像頭到紅綠燈之間的距離,城市第一次可以每十五分鐘根據攝像頭看到的交通情況去更新紅綠燈的的策略。紅綠燈策略的改變,就是對道路資源的再次分配,也是對時間資源的再次分配,老百姓每天都可以早一點回到家裡。
剛才葉局長介紹,我們在杭州主城區高架橋也做了實踐。杭州也是在中國城市裡面第一次知道在這一時刻,路上到底有多少輛多少車。
杭州的市區的汽車保有量也就是120萬輛,但每天跑在路上的也有120萬輛。所有對城市規劃的假設都是一半的車在路上,但杭州儘管做了限行,還是有120萬輛跑在路上。同樣這也是我們第一次知道,這120萬輛車每天至少有一半的車上過快速路,這些發現讓我們對於城市的理解發生了一次天翻地覆的變化。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會跟杭州市一起合作,在高架上把過去要交警管的地方,用機器智能去管。使得在杭州最重要的中河高架上,平均行使時間會縮短10%,所以你在高架上走的時間,大概會縮短五分鐘到八分鐘,大家設想一下看看,為這120萬人省了多少時間。
我最早開始做拼音輸入法的時候,就想如果中國人要輸那麼多漢字,為每一個字省上0.01秒,你為全中國人民省了多少時間。同樣為120萬輛車的50%每天省上10%的時間,給老百姓帶來多大的方便。有了數據以後,一個幹警、一個民警可以為城市提供的服務增加了十倍。
我們在蘇州也做了實踐,非常高興在蘇州,政府、運營商以及企業都把自己的數據匯聚到城市大腦,其實這些數據本來也是城市的一部分。這些數據最後改變了老百姓的出行方式,我們在蘇州做了兩個公交試點,客流量分別增加了近17%和10%。
大家過去愛說老百姓覺悟不高,實際上大家不知道過去我們公交線路跟站點設計有多麼不合理,最後你把這個問題都怪到老百姓頭上去了。
其實城市發展到今天,還要要靠修更寬的路,造更大的車來發展,這已經是上一個世紀的想法了。
最重要的是數據資源變成城市最重要的資源,剛才行癲提到杭州成立了一個數據局,我更正一下,杭州不是成立了數據局,杭州市是成立了數據資源局,少這兩個字是差別非常大的,這是中國的城市中,第一次把數據當成資源來看待。
城市大腦成為城市新的基礎設施,是杭州送給世界城市的禮物
我想在世界城市的發展會發生一次非常大的變化,城市大腦會變成未來城市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設施。
城市大腦的使命就是,讓城市所有的數據資源要得到及時處理。大家不會忍受垃圾在家門口放三天,但是今天大部分城市的數據都白白放爛,還不知道去了哪裡。
前幾天徐匡迪主席來的時候,我跟他開了一個玩笑,我說我做了這件事情才明白市長不是一個人能幹的事情,城市運行狀態已經超越了靠人腦能感知。
當我第一次知道杭州此時此刻有120萬輛車在路上跑的時候,我最同情的是市長,因為市長不知道這120萬輛車跑在哪裡。
一個城市的狀態的及時分析是所有事情的基礎,最終的目標都是要為老百姓服務。一個城市所有的公共資源最終都需要及時調配。
剛才葉局長提到的110、119等所有的救命、救人的車,速度跑得更快,不是簡單的把別的車卡下來,讓自己走。而是用我們的數據資源,在不影響別人的情況下,讓這些車能夠得到更好的城市道路資源和時間資源。這也再次說明城市資源的及時調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
要做到這一點,城市需要一個新的基礎設施,我們把它稱為城市大腦,這就是我們在杭州所做的。
杭州真是一個得天獨厚的地方,2022年亞運會又將在杭州召開,我們希望在蕭山亞運會的地方,讓城市是大腦成為真正的基礎設施,也讓大家認識到城市大腦未來會成為每一個城市所必須的基礎設施。
我們在杭州有非常大的機會,為全世界做這麼一個探索。同樣這個事情的意義超出大家的想像,這不是一個僅僅交通治堵的問題。政府說為2022年亞運會,在交通基礎設施要投入2000億,如果說我們優化10%,那就省下200億。想想看,200億可以為老百姓做好多少醫保。
城市大腦起於杭州,這也是杭州送給世界城市發展的一個禮物。
城市大腦是一項完善社會治理的實踐,通過對城市全局和實時數據的分析,讓數據幫助城市來做思考和決策,有效調配公共資源,不斷修正城市運行中的缺陷。2016年,杭州市聯合阿里雲等企業,首先在蕭山區開展交通治理試點,目前,杭州主城區、蕭山區均已安裝城市大腦。
數據俠門派
本文數據俠王堅,阿里巴巴技術委員會主席。
加入數據俠
「數據俠計劃」由第一財經數據新媒體DT財經發起的數據人社群平台,旗下有數據俠專欄、數據大咖及愛好者社群、線上線下「數據俠實驗室」系列活動等項目,了解數據俠計劃詳情請關注DT數據俠點擊「閱讀原文」。
+ 投稿:chengyixiang@dtcj.com
+ 合作:zhaonan@dtcj.com
推薦閱讀:
※如何認識一座城市?
※Gormley | 你再過來我就跳下去了
※紐約老照片
※日本是否只有東京能夠被稱之為國際大都市?如果是,形成這一狀況的原因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