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約版《大本經》----根本佛法:苦集滅道,十因緣,清凈眼,具足戒

第五部分 簡約版大本經

《大本經》過於繁瑣,加入了許多迷信的記載和印度教的神話故事,迷信和虛構的內容都應該被剔除。《大本經》為了表達「諸佛常法」,虛構了過去六佛,並以毗婆屍為例講解成佛的過程。實際上《大本經》記載的都是悉達多自己的經歷,本書在這裡寫一個簡約版的大本經。

(1)悉達多告訴人們:成佛的道路都是一樣的。

人類在出生時,便擁有使自己快樂的一切事物。人類有食慾,自然循環給予人類無窮的食物;人類有性慾,男女自己的身體擁有性器官,可以滿足人類無窮的性慾。人類生而潔凈,具足,高貴。

(2)悉達多接著講述自己成佛的過程:

悉達多出生後,在遊玩途中遇見「老,病,死」,發現自己不能避免它們,從而陷入了痛苦之中。悉達多開始尋求從「老,病,死」中解脫的方法:他先向「苦行沙門」學習,在經歷極端苦行後,發現並不能獲得解脫。而後他放棄苦行,恢復體力後,在菩提樹下思考七天,終於自我覺悟獲得真理。

(3)悉達多稱自己為「佛」,意思是「覺悟者」,他將自己覺悟到的真理歸納為「苦集滅道」四聖諦:

人類「老,病,死」的原因是「業」,「業」就是指「人類以自己的身體和性慾為不潔凈」這個錯誤的「識」。「業」導致人類社會由「極樂」變為了「極苦」,是人類所有痛苦的最終原因。只要滅除了「業」這個障礙,人類不再因自然慾望不滿足而自相競爭,人類也不再因為羞恥自己而說謊,所有的謊言和罪惡都將消失,人類社會就能從「極苦」回歸到「極樂」。滅除「業」才是使人類快樂的唯一「正道」,其他的道路都是錯誤的。人類獲得極樂的辦法只有這一個,所以人類成佛的道路是一樣的。

(4)悉達多將自己思考的過程歸納為「因緣法」:

十因緣分別是「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因緣法」的意思是:只有人類「虛偽的表象」被消滅,「錯誤的認識」才能徹底被消滅。只要滅除「錯誤的認識」,人類「虛偽的表象」就會被消滅。只有滅除人類「虛偽的表象」,才能使人類的精神和肉體不再感受到痛苦。當人類的「精神不再通過肉體感覺器官」感受到痛苦,人類才能不再「接觸」到痛苦。當人類的肉體不再接觸到「痛苦」時,人類的精神才能不再感受到「痛苦」。當人類感受到「痛苦」時,人類才會不再「熱愛」「業障世代」中的生命。人類不再熱愛「業障世代」中的生命,才會不再追求生活在「業障世代」中。人類不再追求活在「業障世代」中,「業障世代」才能被消滅。只有「業障世代」不再存在,人類才能不出生在「業障世代」。只有「不出生」在「業障世代」中,衰老和死亡才會消失。

(5)悉達多在覺悟佛法後,發現人們難以理解。在傳道時,悉達多採用了「次第說法」的方法。對於不同的人,從不同的方法講述佛法,佛法從此在世間流傳開來。在說法時,悉達多採用了兩個概念:「清凈眼」和「具足戒」。

「清凈眼」指發現人類生而潔凈。因潔凈而不再羞恥自己,因不羞恥自己從而慾望滿足。「具足戒」指因慾望滿足從而不再作惡,自然滿足了所有的戒律。

(6)悉達多最終往生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就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後式樣,也是人類社會最開始的式樣。

後世各派佛教都由此根本佛法誕生。印度上座部佛教將釋迦牟尼佛看作是覺悟的人,而印度大乘佛教則開始神話釋迦牟尼佛,大乘佛教分為兩類:龍樹的中觀派,世親的瑜伽行派。中觀派又稱為空宗,流傳至中國變為禪宗;瑜伽行派又稱為有宗,流傳至中國變為唯識宗。

中國佛教分為八大宗派,禪宗和天台宗注重於人類思考和覺悟的過程;唯識宗和凈土宗著重人類覺悟到的內容:認識到一切都是潔凈的。律宗和密宗著重覺悟後的證果:自然慾望完全滿足,自然不犯任何戒律。因為與世俗相違背,所以不得不秘密進行。三論宗和華嚴宗著重傳法過程:三論宗著重於滅除外道,華嚴宗著重於次第說法。

印度大乘佛教空宗的代表性經典是《般若經》,其中以《金剛經》和《心經》最具影響力。《金剛經》注重「對外破相」,《心經》則注重「對內破識」。「破相」即指破除人間各種偽相,以「信心清凈,而生實相」;「破識」即指破除「內心錯誤的認識」,人類天生就帶著「正確的認識」降生,不需要其他新的認識,所以「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空宗的核心思想是「空」,即指人類無需努力無需覺悟,本來就應該生活在極樂之中。中國禪宗《壇經》的核心思想是「佛性本清凈,何處惹塵埃」,也即人類天生潔凈。《壇經》認為「法無頓漸,人有利鈍」,釋迦牟尼佛「次第說法」是因個人經歷不同,故而採用相應的講法。而中國天台宗的代表性經典是《法華經》,核心思想是「開權顯實,會三歸一」。主張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同歸一佛乘,也即「次第說法」的最終目的依然是成佛。

印度大乘佛教有宗的代表經典為《解深密經》和《楞伽經》,其核心思想為「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也即中國的唯識宗。也即世界是樂園還是地獄,是由心中的認識所決定的。認識到「自身的潔凈」,世界就是樂園;認為「自身不潔凈」,世界就是地獄。這個最為關鍵的認識,有宗稱之為「阿賴耶識」。「阿賴耶識」為生死輪迴的主體,也即人類的一切其他認識都隨著死亡和出生而消失,唯有「自身潔凈」這個「阿賴耶識」是人類天生就帶有的。《楞伽經》將「阿賴耶識」與「如來藏」統一起來,「如來藏」即指眾生皆有的「佛性」。

中國凈土宗的代表經典為「凈土三經」《無量壽經》,《阿彌陀經》和《觀無量壽經》,其核心思想為「凈土」。也即世界本身就是凈土,人類自身的肉體和自然慾望都是潔凈的。

中國律宗的代表經典為《四分律》,《十誦律》,《五分律》等「四律五論」,其核心思想為「諸惡莫作,諸善奉行」。唯有正確認識「善惡」,才能明白到底哪些事情不應做。佛教的戒律只有一種,也即「具足戒」:因一切自然慾望具足,故而無需作惡。後世佛教走入了禁慾苦行的錯誤道路,使得佛教新增了許多違反人類本性的戒律。

中國密宗的代表經典為「密宗三經」《金剛頂經》,《大日經》與《蘇悉地經》。其核心思想為「貪染即為凈菩提」,「即心是佛」。人類的痛苦和快樂都由慾望引起,慾望滿足才能使人類極樂。只要人類內心認識到慾望的潔凈,就能滿足慾望,從而現證極樂。

中國三論宗的代表經典為《中論》、《十二門論》和《百論》,注重滅除外道。中國華嚴宗的代表經典為《華嚴經》,注重次第說法:根據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秒覺次第,由淺至深,階位分明。同時《華嚴經》又指出「圓融相攝」,得到一位,就能前後諸位相即相入,因果不二,始終無礙。這實際上和《法華經》「會三歸一」的說法是一致的,也即釋迦牟尼佛「次第說法」,但最終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成佛。

以下對於佛教經文的解讀按此順序進行:《法華經》,《金剛經》,《心經》,《壇經》,《無量壽經》,《金剛頂經》。

推薦閱讀:

西方極樂凈土:往生極樂世界的四勝因
別把自己當回事:如何衝破慾望的掌控 怎樣扼住恐慌的咽喉
佛教的歷史和現狀 ----第一章 閱讀的興趣 第三節/共四節

TAG:佛教 | 藏传佛教 | 上座部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