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盤點丨藝術家那些不為人知的愛好

誰還沒些愛好呢?藝術家也不例外,他們有的愛好「拾荒」;有人愛好「卡通」;有人愛好「花卉」;還有人愛好收藏「人類液體」。雖然每個人愛好興趣不同,但是有一點相同的是他們的愛好都與他們的作品有著密切的聯繫。

勞森伯格:拾荒

勞森伯格的愛好說起來,有點特別,他愛好「拾荒」。他經常會在紐約的街巷裡轉悠,到垃圾桶里翻找,看到有用的東西就撿起來。在一條街找不到他想要的,他就去另外一條街。可以說,勞森伯格的藝術就是「拾得藝術」,普通平凡,但卻意義深遠。他讓我們相信,藝術不僅存在於高雅文化中,也存在為人所瞧不起的大眾文化里。他為我們開創了一種新的觀看世界的方式,讓我們懂得從萬千剩餘物品中看到美,看到其實在任何的地方和任何的事物中都存在著藝術。

▲紙板箱

▲字母組合

▲峽谷

何多苓:詩歌

傷痕美術的代表藝術家何多苓,除了喜歡繪畫之外,他的愛好也相當符合他憂鬱寡淡的氣質——詩歌。何多苓自己說:「我從年輕時開始喜歡中國古典詩歌,上世紀八十年代和歐陽江河他們認識後,又開始接觸到中國和西方的當代詩,當時非常喜歡,大量閱讀。那時詩歌幾乎是完全出現在我的畫中。我喜歡詩,但不會去寫,中國又不缺我一個詩人,所以還是畫畫。比如我特別喜歡美國的史蒂文斯,他有首詩叫《觀察黑鳥的13種方式》,我的兩三幅畫都將他的一些意象和詩句,用非文字性的語言引用在了畫里。還有葉芝的《被偷走的孩子》,我也畫成一幅畫。」

▲《藍鳥》創作靈感來源於詩歌《觀察黑鳥的13種方式》

▲《小翟》靈感來源於詩人「小翟」

畢加索:陶藝

畢加索的愛好陶藝是在他62歲那年開始的。1943年,年已62歲的畢加索來到了法國小鎮瓦洛里斯。這是一個具有制陶業傳統的小鎮,小鎮集市上各種陶器激起了他濃厚的興趣。在那裡,畢加索認識了制陶作坊主喬治和蘇珊夫婦,他們邀請畢加索參觀了自己的制陶作坊並讓畢加索使用,還教給畢加索關於粘土和陶瓷工藝的知識。在1946年,一向喜歡嘗鮮的畢加索,懷著濃厚的興趣投身到了陶藝的學習與創作之中。三年後,畢加索在小鎮買下一個廢棄的香水廠改建成陶瓷作坊,連續創作了近兩千件陶藝作品。

▲畢加索 陶藝作品《競技場中的牛》

▲畢加索的陶藝作品

杉本博司:人造眼球

日本知名攝影師杉本博司的攝影具有時間性和儀式感。時間貫穿他的作品:從被電影照亮的劇院,浩瀚的大海到逐漸熄滅的燭光,杉本博司的相機就是永遠睜開的眼睛。「眼睛」對於他有著別樣的情感和意義,所以他的收藏除了一些古畫外,就是滿滿幾盒的人造眼球。

▲杉本博司收藏的人造眼球

▲薩姆?艾瑞克,賓夕法尼亞,1978

▲范布倫汽車影院,范布倫,1993

吉爾伯特和喬治:人類液體

聞名世界的藝術雙人組吉爾伯特和喬治的愛好可以說是非常特別了。他們的愛好是收藏,但是收藏的東西你可能會覺得不可思議——大量人類液體的圖片!當然他們的收藏並不是從一開始就那麼重口味的。原先他們收藏了各種花卉、地標的圖像。而後他們突然轉向拍攝血液,大便,尿液和唾液的圖片,並且把這些圖片運用到作品裡。所以我們在他們作品中看到的那些逼真的排泄物形象其實是一條條真實存在過的大便。這收藏的具體規模在紀錄片《吉爾伯特和喬治的秘密文件》中公開。

▲他們收藏的「人類液體」的圖片

▲他們將收藏的「人類液體」的圖片運用到他們的作品中

莫奈:花卉

莫奈的一生都愛花,莫奈說:「我會成為畫家,也許是拜花所賜」,從中可以讀出他對花卉的喜愛以及花卉在他生活中的意義。花卉以不同的形式一直出現在莫奈的生活中,除了睡蓮以外,梵高還有很多以花為主題的作品。同時在1883年,莫奈在吉弗那(Giverny)定居後,在那兒購置了一小塊土地,種植了大量花草植物,打造成一座充滿繽紛色彩和迷人香氣的花園。這裡是莫奈本人十分珍愛的一個居所,後來,園中很多的花卉都出現在了莫奈的畫中。

艾未未:攝影

前衛藝術家艾未未的愛好是攝影,這個愛好是在他在美國紐約讀書的時候培養的。雖然艾未未不是專業攝影師,但是他的攝影作品水平非常高。他的作品「紐約1983-1993」曾獲「沙飛攝影獎」的創作獎 。在他的這組作品中,你可以看到20多年前的陳凱歌留著一把大鬍子、身穿海魂衫;顧長衛從來就是那麼瘦骨嶙峋;譚盾意氣風發地在紐約街頭拉著小提琴。大概由於他們是艾未未朋友的緣故,甚至寄居在艾未未的地下室里,所以他們面對艾未未的鏡頭,呈現的是最生活化的一面,這也是這批作品的價值所在。

▲陳凱歌

▲顧長衛

▲拉小提琴的譚盾

▲金斯堡、艾未未

村上隆:卡通

村上隆自小就對動畫十分感興趣,高中畢業後的村上隆本想以動畫師作為終生職業,然而在入行時遭受挫折,又經歷了兩次大學入學考試落第的他,最終進入東京藝術大學學習日本畫。1991年村上隆以當代藝術家的身份出道,創造了他第一個被人們所熟識的形象——Mr. DOB。他創造的卡通形象是一種結合了日本當代流行卡通藝術與傳統日本繪畫風格特點的產物。深受日本人民的喜愛,同時也成為了日本新一代年輕人的偶像。

▲村上隆 Takashi Murakami - Me and DOB

▲MR.DOB

蒙德里安:爵士樂

眾所周知,蒙德里安是一個爵士樂迷,他曾為人們如何就音樂起舞而著迷,也曾經常光顧1920年代的巴黎夜總會。但是,可能並不廣為周知的是這位藝術家也是一位吵鬧音樂的樂迷。他將自己對音樂的愛好反映在了藝術創作中,《百老匯爵士樂 》便是其代表性作品之一,這幅作品比以往任何一件更為明快和亮麗,它既是充滿節奏感的爵士樂,又彷彿夜幕下辦公樓及街道上不滅燈光的縱橫閃爍。

▲《百老匯爵士樂 》,1942年

▲ 蒙德里安代表作《構成A》

曾梵志:血腥的東西

曾梵志小時候非常怕黑暗,若是突然停電,他能想像出鬼怪的形狀,但他又對血腥的東西有異乎尋常的愛好,喜歡到醫院看人縫針,縫一下,他的心緊一下,越是害怕就越想看。日後這些經歷都作為堅固的記憶,進入他的畫作。他的許多代表作都帶著血腥、驚恐的味道。《協和》以醫院為題材,醫生露出獰笑,病人可笑地躺在病床上,態度安靜、獃滯,但整個畫面卻又充溢著不安的氣息。尤其充血般的肉色和冷白色,在表現性的筆觸中,把隱藏著的血腥與危險透露出來。這組三聯畫所流露出的作者對人生的悲觀,除了施虐與受虐的形象暗示,主要是通過表現性的筆觸和血腥、冷酷的色彩感覺表現出來的。此後曾梵志的作品中血腥的肉色在畫面中的比例愈來愈大,筆觸的表現性愈加呈現一種撕裂和神經質狀。人物形象特別是眼睛的處理愈加驚恐,尤其加強了手的表現,不合比例地誇大,骨節嶙嶙,給人一種痙摯的感覺。除此,帶血的生肉形象的出現,給人一種由於壓抑所產生的帶有血腥味的發泄感。

▲《協和醫院》系列

▲《協和醫院》系列

▲《第一種姿態》,曾梵志完成第一個《協和醫院》系列後,畫了一些肉。

▲《肉?卧》

推薦閱讀:

娃圈外怎麼看男生養娃?怎樣能讓養娃被娃圈外的親人朋友理解?養娃適合作為興趣愛好嗎?
最觸動你,你最喜歡的一句古詩是?
想彈點作品,懇請大家介紹?
有什麼愛好可以一個人很放鬆很有想頭?
學醫是否意味著少了很多娛樂?

TAG:艺术家 | 爱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