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飛心理:焦慮是信任的缺失

焦慮是對自己和他人的不信任,認為自己會犯錯、會失敗、會得不到、會失去、會死、會瘋,認為他人會忽視、拒絕、否定、貶低、嘲笑、打壓自己,簡而言之就是自卑和缺乏安全感。

這樣的不信任來源於過去的生活經驗,自己過去所犯的錯誤、所經歷的失敗、所體驗到的痛苦,以及他人(特別是親近的人)對自己的忽視、拒絕、否定、貶低、嘲笑和打壓。一個孩子缺乏獨立生存的能力,需要父母的照顧和給養,父母對孩子的態度和做法會影響孩子自我概念的形成。如果父母給予孩子的更多是關注、接納、肯定、欣賞和喜愛,孩子就會更加自信且有安全感。如果孩子從父母那裡感受到的更多是忽視、拒絕、否定、貶低、嘲笑和厭惡,就會認為自己是不好的,他人是不可信、不友善的,並且會在以後的生活里自卑、缺乏安全感,在學習、工作和與人交往的過程里,就會爭強好勝、追求完美,特別想證明自己,想超越他人,認為他人是不可信、不友善的,對他人有敵意,從而形成要強、孤僻的個性。又會因為目標和要求設立的過高,很少能夠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始終處於挫敗的感覺當中。通常也會閑不下來,一閑下來就會焦慮不安,被各種痛苦的回憶和感覺籠罩,為過去而悔恨,為未來的生存和發展而擔憂,就像高速運轉的馬達,不知疲倦的努力進取,努力證明自己是好的、優秀的、成功的、有價值的,努力的維持著自己脆弱的自尊心和安全感,別人對自己一點點的忽視、否定,就會讓自己感到委屈和憤怒。

長期處於壓力和焦慮狀態的人,會出現各樣各樣的焦慮癥狀,比如:胸悶氣短、頭暈腦脹、身體僵硬、頭疼、便秘、腹瀉、鼻塞、咽炎、心動過速、敏感多疑、失眠、多夢、早醒、疑病、驚恐發作、思慮過度、強迫、斜視、社交恐懼、自慰成癮……根據癥狀的不同可以分別診斷為焦慮症、強迫症、社交恐懼症……

焦慮、強迫、社交恐懼等癥狀的康復,就是重建對自我和他人的信心,信任是在人際關係里喪失的,一般來說也需要通過人際關係恢復。假設有這樣一段關係:對方關注、尊重、理解、接納、肯定和欣賞自己,並因此而學習著關注、尊重、理解、接納、肯定欣賞他人,與他人建一個彼此信任的關係。對方就一定可信嗎?大部分人是可信的,因為每個人內心深處的需求基本相同,都需要獲得他人的關注、尊重、理解、接納、肯定、欣賞和喜愛,如果你能夠滿足對方的這些情感需要,而又不會侵犯對方的切身利益,他是不會欺騙和背叛你的。也不排除個別人內心自卑、恐懼和怨恨,專做一些損人利己(甚至損人不利己)的事情。

一般對自己和他人缺乏信任的當事人,在生活里難以與人建立和維持關係,況且別人也不欠自己什麼,基本上不會主動來關注、尊重、理解、接納、肯定、欣賞和喜愛自己,因此就始終處於自卑和恐懼的狀態里,對他人期望而又失望,試圖依賴而又感覺誰都靠不住。人際關係的建立和維持,一般需要自己先主動付出,主動的去關注、尊重、理解、接納、肯定、欣賞和喜愛他人,或者在他人主動付出的時候,及時予以相應的回饋,進而與他人形成平等、交互的關係,相互滿足彼此情感或物質的需求。

處在自卑和焦慮狀態的當事人,會認為自己無能、沒價值、無助、無望,無力付出,祈盼著他人的恩賜或施捨,而通常這種期望會帶來失望,因為不平等的關係是難以建立和維持的,不僅對方會逃避,自己也會抗拒,因為在接受施捨的過程里,自卑感會尤為強烈。這就會導致自己變的異常敏感,對他人的疏遠、冷落和不夠忠誠會感到異常憤怒,就好像受到了欺騙和背叛。

心理諮詢關係就是一個起點,當事人通過和心理諮詢師建立與維持關係,感受到來自於他人的關注、尊重、理解、接納、肯定與欣賞,恢復對他人和自己的信心,並且學習如何與他人交往、交談,建立新的人際關係經驗和自我概念。而心理諮詢關係也是需要保持平等交互的,否則難以維持下去。心理諮詢師可以理解和接納當事人在人際關係里習慣性的懷疑、拒絕、否定、貶低和疏遠,當事人也需要為心理諮詢付費,因為心理諮詢師也是勞動者、工作者,需要生活和照顧家庭,而且心理諮詢師在心理諮詢過程里的付出是無形而巨大的,這就好比在和一個非常難以相處的人建立和維持關係,承載、容納當事人的負面思維和情感,並且努力的促使關係趨向於和諧,促使當事人對關係產生信心。

各種心理諮詢與治療的方法都是次要的,心理諮詢關係才是療愈的根本,心理諮詢關係的建立和維持就是當事人康復的過程。從一開始對自己和心理諮詢師懷疑、否定、抗拒、厭惡、打壓,到後來逐漸的開始相信、肯定、接納、欣賞自己和心理諮詢師。就是經過這樣一個過程,當事人逐漸變的自信、勇敢、輕鬆、快樂,各種各樣的焦慮、恐懼、強迫癥狀都會逐步退化和消逝。


推薦閱讀:

「心理場論」及其對心理諮詢與治療的啟示(上)| 馮建國
于飛心理:心理層次探索和療愈
于飛心理:身心癥狀存在的意義
父母很急 我都不敢和現男友分手!! 我的人生因父母在婚姻上對我的期待壓力超大 有時真的很絕望 怎麼破?

TAG:心理 | 心理咨询 | 心理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