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28d】植物艙I的一天

//本文作者:第二批艙內成員之一、2016級博士伊志豪

//本文首發於「月宮一號」微信公眾號,當前為補檔內容,多圖注意

// @sz sunny ,植物艙工作的志願者們也是配備墨鏡的哦~

月宮200天的實驗已過三分之一有餘,核心糧食作物長勢如何,志願者狀態是否還佳?那就跟隨志願者去植物艙Ⅰ看一下吧。

綠油油的幼苗葉尖掛著著晶瑩剔透的露珠,這是早上經常看到的場景,彷彿置身於大自然中,讓人舒適與愜意。一天之計在於晨,在植物茁壯成長的同時,我們志願者也開啟了忙碌的一天。

「月宮一號」是一個集成系統,各組成部分關係密切,繁多的事務如果沒有被合理地安排,就會一團糟。於是,「月宮365」計劃的每一天都被事無巨細的記錄在《工作手冊》中,志願者每天只需按時瀏覽一下日程安排,就能明白當天的任務。這天,我們志願者再次打開《工作手冊》,瀏覽今天的任務,得知要收穫小麥後,便投入到了工作中。

大家可能感覺,剛才還是幼苗呢,怎麼這裡就可以收割了?

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下「月宮365」小麥的栽培制度,植物艙Ⅰ的小麥主要栽培於三層植物架上,栽培面積共為60m^2,分30批。但這30批小麥並不是同一時間種的,而是按照一定時間間隔分批種植。由於種植的時間不同,因此我們能看見處於不同生長周期的小麥。在2014年,「月宮一號」105天的密閉實驗就已經使用過了這種栽培制度[1]。

不同小麥處於不同狀態,它們的光合作用速率也不一樣。因此每次收穫之後就要馬上再次播種,保證生長周期內各個狀態的連續性,也保證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出氧氣的穩定性與持續性。

如果從舷窗往艙內看的話,會看到這樣懸掛的小本子,我們稱其為小麥「溯源本」,它記載著在該種植槽內小麥的各種生長情況:播種、幼苗三葉期、拔節期、分櫱期……直到成熟期。就像現在市場上流行的貼有二維碼的溯源食品,想了解某批次的生長情況或者是否出現過異常情況,都能在小麥「溯源本」迅速清晰地找到。這些與生長相關的科學數據,在志願者分析結果或者某些現象時起著重要作用。不僅如此,在兩組志願者交接時,小麥「溯源本」也就搖身一變成為植物生長日誌,能讓新進來的志願者快速地熟悉每一批次的小麥。

透過舷窗,向艙內望去,我們可以看到過道架子上爬滿的豆角。記者用鏡頭記錄下了在小麥與豆角之中忙碌的志願者,這張叫《月宮之中》的照片也成功當選了《自然》雜誌2017年5月全球最亮科技圖片[2]。

豆角是為充分利用「月宮」58平方米,高度3.5米的植物艙Ⅰ而加入的,主要種植在小麥栽培槽一隅。用繩子繞成藤,給予其足夠的空間,豆角便茁壯成長起來。普通豆角結莢一般在60天左右,而我們「月宮」精心篩選的豆角以及栽培方式,卻讓我們志願者在40天左右就可以盡情享受美味啦。每天,望著藤一點點爬上過道,心裡別提多高興啦, 豆角不遺餘力的攀升也告訴著大家,我們「月宮人」也一樣,有著不斷進取的心。

當然,這一天還沒結束。今天計劃中還有一項測小麥高度、冠部光強以及其光合特性還未完成。「月宮一號」系統為我們提供了難得的平台,供我們進行研究。在早些時候,「月宮一號」總設計師劉紅教授也介紹過「實驗將研究在不同代謝水平的乘組變換時系統的穩定性,驗證和發展系統長期運行調控技術。此外,實驗還將研究人長期在幽閉環境中的心理變化,自然光節律對人情緒的影響,腸道微生物與人的情緒變化之間的關係,不同種類的植物對人的情緒調控作用等。」而我們團隊每個人,無論在艙內還是艙外,都有「月宮365」的實驗任務。在這裡,我們謹期待艙內艙外實驗能夠「齊開花,共結果」。

===========================這是彩蛋的分割線===========================

彩蛋時間:前面我們知道,除了繁重的實驗和工作之外,志願者們還有一些業餘愛好,如擲飛鏢、吹陶笛、畫畫等等……如今志願者又get了新技能:繪畫與剪紙。

注意,前方靈魂畫師出沒!

那麼,畫的是什麼呢?

Reference:

[1] Fu Y, Li L, Xie B, et al. How to Establish aBioregenerative Life Support System for Long-Term Crewed Missions to the Moonor Mars[J]. Astrobiology, 2016, 16(12):925.

[2] Horatio』s head, arty ants and an ephemeral lake

To be continued……


推薦閱讀:

俄羅斯開放距中國最近的航天發射場,意圖很明顯……
關於三體里恆星際飛船推力和能量、燃料消耗的初步計算,歡迎指正
所以,到這個時候才能放個「馬後炮」

TAG:航天 | 生物 | 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