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模型No.24|你問我究竟愛你有幾分?決策樹模型給你答案

每天聰明一點點,這是大輝總結的多元思維模型的第24篇。

昨天我們學習了一些概率基本知識,今天就讓它發揮出巨大的威力。在我們對未來一無所知,或者遇到意外情況和不確定狀況時,可以藉助決策樹模型做選擇。在遇到上述情況時,你優雅的拿出筆在紙上畫了幾條線,就知道了怎樣做是最好的。

而那些沒有概率知識和模型的人,會兩手一攤,沒有辦法,或者通過拋硬幣來做出人生中的一些重要決定。今天的內容較長,但也不難理解,你可以拿出筆來邊看邊畫,熟悉這個模型,便於以後應用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

簡單的決策樹模型還有兩種用途:第一種是讓我們推測小概率事件,通過研究他人的選擇,了解他對世界的看法,或解釋已經發生的事情。第二種是它還可以讓我們更多的了解自己內心的想法,非常有趣,我們都會舉例來說明。

決策樹模型是什麼?

其實很簡單,比如你在逛街,看了某種商品,此時你要做一個選擇,買不買。假如買的回報是5,不買回報是0,很明顯,你會選擇買下它。如下圖:

決策樹的分支就是我們可選擇的事件以及由事件而形成的結果。我們會選擇讓自己回報最大的那個選項。這不難理解,決策樹就是幫助我們在出現意外和不確定事件時,如何做出好的選擇。我們來看一個簡單的例子:

用途1:用決策樹做出更好的選擇

案例一:

假設你周末要去另一個城市跟對象約會,你現在需要買張火車票:

1)你可以買下午三點鐘的車票,每張200元;

2)你離火車站較遠,有40%的概率趕不上這趟三點鐘的車;

3)你還可以買四點鐘的火車,車票為400元,你肯定能坐上這趟車。

那麼,現在問題來了,你究竟要不要花200元買三點鐘的車票呢?

如果你買三點鐘的票,很有可能只花200元就搭上了約會的火車,這中情況當然是最理想。

但需要考慮的是有60%的可能性趕不上這趟車,如果你三點鐘前沒到火車站,不但200元打了水漂,你還得要再買一張400元的四點鐘的票,才能見到日思夢想的那個TA。那究竟買還是不買呢,這是個問題。

用決策樹來分析這個問題,其實非常簡單。我們先畫出樹型:

畫一個小方框,代表事件,從方框中引出兩個分支,一條線是買,一條線是不買,買了後會有兩種結果,我們用圓圈來代表。再從圓圈引出兩條分支,一種是趕不上車,總共要花600(200+400)元才能坐上火車,把花費金額標在分支的末端;還有一種是你趕上了火車,只花200元達成目的。

我們把兩種結果發生的概率也標註在分支線上,第一種趕不上的概率是40%,依據概率公理,趕上的幾率就是1-40%=60%。

已經畫好了決策樹,將可能結果及發生的概率都標在了圖中。見證奇蹟的時刻到了:

很明顯,如果你不買三點鐘的票,直接購買四點鐘的票就需要花400元才坐上火車。如果你買了,有60%的概率是花200元搭上火車;還有40%的幾率是花600塊才能搭上火車。

把這兩種情況加在一起,即200×60%+600×40%=360,也就是說,買了三點鐘票的最後花費是360元,要比直接買四點鐘的400元花費少,因此,最後的結果是你應該買這趟200元的票。

神奇不神奇,刺激不刺激,兩條線就有可能讓你節約一小時和200元。誰說數學沒有用,誰說概率沒有用?

這個例子比較簡單,因為只有一層分支,我們再來看個稍微複雜有兩層分支的(其實也不難)。

案例二:

假設你們學校現在有份5000元的獎學金髮放,這是一筆不小的錢,很多同學都想要。學校規定初始申請人數是200人,你打聽了下,還不夠200人,你還可以申請。

具體申請流程這樣的:需要先寫一份2頁的初始申請,再從初始申請的200人中審核選出10人進入第二輪,這10人還需要寫10頁的最終申請,競爭一份5000元的獎學金。

那你是寫申請還是不寫申請呢?

假設你寫2頁的初始申請需花費20元。因為有了第一次寫的大綱,寫最終的10頁申請時,你只花40元就能搞定。我們把這些信息都列出來方便畫決策樹:

獎金額:5000元

初始申請人:200人

初始申請花費:20元

參與終審人數:10人

10頁最後申請花費:40元

好,下面我們用決策樹模型來解決這個看起來好像有點複雜的問題:

Step1:先將各種事件及結果畫出決策樹。

首先,你可以申請,也可以不申請,我們引出兩個分支表示兩種選擇,如果你申請,也有兩種結果,一種是通過初審,一種是沒有通過初審。假如通過了初審,你此時還需要決定是否參與終審,當你提交最後的10頁終審請求時,你還面對兩種可能,一種是成功,另一種就是失敗。畫出這個決策樹不難,如下圖:

下一步,我們需要知道各分支的回報和概率。

Step2:寫出回報和概率。

如果不申請,那麼你就沒有任何收益,也沒損失什麼,我們將收益寫為0。若提交了初審,一種結果是沒有通過,那麼你就損失了第一次寫申請花的20元,回報是就是負的,我們記作-20。因為申請通過的概率只有10/200,即5%,所以未通過的幾率就是(1-5%),即95%,我們將這兩個概率也填在分支樹上。

另一種結果是你通過了初審,假如此時你放棄了,那麼你的回報還是-20。你不是個半途而廢的人,所以要繼續下去。終審是從10個人裡面選出一個,成功的概率就是10%,失敗的概率是90%,而失敗的回報就是你兩次寫申請花費的成本(20+40)元,共60元,這個回報也是負的,記為-60。

假如你非常幸運,最終成功從10個人中勝出,那麼回報就是總獎金減去你的花費,即5000-60=4940。到這裡,我們有有了各分支的回報和概率,但這還不能讓使我們明確選擇那個,見證奇蹟的時刻第三步來了:

Step3:從樹的最末端開始(最右邊的分支)反向求解。

我們從最末端開始分析,最末端分支計算得出:

4940×10%+(-60)×90%

=494-54

=440

從最末端分析,顯然應該寫最終的10頁申請,為了看上去更為清晰簡潔,將決策樹做個簡化。如下圖:

不要停,繼續向前,初始申請的回報現在就很容易的算出來:

440×5%+(-20)×95%

=22-19

=3

這個數值3就是你寫申請的回報,是正值,雖然不大,但還是要比不申請強。如果你是理性的,你應該去申請這5000元的獎學金。

你還可以考慮一下,如果學校允許初始申請人數是300或400人時,你申請的回報還是正的嗎?有興趣的可以用決策樹來計算一下。

上面兩個例子中我們用決策樹分析了一件事值不值得去做。決策樹還可以幫助我們發現他人認為某件事發生的可能性。

2.用決策樹推斷概率:

假如現在有位朋友告訴你,有個非常棒的投資機會,只需要投入2000元,就能獲得50000元的收益,他已經投了,鼓勵你也投。你對這個投資興趣不大,但對你朋友能夠有多大幾率收回成本很有興趣。

決策樹能幫你輕鬆的解決這個疑問。假設投2000後,能獲得50000元收益的概率為P,那麼不能獲得的概率就是1-P,畫出決策樹,並將有關數據標在上面,如下圖:

簡單計算一下,投資的回報是:

50000P+(-2000)(1-P)

=52000P-2000

既然你的朋友投資了,說明他期望的收益為正,即52000P-2000 > 0,簡化為 52P>2,即P>2/52,約為4%的概率,即他期望的投入2000元收回50000的幾率大於4%。

這就是我們可以從他人的決策中來推斷他的想法,你的朋友認為這筆投資成功的幾率超過4%(他可能也沒有算),不然他也就不會投錢進去了。我們發現決策樹很神奇,即使我們不知道真正的概率,但可以從他人的行動中,推測出他對這個概率的期望。

我們從決策樹中可以推測出可能的回報幾率,還可以推測出你自己認為的回報。非常有意思,來看一個例子。

3.由決策樹推斷回報

假如你一個月前預定了張回家看望父母的機票,在起飛的早上,天氣很惡劣,你跟航空公司聯繫,得知你買的這趟航班有1/3的幾率可以起飛。那你現在去不去機場呢?

如果你不去機場,我們用決策樹就能推斷出你自己有多想回家(比天橋算卦的准很多)。

假設你認為回家看望父母的價值是V,去機場的花費為c。我們畫出決策樹:

那麼能得出去機場的預期收益為:

(V-c)1/3+(-c)2/3

=V/3-c

由於你沒有去機場,所以等式應是 V/3-c < 0,得出V<3c,也就是說你認為看望父母的價值小於去機場支出的3倍,這說明你沒有那麼想回家。

假如你冒著惡劣的天氣去了機場,那麼就是V>3c,這個不等式還意味著如果你在去機場路上花的越多,說明你越想回家,越想見到父母。當然,感情不能單純用物質去衡量,但這提供了一個探究自己內心真實想法的思路。

———今日小結———

決策樹分析的三步:

第一步畫出決策樹,

第二步分析各項的概率和收益支出,

第三步反向求解。

決策樹的三個作用:做出更好決策、推斷事件發生的幾率、推斷回報大小。

今天的模型來自coursera 網站的thinking model。

文章首發與公眾號:行為設計學會(actiondesign)

推薦閱讀:

複利效應--宇宙中最強大的力量之一|多元思維模型No.12
大輝是通過什麼方式學習思維模型的,另推薦10本經典書籍
由認知偏見說開去
如何看透他人行為背後的本質 | 思維模型02:行為分析模型
邏輯思維能力強的人,思考邏輯問題的時候是線性的還是樹形圖式的?

TAG:决策树 | 模型思维 |